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庸的优秀与卓越

 海纳川369 2016-04-29

《三傻》里有句台词:Follow the excellence, and success will chase you! 这里面有个词是excellence,我们一般翻译成优秀,但该片的翻译将其翻译成卓越。这个翻译我仔细品了品,不禁要给点赞。


优秀这个词容易让我们误解。比如有些人有亮眼的成绩,但实际上并无什么卓越的才能。这类孩子上学期间是家长的骄傲,到了找工作的阶段却成了家长的痛点。所以这种优秀,可以叫做平庸的优秀,而卓越,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


追随平庸的优秀,成功不仅不会紧随而来,更多时候是失败如期而至。


这类孩子的痛苦是双重的。一方面自身要面临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来自亲朋的高期望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最痛苦,喜欢滞留在大城市,不想回家。


卓越来自一万小时的有效积累,不来自任何其他外物。我在2001年的时候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典型的困而知之。当时我遇到的困难就是,觉得自己很聪明,但自己并没什么真本事。过去许多年,一直生活在一个自己很有能力的幻象之中。你自己觉得自己很优秀,实际上根子是平庸的。


也就在此时,我开始了真正的积累。


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积累。积累有技能的方面,也有高级思维,心理结构方面。在技能方面,我感觉自己不适合这条路。我的性格类型不是操作型的,更偏向研究与创作这个方面。另一方面,技能这条路有天花板,会受到年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比如许多程序员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无法转型到管理岗,就容易在年龄大了之后掉队。另外我也不适合搞销售,做市场。性格类型使然,没那个基因。


基因这个词是十分有意思的。昨天看严介和先生的访谈,直接讲王健林搞文化没戏,因为他本身就不是一个文化人。对此我很有共鸣,我曾经接到过潘石屹先生的一本赠书,是他自己写的。我看完后不禁感叹,不是文化人,真干不了写书这件事。


人各有所长,跨界很难成功。你没那个基因,不要盲目羡慕人家。


我的基因是什么?其实说起来挺有趣。我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学习和考试这件事,一直与学习与考试这件事相伴,最终我发现,我最擅长的还是这个。这方面的事情,我很通透,掌握起来游刃有余。所以后来,好像是不知不觉的,我就以这个方向为切入点,开始搞起了教育。


这是一个起点,还需要上层次。上层次就得有高级思维,有高层次的心理结构。所以,我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一晃儿15年了。如果把上学期间的积累也算上,应该有两万小时的积累了。


有阅历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其实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差别在于,有些人十年坚持做积累,有些人十年来无所事事。年纪越小,其实大家几乎没有什么差距,大了之后,差距是加速度的。谁愿意无所事事呢?很多人的无所事事,其实是被动的。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积累的起点。


所以找到积累的起点是重中之重,比一切其他的外物都重要。


有次我把自己小学四年级的作文给大家看。当时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谁能想到,小学四年级写的东西,今天还能拿出来,具有讨论的价值呢?其实积累何止在小学四年级,《大卫不可以》这个绘本的作者,他的灵感是五岁时候的一次涂鸦。而《我这样学习地理》这个绘本的作者,他的灵感是童年时候的一次经历。《花婆婆》这个绘本,灵感来自爷爷在童年讲的故事。所以,许多卓越人物的积累在童年就开始了。我经常跟家长讲,一定要有积累意识,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究竟在童年给孩子积累了什么?


许多家长认为积累就是学习成绩。这是很表层的。这只占积累的10%的比重。最主要的是心理结构。这占90%。但心理结构摸不着,看不到,所以很多人忽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资质很好的孩子,家长对教育也十分重视的孩子,长大之后成为平庸的优秀。因为家长只看到了这10%,家长的格局限制了孩子。


这90%的心理结构是什么?是我们的一种内力。这种内力练好了,那10%轻而易举。这90%练好了才算得上卓越。所以有了这90%的底气,那成绩与成功自然就跟着来了。这很符合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就是追着太阳跑的,因为太阳的能量更大。


我从来不否定成绩的价值。谁不愿意有个好成绩?但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得到这个好成绩的。是练好内力和基本功之后,自然而然得到的。还是拔苗助长,涸泽而渔,靠透支自己得到的。这个区别是极大的。


成功也是如此。低层次的成功很难持久。有多大力气,拿多重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不要去拿。


这其实已经变成我的一种信念了。信念就是认准一件对的事情,心无旁骛的去坚持。所以我不关心我现在是不是成功。我只关心我是不是每天在积累,在创造有价值的事情。


其实古人早就有这样的见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卓越之后,成功自然就会来了。如果很平庸,即便把凤凰骗来,她也会飞走。


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尽量把那种看不见的积累让大家看到。我们要让心理结构这个概念不断丰满。你对这个概念理解越深,越容易建立信念,有了信念之后,内心十分平静,做事情容易不慌不忙,闲庭信步。这种状态会影响到孩子。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萧愚 2016-4-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