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刊好文 | 国内语言学研究热点及走向——基于语料库的分析

 文化艺术界 2016-04-30
期刊好文
邀您共读
1. 引言
国内语言学界在研究什么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或理论又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所普遍关心的。本文拟通过对我国4家重要学术期刊的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观察和分析来窥视近10多年来国内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及其热点研究主题。

2. 研究语料与方法
2.1 研究语料

本文以国内四家重要的学术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和《现代外语》(以下分别简称《外研》、《外国》、《当代》和《现代》)2001至2011年所发表的语言学类论文1摘要为素材,自建小型语料库。
这4家期刊所发表论文的作者主要来自国内语言学界,因此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语言学研究方面的发展概况,并通过合理分析看出其发展轨迹和趋势。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词频统计的内容分析法。通过统计主题词在语言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我们就能够揭示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热点。

本文的主题词是指与学科主题相关、意义完整且没有歧义的词或词组。主题词的处理步骤如下:1)提取和确定主题词。2)统计主题词词频。3)将主题词分类。

除了研究内容,我们还考察了语料媒介、论文类型和语种。研究语料的媒介有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某一种符号系统,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结合。基于本文的研究分类之需,我们简略地将语料媒介分为口语、书面语和其他3种。关于论文类型,参照束定芳等(2009a:433),大致分为介绍性、评述性和研究性3类。对关键词词表的观察表明,语种所反映的情况比较直观,详情可参看下文相应的内容。最后,将主题词中的同义重复项删除(如上文的“双宾语结构”和“双宾结构/ 句式”),共得到550条主题词或词组,和22个研究领域(含研究语料媒介、论文类型和语种)。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通过数据整理,我们分别得到“理论流派”、“分支领域”、“交叉与应用领域”、“论文类型”、“研究语种”和“语料媒介”的主题词篇次及其词频值。表2中的12个研究领域的词频值7均大于5.0%,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认为所涉主题的词频值不足5.0%的领域也是“热点领域”。

3.1 学科主题词的总体走向及相关分析

3.1.1 理论流派

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对语言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分析方法,进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和流派。根据对语言的两种不同看法——把语言看作规则或当作资源,这些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和流派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阵营: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胡壮麟等 2008:2)。吴道平(2012:2)认为,虽然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已经开始使用形式化的方法来研究自然语言,但真正能够被视为形式主义语言学的只有生成语法、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蒙太古语义学以及和它们同时或稍后出现、影响不等的一些语言学理论。根据语料的检索结果来看,在本文所考察的时期内,有关形式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以Chomsky为代表的“典型的形式学派”(宁春岩 2000:204)。鉴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描写主义语言学的主题词在本文语料只占微量的情况,我们将其与形式主义语言学合并处理。


广义上的功能语言学至少包括以Bolinger和Givón等为代表的美国功能学派、欧洲的布拉格学派和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宁春岩 2000:204)。与形式语言学的研究情况相似,本文语料所显示的功能语言学研究主要是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这一点与徐烈炯(2002:12)所述一致。因此,我们把语料中的“功能主义”、“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统一归为“功能语言学”。


再者,认知语言学,即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石毓智 2006:I),是继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之后与系统功能语法和词项语法理论等一起诞生的新的学派或思潮,尤其在中国过去的20多年时期内,已经形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热门”研究领域。因此,本文将此与“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并举。

观察表2,功能语言学领域主题词的词频值为10.6%,虽然是三大“理论流派”中最小者,但在表2所列举的12个研究领域中仍居于第8位。这种富有成果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外语界从者甚众,影响甚大……”(束定芳 1997:12)。而认知研究倾向在本文所考察的时期内迅速发展,其词频值为25.6%,是本文所考察的三大理论流派中词频值最大者,“形式语言学”研究次之(词频值=13.7%)。从10 年间的动态变化来考察,这三个理论流派中,认知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都呈现大致上升之势,而功能语言学研究却显示出滑落的势头(详见图1)。
3.1.2 分支领域

语言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义、语法4个部分(陈文杰等 2006:84)。由于语用学进入语言学较晚,它在语言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分支领域的关系目前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廖秋忠 1991:29)。一般认为,语言内部各个组成部件可以体现不同的结构层次,本文也持这种观点,并据此将语言研究划分为5个分支领域。观察图2,我们发现这5个分支领域的发展虽然起伏不定,但在2006年之前均较为平缓,而在此之后,语义学、句法学和词汇学三者表现出不断攀升之势,但语用学和音系学的发展依然较为平缓。根据各领域主题词的词频值(表2),我们进而发现,尽管音系学的词频值为5者中最低,但其值也接近10%。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无论语言学研究怎么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始终是围绕着语言结构本身而展开的,语言本体研究仍占核心地位。
结合表2和图2,我们可以看到,句法学、词汇学和语义学依次位列前三,尤其在2011年,句法学研究领域的主题词词频值约为60%,为历年来最大,高出音系学50多个百分点,比语义学也多了近25个百分点,创下了这一时段所有领域研究之最。

