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家韵文》序言

 革文 2016-04-30

序言

革文

  文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难缠的问题。
  关于文学,最准确的说法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但这只是同义反复,不是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定义不光要与文学等价,还要能用来判别文学与非文学。
  按照官方的说法: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看似有了严格的界定,但若追问起艺术是什么,将会发现,艺术的官方定义中本身已经包含了“形象”、“反映现实”等概念,这岂不是双重的同义反复?就好比说药是用来治病的,把药定义为“能治病的药”,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况且,反映现实是对其用途而言的,用作定义就是体用不分了。实际上,官方对文学的界定乃是一种价值取向,意在引导文学,使之服务于社会意识。
  反映社会现实,这是文学的一种很重要的用途,但不能说是文学自身的内涵。其实,有很多文学作品是与现实无关的纯娱乐性的文字,如:“一个老头一盅酒。喝一口,扭一扭。一个寿桃咬一口。一棵柳树搂一搂,一个妞妞扭一扭。两个老头两盅酒,喝两口,扭两扭。……”有现实意义吗?没有!但谁能否认它是有趣的文学作品呢?
  要知道文学是什么,最好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学。所谓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远非文学的全部。此外还有词、曲、辞、赋、七、乐府、设辞、骈文、变文、词话、宝卷、弹词、鼓词、岔曲、单弦、秧歌、相声、戏文、寓言、笑话、儿歌、灯谜、对联、歇后语、顺口溜、绕口令、快板书……太多了!要知道其共同本质是什么,不妨找出一种最简短的文学来看看。
  什么文学最简短?小说、剧本肯定不是,诗歌可以很短,但一般不会短于四句。更短的是对联,只有两句,谁也不能否认它是文学。比对联短的有歇后语,只有一句半,也是文学。短至一句的也有,那就是谚语、俗语、口号等;短至词组的也有,那就是成语、惯用语、口头禅等,这恐怕也很难说不是文学吧。如“神马都是浮云”,难道不是一篇非常给力的文学作品么?
  再短,一个词的文学有没有呢?有的。外号、脏话就只有一个词,它有着鲜明的色彩,不是文学是什么?还有拟声词,如“当哩个当”、“咚咚锵”、“哈哈”,它们有着很强的动感,也算是文学吧!
  再短下去,短到字,可以么?可以的,拆字啊。“丁八”,幽默地说“不”,“葛文”,委婉地说“滚”,有文学性,且算一个半字吧。
  不要停,继续短下去,一个字的文学有么?说说看。“高!”“酷!”“滚!”“靠!”是文学吗?是!笔画最少的,“牛!”一个字,暗含主体“你”,使用了比拟修辞,有夸赞之意、惊羡之情……够了,它就是文学!
  再短的,一个字都没有的文学有吗?符号或图形,如“○”,这显然就不是文学了。为什么符号不是文学?没有意义吗?不!它的意义很丰富,包含着一堆公理和定理。可见文学的本质不在于文字的意义,不在于它表示什么!
  很明显,“牛!”这篇史上最短的文学作品,其文学性不在于牛。试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也许在于一种时髦,在于人人都爱说它吧。可时髦的东西就是文学吗?人人都说的就是文学吗?显然不是。或许在于它有某种不同寻常的含义吧,可是顺口溜之类的文学意思再平常不过了。或许在于它有主观情感色彩吧,而不带情感色彩的文学多了去了。或许它有某种韵律能与人心合拍吧,可寓言、笑话有吗?
  看来从文学自身当中很难找到其本质了。从外部来看又如何呢?
  为什么人们要把文学单独区分出来?是因为它反映了现实吗?不!它有太多的虚构,远不如史志现实。是因为它的内容很有价值吗?不!哲学的价值远比它高。是因为它很容易理解吗?不!说话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人们爱读文学呢?是要从中了解什么吗?绝不是的。恰恰相反,文学之为人喜爱,就是因为它不是要告诉人什么信息,不要求人去理解掌握它的内容。事实上,从内容上看,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无谓的。人们用话语,用历史,用哲学就可以交代一切,想要知道什么,根本不必劳烦文学。恰恰相反,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它能够超离语言文字的内容,带给人愉悦的享受。这才是文学的生命线!
