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最早孕育近代教育的地方,所以上海的很多学校都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洗礼,优胜劣汰,有些学校已经沦为“菜小”或者消失,而有些学校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改革,适应时代发展,如今依然处在上海名校之列。 今天小乐子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拥有上百年历史、如今依然屹立上海名校之中的初中学校。 格致初级中学 年限:145年 校址:黄浦区长沙路35号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39人 对口小学:曹光彪小学 校史: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前身为上海市第六中学,于2003年更名而成。而上海市第六中学创办于1871年,原名晓明女子中学,由天主教会主持办学,校址为四川南路35号。1950年起,由上海市教育局管辖,是上海市首批市立学校之一。1953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女子中学,并先后兼并私立建德女子中学和建秀女子初级中学。1967年起,改名为上海市第六中学,男女兼收。1992年9月与上海市旅游服务学校置换校址,迁至延安东路160号。1997年6月,兼并红光中学。2001年7月迁入现校址长沙路35号。 上海市徐汇中学 年限:166年 校址:徐汇区虹桥路68号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22人 对口小学:高一、虹桥、汇师、光启、交小 校史:徐汇中学初名“圣依纳爵公学”,亦称“徐汇公学”,1850年由法国天主教创办,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校址在徐家汇。院长为晁德莅,学校用法文教学,也教中文、英文。民国以后,按中国新学制分为中学和小学。1932年,中学改名为“私立徐汇中学”。1936年任命首任中国人校长张伯达。1940年小学部与汇师小学合并,1953年中学改为公立。 上海市第十中学 年限:110年 校址:黄浦区永宁街25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7人 对口小学:蓬莱路第二小学、梅溪小学 校史:上海市第十中学是大型公办完全中学,创办于1906年,曾名“民立女子中学”、“上海市第十女子中学”,创始人系爱国民主人士苏本函女士。1967年更名为“上海市第十中学”。学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形成了“身教言传、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精益求精”的教风和“为人忠实、作风朴实、学习扎实、身体结实”的校风。 育才初级中学 年限:115年 校址:静安区山海关路445号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21人 对口小学:上外静小、静安区三中心小学、静安区一中心小学(电脑派位) 校史: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是在我区加强初中建设背景下,于1999年在育才中学原址上,由育才中学初中部和大通中学组建而成,是育才百年老校延续。而上海市育才中学为静安区的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校于1901年。 市西初级中学 年限:147年 校址:静安区愚园路460号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72人 对口小学:一师附小、万航渡路小学、市西小学(电脑派位) 校史:市西初级中学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较大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原名'沪西初级中学'。市西初级中学经过多次合并,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占地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市西初级中学与市西中学公用校区,建校历史可以上溯到市西中学的1869年。 向明初级中学 年限:114年 校址:黄浦区巨鹿路334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69人 对口小学:七色花小学 校史:向明初级中学原系百年老校向明中学初中部,向明中学历史悠久,是沪上百年老校,她的前身是震旦大学男、女附中和晓光中学,由清末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2年创建,1952年改用现名。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年限:114年 校址:徐汇区嘉善路177号 对口小学:向阳、建襄、一中心 校史: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创办于1962年,1997年成为与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重点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资源共享、特色衔接的初级中学。而上海市第二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她的前身是务本女塾,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中国最早的由国人创办的女子学校之一。 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 年限:130年 校址:虹口区四川北路2066 性质:民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16人 招生:全市招生 校史:复兴前身是“麦瑟尼克”学校,始建于1886 年,不久更名为“上海公学”; 1913 年,美国驻沪总领事在旧址建造校舍, 1915 年迁入定名为“汤姆·汉壁礼男童公学”;1946 年抗战胜利后,学校重建,定名为“上海市复兴中学”;2007年学校更为“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年限:115年 校址:徐汇区天平路200 性质:公办 高中预录取人数(2015):9人 对口小学:高一、虹桥、交小 校史: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原为创办于1901年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只设高小部,1924年增设初中,学生业满后可直接进入南洋公学,校舍即在南洋公学内南部。不久,以南洋公学教育资金分配不公,校董事会决定脱离大学部而独立并改今名。1930年增设高中部。1938年增设女子部。抗战时一度与交通大学同时迁往他地,1945年又迁回原址时,交大以学生增加为由拒绝该校收还全部校址,只能择天平路200号作校舍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