3.1.3 交叉与应用领域

根据语料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交叉与应用领域”的实际考察范围比束定芳等(2009b)的狭小一些,主要包括话语分析、对比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语言习得四个领域及其他领域(含词典学、语言类型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神经-心理语言学及其他应用领域等)。观察表2,只有话语分析主题词的年均词频值大于10%,对比语言学、语言习得和语料库语言学主题词的年均词频值仅略高于5%,而其他分支领域的主题词的年均词频值不足5%。

根据表2,在本文所考察的时期内,话语分析领域的主题词词频值为13.4%,在12个研究领域中位居第7。话语分析属于交叉领域,相关的研究也都是跨领域的,因此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可能也正是因为该领域的复杂性和跨领域性质,学界对话语分析的定义、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甚至研究范围等重要问题仍然缺乏科学、统一的认识(马博森、任绍曾 1995:11;朱永生 2003:45 等)。就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而言,我国学者主要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研究、语用学、会话分析、批评语篇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等方法(束定芳等 2009b:258)。本文的发现与此一致。出于保证研究领域内部的主题相似性和领域之间的主题差异性的考虑(参见2.2节),本节话语分析的主题词分析仅考虑会话分析和批评语篇分析的研究方法。具体发现是,话语分析领域研究文体(或语体或体裁)的共计25篇次,研究语篇连贯性问题的有20篇次,而把话语或语篇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来探讨话语语境或情景等制约条件的计有24篇次。

进一步观察发现,包括话语分析在内的多数交叉与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较缓。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语言学自2007至2011年却两番出现递增之势(参见图3)。根据许余龙(2002:4-6),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汉语与某一种或多种外语进行共时的对比分析,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到21 世纪,对比语言学在我国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经深入人心(束定芳等 2009b:307),这从本文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再次证实。针对研究语料所代表的语种而言,尽管也涉及汉语与日语、俄语、意大利语等的对比研究,但现阶段仍然以汉英对比为主。从研究内容来看,对比语言学(总计70篇次)中57%的研究内容依然是围绕语言的本体展开,涵盖了从词汇层面的“脸、面与face”、“是与yes”、“请与please”和色彩词汇等具体的词或词组,以及介词、人称代词和句末语气词等词类,到句法层面上的I’m sorry/Excuse me与“对不起/ 请原谅”、被动句式和双宾句式等多种语法现象或问题。
数据分析还表明,语言习得研究和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在整个语言学科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两者既有本身领域的理论构建,也有对其他研究领域的理论应用和方法性或工具性的支持。以语料库语言学为例,该领域有两种主要研究范式——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卫乃兴 2002;梁茂成 2012等)。统计分析显示,在本文所考察的范围内,该领域主题词总计65篇次,其中80%的研究都是利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来展开的。

3.1.4 语料媒介、论文类型和研究语种

本节主要讨论基于参照语料库而生成的摘要关键词词表所反映的各种研究语料、论文类型以及语种与方言的分布情况。首先观察的是语料媒介的分布情况(参见图4)。数据显示,尽管2005至2007年和2010至2011年两个时段的书面语语料数量有所减少,口语和其他语料数量有所增加,绝大多数研究的语料仍是书面语,口语和其他语料非常少。
其次观察的是论文类型。图5表明,在本文所考察的时期内,研究性论文的数量远远高于介绍性和综述性论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2001至2004年之间,介绍性论文数量高于综述性论文,年均词频值保持在10%以上,但自2005年始,综述性论文的数量高出介绍性论文。
最后观察研究语种与方言的分布情况。根据图6,相较于其他外语,作为国内第一外语的英语占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日语和俄语。然而,这11年期间,对母语汉语的研究兴趣自始至终都要比对英语的研究更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话研究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反映了我国研究者对于国内丰富方言资源表现出较浓厚的研究兴趣。
3.2 热门领域主题词分析

