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笔记整理】中医周水金带你认识手足口病

 lin-lian 2016-04-30


      随着天气渐渐好转,春暖花开,又到了最美人间四月天。气温升高,各种病毒细菌也开始快速繁殖传播,宝宝生病了,妈妈的心情一点都不美好。其中最令父母头痛的就属让人望而生畏的“手足口病”。儿推妈妈帮在上周三晚上20:00-21:00邀请到周水金医生给大家讲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防治知识,收获满满。

      感谢这次的笔记整理者-李曼丽老师。错过微课的家长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学习,请分享给您周围需要的妈妈哦。


国医周水金

       岐黄传人,杏林一叶

       微信:zsj120120

       微信公众号:国医周水金     

 

笔记内容根据微课语音整理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江西九江的周水金医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希望今天的分享对群里的朋友会有帮助。

手足口病曾经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近几年随着发病越来越频繁,可以说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了。手足口病实际上像感冒一样,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在大概四五年前,这个疾病刚开始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很多家长还不知道这个疾病,很多医生对这个疾病也不熟悉,造成了很多误诊的情况发生,没有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像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的脑膜炎等等,导致了一些小孩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发生,所以说起手足口病,很多家长都心有余悸。

到底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引起发烧、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以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的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极个别患儿疾病的病程发展的特别快,可以导致死亡。

之所以叫手足口病,是根据疾病发病的特点来定的名称,在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溃疡这是这个疾病的特点,所以就以手足口病命名。这个疾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6岁以下的儿童是高发的的人群,3岁以下的儿童病情偏重,容易出现急性重症的情况。



手足口病发病的早期,症状非常像感冒。起病一般比较急,最开始的症状是发烧,一般是38度左右,个别患儿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1—2天以后容易在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等部位,疱疹的周围有炎性的红晕,疱疹的壁比较厚,泡内的液体比较少,口腔内的疱疹破溃以后容易形成溃疡,常常流口水,会比较疼痛,不能吃东西。

手足口病的历史还是比较久的,在1957新西兰首次报道了这个疾病,在1958年就分离出了柯萨奇病毒,1959年确定了手足口病这种命名方式。这是国外对手足口病最早的认识。

在国内,1981年在上海就看到了这个疾病,在1983年和1986年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爆发,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在国内出现了比较多的大流行,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被诊断,被报道,近今年之所以报道的越来越多,也是因为国内的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越来越高,相关的医生经过培训以后,可以准确快速的诊断这个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的病毒引起的,肠道病毒的家族成员非常庞大,依照次序排序编号有71种,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就有二十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2008年3月安徽阜阳出现的多位手足口病患儿死亡,就是肠道病毒71型造成的。

手足口病只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疾病,因为出现了患儿死亡的情况,所以很多家长非常紧张。实际上这个疾病完全可以预防,可以治疗,是不可怕的,大家不用过于紧张。但是我们要掌握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作为家庭来说,我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在家庭里,首先我们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婴幼儿和儿童是普遍易感的人群,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保持居室和教室良好的通风。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或流行区域,不要带小孩子到人群聚集的,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勤通风、勤晒衣被,教导小孩饭前饭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教育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

想让儿童远离手足口病,千万不要忽视切断成人这个感染源,建议家长回到家里一定要换上干净的家居服,并用消毒液清洗双手,再与小孩接触。因为成年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抵抗力比较强或者曾经感染过这个疾病,对这个疾病产生了免疫力,一般不会发病,但是跟小孩子接触的时候,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小孩子,由其在给小孩子喂食的过程中,更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小孩,因此一定要注意成年人的卫生。  重在预防!



我们来看一下,得了手足口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感染了手足口病以后,一般开始的症状是发热,在患者的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或者疱疹,个别患儿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正常儿童被感染后,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期一般是2-7天,开始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有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会有发烧的情况,多数在38度左右,会持续2—3天,少数会持续34天以上,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患儿几乎都有发烧的症状,而且发烧持续的时间都会比较长。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的症状,像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口腔黏膜的溃疡疼痛,小孩子会有流口水、拒绝进食的反应。口腔黏膜的疹子出现的比较早,主要位于在舌头和两颊的部位。


  
手足疹等远端的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扁平凸起,里面有浑浊的液体,长径和皮纹的走向是一致的,像黄豆大小不等。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没有的疼痛和痒的感觉,预后一般不留痕迹。同一患者手足口病疹不一定全部出现,有些人可能只在嘴巴,有些人在臀部,有些人在手,也就是说不一定每个地方都会有。

一般像刚才讲的比较典型的症状,我们用了退烧的药物、抗病毒的药物或中药干预,几天以后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疱疹自然消失也不会留下疤痕。小孩子病情比较轻,体温不是很高的,医院一般不会收住院治疗,而是门诊处理,在家观察几天,吃一些口服的药物,就会治愈。洛妈补充,中医外治疗法-小儿推拿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哦!

但是,如果出现了下面的症状,可能会比较严重,就需要特别注意了,首先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头痛、呕吐、精神差,易激惹,嗜睡、肢体无力、共济失调、肌肉阵挛抽搐,强直性的收缩,急性的迟缓性的麻痹这是症状在加重了。也可能会出现心肺的衰竭症状,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病员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非常快、呕吐咖啡样物体、吐泡沫样痰、出现肺部啰音、一过性的高血压、然后出现低血压、高血糖、频繁的肌肉阵挛、抽动意识障碍,这些都是病情加重出现心肺衰竭的表现。

轻症的病例一般门诊处理,对症治疗几天就可以很快恢复正常,而且获得免疫,以后就不会再发了。如果出现重症的病例就应该到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进行重点的救治。

从中医的角度讲,手足口病是温热的外来邪气导致的疾病,我们把所有能导致疾病的原因用邪气来代表他,能够抵御邪气的能力我们以正气来代表他,预防这种温热性的病邪临床上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来处理,这种温热之邪在春夏之交的季节非常容易发病,特别是春季,这个季节恰好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手足口病属于风温的一种,我们用清热的方法去处理。中医认为,养阴生津是温病治疗的基本的大的方法,小孩子的脾胃功能经常是不太充足的,需要加一些健脾的药品如金银花、大青叶、作为预防的药物。对于脾胃功能不太充足的宝宝,可以进行简的单食补,用像淮山、薏米、黄芪这样的药食两用的品种进行健脾的处理,可以煲汤也可以煮稀饭,如果您所在的地区刚好处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药物进行预防。更简单的可以到药店买20-30克野菊花,煎水用来漱口或喷润咽喉,一天两到三次,或金银花、大青叶、茵陈、薏仁、甘草、煮水煎服,一天两次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的功效。

对于已经发病的儿童,中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病情的不同阶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在这里我们没有办法讲具体的治疗的方法。我们在这里主要做好预防,一个是药膳的预防还有卫生的注意,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是否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现在还不能明确,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排泄物、以及污染的手、毛巾、手套、食品、奶具、牙刷、内衣以及医疗器械都可以传播这个疾病。

我们知道了传播途径就尽量避免他,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因为小孩子的体质偏差,我们可以用一些办法增加他的体质,就是刚才讲的食疗方法,一方面可以健脾,另一方面可以预防温热的毒邪,如果是高发的区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中药去处理。

好,今天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