分享

针灸:人体交响乐的音响师

 为什么73 2016-04-29

人体的音乐是交响乐——由多种乐器,按照总谱,在指挥的调度下,不同的旋律整合成和谐动听的乐章。经络是琴弦,腧穴是琴键,经方是琴谱,针灸师是音响师!


针灸是聆听生命之声并时时与机体交流、互动的医道,当机体受到干扰发出不谐之声时,针灸师借助一双敏感而有灵性的手,弹拨特定的开关键,启动机体内置的控制程序,让身体重新奏出和谐美丽的乐曲!——黄龙祥


与人沟通的第一步是做好一个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我一直在苦苦地寻找一个最形象、最生动、最简单的方式为针灸做一个全球通用的“自我介绍”。一次住宾馆的偶然经历,让我找到了灵感:


进到宾馆房间天已黑,想打开床头灯,却怎么也找不到平日里熟悉的开关,无意间用手指敲击到灯的某个区域,灯突然亮了,但亮度太暗,不能看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弄,终于掌握这个我第一次遇见的新型开关的控制规律:通过点击控制灯的状态,电灯对于同一个点击动作的反应取决于电灯当时的状态:如果处于关的状态点击就打开,再次点击亮度增加一级,再点击再增加,直到达到最大亮度,再点击大灯关闭而小灯打开,如此循环。


我一遍遍地摆弄着这个新型台灯,忽有顿悟:这个实例可以非常形象地说明针灸所有的特点,甚至还可以为解开针灸学另一大难题——经络学说的发现,提供非常重要的启迪。


一如触摸式调光灯,相同的敲击动作可以表现为灯的开与关,亮与暗。而关节的开与合;肌肉的弛缓与挛急;疼痛与麻木;舌缓与舌急;嗜睡与不眠;小便的利与不利;大便的泄泻与秘结等等……这类方向相反的病症,针灸可以取相同的腧穴治疗,这一与药物治疗明显不同的特点,称作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


一如触摸式调光灯,在开关区域,随着敲击次数的增加,灯由关到开,由暗变亮,表现对同一灯的控制。而当敲击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就表现为对另一灯的控制。


针刺在一定的刺激量下表现为对特定区域的定向控制作用,随着刺激量的增加达到一定域值时,量变开始转化为质变——针刺的作用可以表现对多个区域乃至全身的整体作用。前一种作用称作“特异性局部作用”,后一种称作“非特异性整体作用”。


一如触摸式调光灯的控制不会出现方向性与程度上的错误——灯处于关的状态,敲击动作只有引起“打开”状态,而在灯暗的状态下敲击,则引起灯变得更明亮的变化——决不会更暗;当灯的亮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敲击不会变得更亮以至于出现超载的不良结果。针灸的调节作用也表现为一种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不会出现方向与程度上的错误,这种作用特点称作“良性调节”。


虽然人体控制系统的控制开关远比调光灯的触摸式开关复杂得多,但后者的控制方式非常形象、简明地说明了针灸的双向、双面和良性调控的三个最鲜明的特点,也正由此针灸具备了其他任何一种医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很宽的适应证和很高的安全性——不会出现方向与程度的错误而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堪称真正的绿色医疗。


古代针灸师发现人体控制开关——腧穴的经历与我在宾馆中偶然发现的故事完全相同,只不过古人并没有把他们发现的故事记下来传下去,以至于他们的发现因超出了现代医学理论的解释域而被视为“不经之论”,一直没能进入现代医学的视野。


直到有一天在一家西医医院的手术台上,一个外科医生像几千年前的中国针灸师一样无意间触及到一个人体控制开关,一个全新的人体奥秘世界向现代医学开启:


镜头一 时间:1974年;地点: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针刺麻醉下行颞颌关节成形术。当在合谷穴行针刺麻醉时,奇妙的现象发生了——患者的嘴突然张开了,手术临时取消。