根据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2001—2011年期间,我国国内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即这些热门研究领域的主题词相互渗透,有些研究领域明显呈现交叉态势。另外,因为一篇论文摘要可以分解出数个不同类别或领域的主题词,数据只能表明“直接或间接涉及”某个研究领域。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将主题词的平均词频值≥20%的研究领域最终确认为热门领域,从而得到了包括3个“分支领域”和一个“理论流派”在内的4大热门研究领域(详见图7)。下面对这4个领域的热点主题词的发展走向做进一步的描述和分析。
3.2.1 句法学

一般意义上来讲,语法是指由词法和句法构成的描写语法,本节的主题词分析主要针对句法范畴,词法范畴的主题词在下节进行阐述。这些主题词涵盖了句法学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除了传统的时、体和语态,还有各种语法结构(例如:动宾结构、关系从句,以及“被”字句和驴句等特殊句型结构)、句子成分(例如:宾语和补足语等)、语法标记(例如:宾格标记和疑问标记等),甚至还涉及了诸如“疑问词”和“否定词”等句法问题。

通过对语料文本再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只有作为研究领域名称的主题词——句法(学),和作为句法结构的主要成分(如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足语)的几个主题词才是句法学的热点研究主题。这些热点出现在相关的论文中要么是作为句法学理论本身视角下的研究主题,要么是句法学与其他领域交叉视角下的研究主题。以作为句法结构成分的补足语为例,它一共出现了29篇次,其中有19篇次是专门句法理论视角下的研究(其中生成语言学视角12篇次,语言类型学3篇次,其他4篇次),另有9篇次是领域或理论交叉视角下的探讨(主要有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6个视角)。还有针对complement和“补语”的概念辨析、演变过程和相互关系的纯语法理论梳理(外研-20110104)。

时体/时态、被动句式和名词短语也都是作为句法学研究的热门主题。首先,关于时体/时态,多半的研究(计有15篇次)或专论汉语的完成体及其体标记、或专论英语的时体/时态语法特征、或从汉外对比(含汉俄、汉英)的视角进行解释,其它超过10篇次都是句法理论或交叉领域视角下的研究分析。其次,有关被动句式的研究中,只有4篇次是“间接涉及”被动句式,其余的17篇次均是从生成语法或认知语言学等各种不同理论视角(其中,生成语法视角占有15篇次)去解读的。再次,针对句法层面的名词短语结构(共计26篇次),所考察的文本中既有从句法-音系、句法-语义交叉视角与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专门理论框架下分别分析名词短语的(左、右)移位现象的,也有分别从语言类型学、认知次范畴化角度考察名词短语的前置或后置修饰语的(各4篇次,共8篇次);既有从认知-语用交叉视角谈论汉语关系小句中名词短语的关系化问题的,也有在简约论框架下量化研究名词短语的功能特征的,还有用类型学视野下的关系化理论和认知语法的入场理论分别考察关系从句和名词短语的(共5篇次);既有用句法-语义交叉视角分析Vi NP的结构属性及其成因的,也有用生成语法理论分析A I 结构、存现结构和被动句式中的名词短语、名词短语的格特征、含动名词短语的重音配置规律的(共6篇次)。

3.2.2 词汇学

国内出版的词汇学著作一般包括下列内容:构词法、词义、词义关系、词义的历史演变、习语和词典等(钱军 2009:D9-10)。Hanks(2008:1)将词汇学定义为“关于词汇的语言学分支,是对词及词的意义的研究,区别于关注词典编纂的词典学”。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解,本节只统计分析那些针对词法范畴的词汇学热点主题词。此前,王文斌、邬菊艳(以下简称“王文”)(载于束定芳等 2009b:113-135)曾调研过国内词汇学从1949至2008年60年期间的发展轨迹。虽然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王文不同,但考察对象都是相同的四家期刊,考察的时间大部分都有交叠,也都是按相同的论文主题对研究热点进行分类的,实际上,本文的统计分析发现也与王文大同小异。其中的相同发现是,词汇学研究已经显现出与以认知语言学、(神经)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为主的其他领域相融合,以及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交叉视角来研究的趋势,其中的热点研究主题,按篇次多少排列,包括(构)词法、词类及词类转化现象、动词、词义及词义分类现象、名词、形容词。而不同之处就是,本文考察的年限多了2009年至2011年,此期间既增加了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词典学理论、形式语言学框架下的生成语法理论和最简方案等研究领域的融合,也增加了新的交叉研究视角,如类型学、对比短语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合计9篇次)等,而且有的研究是基于大规模的真实语料,含平行语料库和手语语料(合计4篇次)。

