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贴敷疗法的起源

 茂林之家 2016-04-30

中药敷贴疗法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生活实践,在使用植物的叶、茎、根等涂敷治疗外伤中被逐渐发现。敷贴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五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中颠”,即用芥子泥敷贴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灵枢·经脉》记载:“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

晋唐时期,穴位敷贴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收录了大量外用膏药,同时注明了具体制用方法。唐代《孙真人海上方》记载了应用敷贴治疗小儿夜啼的方法:“朱甲末儿脐上贴,消消清清自然安”,并提出在“无病之时”用膏摩卤上及足心,以避“寒心”等未病先防的方法。

宋明时期,穴位敷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对于敷贴疗法的特点有了深入的认识,认为中药敷贴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宋·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首次明确提出“天灸疗法”:“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在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明代的《普济方》?《本草纲目》中亦收载了不少临床行之有效的穴位敷贴方法。

清代,穴位敷贴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理论上也趋于成熟。

清·张璐《张氏医通》的冷哮方治疗冷哮的历史记载,堪称敷贴疗法的经典,备受后世推崇。清代的吴师机集外治疗法之大成撰著《理瀹骈文》,全书载外敷方药近二百首,涉及内????皮肤?五官等病证几十个,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思想,并对穴位敷贴等外治疗法用于整体调养和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等相关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建国以后,敷贴疗法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临床不仅应用于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还不断探索应用于肿瘤?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疑难病种的保健和治疗。本法历经数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喜人突破和进展,成为现代中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