尽管现代医学至今也没能画出第一二掌骨底之间的合谷穴与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线路图——没有阐明这一奇特效应的机制,但这并没有妨碍针灸从此渐渐成为颞颌关节紊乱症的常规治疗方法。大概是因为这一发现是在西医院,而且发生在手术台上,是西医无法置疑的证据。这一发现好似打开了一个闸门,类似的发现不断报道:


镜头二 时间:1986年;地点:日本某西医院;病例:日本老妇人,不能张口,无法进食,多种治疗无效。试针右合谷穴,针入口开。


……


如果让以上病案中患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之间用线连接后,在相关的古代“手阳明”脉图中淡入淡出闪现,那么无需任何旁白,任何具有生物学背景知识的人——不论是中医、西医,还是其他领域的研究者,都能敏锐地捕捉到镜头中或镜头背后的重要信息,都会顿悟中国古代“经脉图”的谜底。


由于牙病出现足拇指侧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反应于手拇指侧者,因此古人将连接口齿与手拇指、食指之间的脉称作“齿脉”……


这些不同国家、不同医生的发现均提示:中国针灸经脉学说的“齿脉”起止点——拇指、食指间(合谷穴)与口齿部上下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刺激拇食指间“合谷穴”竟然能立竿见影地调节下颌关节运动障碍,难道手部藏有控制远端颌面部的开关?这对于西医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发现。而且这一发现之旅并没有结束。


根据针灸双向调节的特点,针刺既然能调整颞下颌关节不能开——张口困难,就应当能治它的不能合——张口过度引起的关节脱位。


关于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脱臼,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有大量更生动、更详细的记载,现代针灸医生也确实在临床上验证了古人的经验。只可惜针灸这一神奇的作用不仅超出了现代医学的理解力,也超出了患者的想象力,随着现代医院临床分科越来越细,这样的患者很少去针灸科就诊,从而使得针灸这一非常突出的优势难以发挥。


与其他疗法相比,针灸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诊断、治疗、预防三位一体。即同一个部位既是诊断部位,又是治疗部位——腧穴,还是预防部位。根据这一特点,前面讲述的合谷穴既然对牙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那么预先针刺就应当能预防牙痛,针刺麻醉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发现的。


……


古人观察到的人体上下联系的几千年后,在中国、在外国的西医院被西医生无意间重新发现了,然而串接这些发现的“经络学说”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价值,现代人迄今仍不得要领。


为了让人们更容易、更准确地理解经络学说的精髓,我突发奇想:将前面我讲述的故事中的主角由我本人换成几千年前的古人,或者说将这台触摸式调光子母灯放到先秦时期,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呢?


我所发现的触摸式开关的规律,古人肯定迟早也会发现,而同样肯定的是:古人对于其发现所给出的解释必定与现代人不同——他们画出的触摸式调光灯电路图肯定与现代人画的不一样。


古人见点击开关区灯亮了,再次点击灯又灭了,便认定此特定区域与灯相关;又见开关区与灯之间有一段线,便认定二者是由这条线直接相连——尽管实际连接可能复杂得多(将台灯拆开观察开关—线路—灯三者之间实际的连接,是现代人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古人采用的常规方法),于是将此特定区域与灯直接用线相连以示二者相关。


灯亮而且还发热,那么线中一定传输某种能量——古人多半会称作“气”。好了,现在让我们将古人画的调光灯的示意图的术语作相应替换:将开关区换成“经穴”,连接线换成“经”,连接线传输的能量“气”称作“经气”,这张电路图就成了“经脉图”。


这个时候,再来读古人构建的经络学说以及相关的经脉图,你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新的发现。


从上面这一个个生动而不容置疑的镜头中,可以对针灸的特质形成实在而清晰的印象:双向调节——针灸同一腧穴可因机体的不同状态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双面调节——同一个腧穴在不同的刺激参数下可以对不同靶区产生不同的效应;良性调节——不会因为刺激过度而产生毒副作用。


针灸的美在于她的简单,在于简单背后的深刻,在于她独具的特质中所蕴涵的对于未来医学发展的最大启迪与推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