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教育孩子的“七不责”

 北极熊788 2016-04-29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该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孩子犯错不可避免,批评深了,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评浅了,又怕孩子不当回事。怎样批评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伤到孩子呢?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在《黄帝内经育胎智慧》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责”的教育方法,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与智慧,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当众不责

心理学研究表示,3—6岁的孩子就已开始维护尊严。所以,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尊重其感受与人格,避免在他人面前训斥孩子,也不要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常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了孩子的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但是,“对众不责”并非姑息纵容,如果是原则性错误,比如打小朋友、无故发脾气等,家长应马上制止,严肃但不严厉地告知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并马上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及时帮他分清是非曲直。

悲忧不责

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此时,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自己的感受,对四周事物以及告诫劝解全不在意。此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并站在孩子身边,让他感觉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有亲人陪伴。并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引导性地教育孩子。

饮食不责

很多家长都爱在吃饭时批评教育孩子,可是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这还会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晚餐时间应该是家庭交流感情的时间,让孩子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乐趣。如果孩子犯错误,家长可在饭后找时间,慢慢教育引导。

疾病不责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所以,不管陪孩子看病时多着急,家长都要给孩子最大的包容和关爱,不可因小事责备孩子。

愧悔不责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说:“有干百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却是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很多孩子做错事后都会内疚,并且主动道歉,可家长如果不依不饶,继续批评训斥,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反,聪明的家长会及时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同时也简单地强调类似的错误不可再犯。这样会消除孩子的内疚感,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态度更加积极乐观。


 

欢庆不责

在孩子特别高兴时,父母突然严厉的责备会使孩子的情绪产生巨大波动。孩子此时如果犯了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就不要扫兴。不妨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或者装作无意地把孩子拉过来,中止错误行为。

暮夜不责

睡前责备孩子,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压抑和紧张状态,难以入睡,影响其体力与脑力的恢复,而且还会因睡眠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此外,晚上孩子精力有限,无法专心,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家长不妨点到为止:严肃地跟孩子说明错误的原因、性质等,并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觉,睡前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切莫唠叨。

来源:青少年礼仪素养研究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