  它是怎样做到的呢?日常说话肯定不行,文学必须是非日常用语,亦即修辞。但论文和纪事文字也会大量修辞,却不是文学。为什么呢?因为修辞只是它的手段,它有别的目的。而文学没有意图,文学就是享受修辞本身的乐趣。文学就是自发的修辞,或者说敷辞、赋辞。如:“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这就是文学!它不是要表述什么,不是想说蛤蟆怎么样,而仅仅是拿蛤蟆来敷辞。相反,如果是为了介绍、评判蛤蟆而修辞,那就不是文学了。
  文学本身是文字娱乐,不应该企图解说什么,弄得头头是道。文学不是用来澄清事实、传递信息、说明道理的。凡是需要理解其用意的,都不是纯文学!文学的核心就是形容、描绘个别的事物,而不是叙述一堆的事情。文学必须是具体、直接的赋辞。所谓赋,其实就是把一个事物铺开来说,极尽摹绘、比喻、夸张、排比、押韵、联想各种修辞手法之能事,把它说得天花乱坠。像中国古代的体物小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如赵壹《迅风赋》:
  惟巽卦之为体,吐坤气而成风。织微无所不入,广大无所不充。经营八荒之外,宛转豪毛之中。察本莫见其始,揆末莫睹其终。啾啾飕飕,吟啸相求。阿那徘徊,声若歌讴。抟之不可得,系之不可留。
  此赋没有任何意图,每一句话都在形容迅风,把迅风的体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如在眼前。这就是最标准的文学作品。但是,纵观我国文学史,却很少有文学作品会这样单纯地描绘事物,大部分都别有用意或有所寄托。这其实是文学的异化现象。
  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有这么一个怪象:很多文学源于民间的一些无谓之辞,经文人才子参与创作而大放光彩,最后却因文人堆砌词藻、形成定式而没落。词、曲、赋、骈文、小说……无不如此,诗更是数起数落。真可谓成也文人,败也文人!究其原委,都是因为社会意识的介入,原本是贴切地用辞来形容物,慢慢地就变成了以人为中心,让物变成意象来迁就人意。于是,“莺老”、“蟾凉”、“花梢”、“眉峰”、“鬓云”……什么腻人语都用上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微言大义”。如此一来,所谓的文学作品再也不能赏心悦目了,甚至伤神费解了,实则已经非文学化了。
  所幸,许多俗文学未登上“大雅之堂”,仍然保有纯文学的愉悦功能,是以奇文迭出,妙趣横生。如:说辞、俗赋、变文、宝卷、词话、弹词、鼓词、话本、戏文、俗曲、情歌、灯谜,等等,其范围比“雅文学”还要广。而这些东西,一直是被当做民间文学或市井之作,被正统文学史排除在外。但实际上,俗文学绝不是民间老百姓的作品,而是给写老百姓看的作品。老百姓只会说些顺口溜,唱些民谣,连文字都没有,更谈不上文学了。俗文学乃是下层文人所创作的,大部分是可以唱诵的韵文,内容通俗而生动有趣,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只不过,其作者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多数文笔过于粗糙。它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本书撇开反映现实的文学观念,以乐趣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文学,寻得除诗歌以外的十余种韵文奇葩,其中除了赋以外,基本上全是俗文学:对联、对韵、艳词、俗曲、情歌、变文、词话、宝卷、弹词、子弟书、鼓曲、岔曲、快板……可谓洋洋大观。这其中多数还是白话文学,通常难得一见,弥足珍贵。选作以形式美为标准,杜绝了内容枯燥、晦涩难懂之作,存录作品都明白畅晓,赏心悦目,并且合乎今韵。因为,韵文本来就是诵出来的,若不押韵的话会相当别扭,毫无美感可言。这样的作品本书极力排除,所选作品基本上都是可以用现代普通话读出韵来的。极少数句子韵脚的字音变了,则括一字在其后作“注韵”,诵读时改读括号中的字即可朗朗上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