3.2.3 语义学

与其他分支领域相比,语义学可能是“最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特性的一个分支,……也可能是最具开放性、最具争议性的研究领域”(束定芳等 2009b:151)。本文的语料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印证了该论断,语义学研究几乎涉及语言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可能正是涉及面广泛的原因,导致该领域比句法学和词汇学在本文所考察的范围内出现更少的系统性的研究主题(词)。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有关语义的研究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语义为研究对象,另一类是以语义为研究视角。前者包括以语义本身为研究对象和以语义与其他领域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则可分为以语义为单视角、以语义与其他任一领域交叉的双视角,以及以语义与其他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交叉的多视角的研究。

首先,以语义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主题词一共出现了62篇次,其中研究语义分类、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的共有15篇次,考察语义特征的有14篇次,分析语义功能、语义模糊性和语义韵的共有9篇次,其他的有24篇次。其次,以语义与其他领域共同作为研究对象的累计28篇次。具体而言,这些其他领域指的是词汇学、句法学和语用学3者,其中大多数以语义- 句法特征或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约占68%(共计19篇次)。再次,以语义为单一研究视角的计有24篇次,研究对象则较为宽泛。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语言学派的语义学研究出现了5篇次。另外,还有40篇次采用了语义与其他一个领域交叉的双视角的研究,其中尤以句法-语义交叉视角的研究为主,占有28篇次,其余的包括认知语义视角(6篇次)、语义-语用和语义-词汇视角共6篇次。最后,以语义与其他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交叉的多视角的研究共有31篇次,其中语义-句法-语用交叉视角的研究占有14篇次、语义-形态-句法交叉视角的有6篇次,其他的有11篇次。

3.2.4 认知语言学

根据表2,所考察的3个理论流派中,认知语言学的主题词的词频值不但合计值最大,而且每年度的值均比形式语言学或功能语言学的值更高,这足显其这11年来在国内语言学界的强劲发展势头。束定芳(2009:248-252)将中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就其所划分的时间来看,本文所考察的时期对应于其中的第二、三个阶段。

与句法、词汇和语义3个语言本体层面的研究情形相似,认知语言学的热点主题词或者就是被研究的对象,或者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托与方法。前者可分为以认知或认知语言学及其理论为研究对象,后者则包括以认知或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单研究视角、以认知或认知语言学与其他领域结合的交叉性研究视角。

统计分析发现,以认知隐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计有29篇次,另有10篇次是研究认知转喻现象的。这个发现再次证实了Hamilton(2004:104)所言:“没有隐喻研究,很难想象当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没有对隐喻的探索,这个语言学分支的发展历程也许要缓慢很多”(束定芳等 2009b:89)。本研究中,隐喻和转喻研究的高频篇次也印证了束定芳和唐树华的判断:“隐喻、转喻不仅成为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也一度成为中国认知语言学的驱动力”(同上)。另外,把认知语言学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来研究其理论、方法、原则及其发展情况的共计有23篇次,而研究认知语法、构式语法及其相关理论的也累计近15篇次。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单一视角的研究中,针对有别于功能或形式的认知研究以及作为一种理论流派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共有42篇次;而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具体理论为视角的研究共有46篇次,其中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研究视角的有22篇次,而以范畴化理论、心理空间理论、图形- 背景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式为研究视角的有24篇次。

最后,以认知或认知语言学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的交叉视角的研究中,以认知-语用交叉视角的研究为主,占有20篇次。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的描述,本文发现,2001—2011年期间国内语言学界在保持对句法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研究兴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加强了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另外,这个时期见证了国内语言学界对汉语的研究兴趣持续地高于对英语及其他语言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语界汉语研究能力增强”(束定芳等 2009a:435)和外语界学人以汉语语料作为研究对象的自觉性。

本分析也发现了国内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作为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组成部分,从研究成果来看,音系学仍然没有得到与句法学等其他分支领域相一致的发展。在所考察的4家期刊中,只有《当代》一直都有音系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他2个期刊大致在一两年内均不曾发表音系学或与之有关的研究论文。二是研究语料仍然以书面语为主,口语语料或多模态语料非常少。

本文节选自陈泽源 马博森,2015,国内语言学研究热点及走向——基于语料库的分析,《语料库语言学》(1):71-86。
《语料库语言学》(半年刊)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创办的语料库语言学专业期刊,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本刊旨在记录和追踪国内外语料库研究的进展与动态,使之成为了解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窗口。本刊期望《语料库语言学》能够促成中国语料库学界作出既具本土特色,又与国际学界接轨的优质研究。本刊的主要栏目有:语料库与中介语研究、语料库与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与翻译研究、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语料库的研制与创建、语料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书刊评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