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集

 红旗手666 2016-04-29
2专攻仲景学说,博采后世诸家。刘氏知识广博,不偏执,不拘泥。他常说:“学者贵在独树一帜,但也要时刻注意避免偏执。”他一生专攻仲景学说,擅用经方,在仲景学说研究方面有很多建树,但他不以专攻仲景学说而轻视温病学说,亦不以主攻《伤寒》而不及《金匮》,更不以喜用经方而轻视时方。而是兼收并蓄,惟实用是务。在方剂的使用方面,刘氏喜用经方,更擅长使用柴胡剂。他认为古方能治今病。经方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只要主治准确,有后世方剂所不及之处。在具体应用时,他或用原方,或随证加减化裁,善于变化。同时他也很注重时方的应用,其中对于河间的清火之剂,东垣的治脾胃诸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薛生白和吴鞠通等人的治湿热之剂,叶天士的养胃阴之剂,《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的治杂病方和《妇科心法要诀》的妇科诸方等,使用尤多。晚年他曾作“古今接轨论”来阐述古方与经方的联合应用问题。
他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方药不在古今,有效则行。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恰如海纳百川,而成其为汪汪洋洋,所以他在临床上能够左右逢源,辨证论治的道路广第三卷39阔,极少陷于山穷水尽之地,即使遇到疑难病证,而每每也有柳暗花明之境。他曾说,医生如果偏执,倘以伤寒之学立于世则不再及于温病,倘以时方立于世便不再及于经方,以至于道路狭窄,无回旋地,这无异于作茧自缚,无益于己,更无益于人。
3崇尚古人经验,不薄现代科学。刘氏认为,古代医学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古人著书立说,大都以济世活人为宗旨,虽然其中偶有些夸耀,但对他们的经验不能无端怀疑,更不能轻易地否定,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也不要轻易地改易。古语有云,古方以不加减为贵,其中就包含有这样的道理。他在用《伤寒论》苓桂甘枣汤时,仍遵从仲景方法,嘱患者用甘澜水煎药;用麻黄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等都要嘱患者先煎麻黄、葛根去上沫;用桂枝汤嘱患者服汤后啜热稀粥一碗,从这些用法都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借鉴现代医学,早年他曾系统地学习过现代医学,后来常常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性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在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他能适当地利用现代医学检验指标,作为辨证论治的参考。不过,他指出,借鉴现代医学知识要合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4读书临证写作,互相促进提高。刘氏说,医家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在读书方法上,他指出经典要精读,好书要熟读,杂书要泛读。他常用古人“开卷有益”,“温故而知新”,“学如积薪”的格言教导学生,指出读书要持之以恒。他至老犹手不释卷,哪怕工作再忙,每日也必须读书。他说陈修园所提倡的白日临证,夜晚读书的方法甚好。临证可以检验所学的知识,而读书能够解决临证所遇到的问题,两相促进,好处甚多。他认为,中国医学的发展有源有流,读书最好从源到流,从《内》、《难》、仲景入手,渐及于后世。他告诫学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读书和临证以外,医家还要写作。写作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向他人介绍和推广,使医学经验充分发挥其价值,更广泛地造福于人。而且,医家的认识也可在写作中升华,在写作中达到更加细致、周密和完整。刘氏指出,要重视内功的锻炼,要重视实力的积蓄,要通过读书、临证和写作来不断地提高自己;要务实而不要务虚,不要“华其外而悴其内”。
对那种徒作花样文章的行为,刘氏斥之为“花拳绣腿”,徒有漂亮好看的架势,而不能解决问题。
几十年来,刘氏出版和发表了20多部学术著作和近百篇学术论文,其代表著作有《伤寒论诠解》、《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临证指要》等。
刘氏对中医的贡献甚多亦甚大,其成绩主要集中在仲景学说研究领域。如在《伤寒论》文献校注方面,他完成了《伤寒论》校注研究课题;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刘氏再次系统论证了六经经络实质问题,对六经提纲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作了深刻发挥,对六经气化学说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较早地论述了《伤寒论》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在《伤寒论》方剂分类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制了许多有效方剂,极大地发展了张仲景经方系统,扩大了经方主治;在仲景学说研究组织的建制及学术交流方面,他多年来积极奔走呼吁,在同道的协助下,于1991年成立了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并于同年召开仲景学说研究“八五”规划研讨会,又于1993年10月成功地召开了首届亚洲仲景学说学术大会,对促进仲景学说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8年,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三卷40学术精华
刘氏重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学说,重视人体阴阳平衡、脏腑调和的重要性,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原则和治病求本原则,这些学说思想几乎可以说是所有中医学家学术思想的共性。刘氏学术思想特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气机论刘氏指出,气机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而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是气机调畅的基础,也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内经》有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人体的生理活动,包括人体之气与天地自然之气的交通,脏腑之间的生克制化,精微物质的流布代谢,正气对病邪的抵御驱逐等,都依赖气机的升降出入。外界病邪侵入人体以后,人体气机首先受到影响。在阴阳气血之中,气机受病最早,其受病的机率也最高。
绝大多数疾病的病变在于气,未离于气。以气血相对而言,人身之病,其在气者十之七八,其在血者十仅二三。气病有不影响于血者,而血病每关乎气。他还指出,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虽然是诸多脏腑功能的反映,也是由诸多脏腑功能所维持的,但其中肝胆和脾胃的功能尤其重要。
这是因为肝胆是人体气机出入的枢纽,而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脾主升,胃主降。胆主少阳春升之气,胆气运行的特点是“发陈”,阳气初生,由里向外;肝为厥阴,阴气初生,由外向里。胆气出,肝气入,故二者为人体气机出入的枢纽。肝胆脾胃四个器官的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则一身之气得以调畅;如果其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一身之气皆有可能受到影响。反过来,肝胆脾胃的枢纽作用也常常受到四者以外任何脏腑病变的影响。医生在治疗疾病时,要注意顺从其性,促进和恢复它们的升降出入。刘氏指出,善治病者重视调气,善调气者重视调畅肝胆之气和脾胃之气。他在临床上善于用《伤寒论》柴胡剂和泻心剂调理肝胆和脾胃,认为张仲景用柴胡剂调畅肝胆,用泻心剂调理脾胃,此最堪为后世效法。柴胡最善调畅肝胆之气,推动气机出入,并由此促进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神农本草经》言柴胡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此说明柴胡可促进六腑的新陈代谢,能推动少阳枢机,并由此起到调和表里、消积化食的作用。在小柴胡类方中,柴胡辛散以助少阳胆气之出,黄芩苦寒以助厥阴肝气之入,柴芩并用,则出入如常矣。然二者之中关键在于柴胡的疏解,故《伤寒论》用柴芩运转枢机时,黄芩或可减去,而柴胡却是必用之品。依仲景法,柴胡剂中还可以用白芍之酸收,柴芍相伍,一出一入,一散一收,促进肝胆之气的出入。
调理脾胃升降主要就是要降胃升脾。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不降每由火旺气实所致,故降胃每用黄连、黄芩,清火即是降胃。三黄泻心汤之治吐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治寒格吐逆,皆属清火降胃。仲景亦习惯使用姜、夏降逆和胃,此大抵为痰饮所致者而设。脾气以升为常,脾气不升多兼里寒,故既用参、草益气,亦用干姜温中。脾胃升降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仲景方法治理脾胃,不治气而气机自调,脾胃升降自然恢复正常。后世在使用半夏泻心剂时,又有加枳实、木香、砂仁的方法,直接使用理气之药调理脾胃,亦有道理。
第三卷41根据刘氏的经验,运转枢机、疏利肝胆、调理脾胃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无论何种疾病,亦无论病情多么复杂,寒热夹杂,虚实疑似,表里不和,上下不通,看起来治之颇难,但只要表现出胸胁苦满,口苦纳差,其脉弦细,即可用柴胡剂调畅肝胆,枢机一转,病自向愈。只要表现出脘腹痞闷,胃不降而呕逆,脾不升而溏泻,即可用泻心剂调理脾胃,脾胃升降恢复正常,其病也能向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