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老城 爱老城】古韵深巷 翰墨飘香

 杨关桥 2016-04-30



 丽景门瓮城

穿过巍峨壮观的丽景门瓮城,一条南北向的步行街横亘眼前,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洛阳老城“书画一条街”,是古都书画荟萃之地。作为西大街的延伸街巷,常被外地人称作“文化老街”。

街道铺砌青石,两旁仿明清风格建筑,书法字画、文房四宝、艺术装裱、碑帖拓片等店铺鳞次栉比,一到这里,便能立刻感受到洛阳老城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西大街书画一条街


        今日的“书画一条街”是老城区于2002年原址复建丽景门整治修葺历史文化街区时,将西大街向南、北拓展延伸而建,与街区融为一体。该街宽8至12米,全长600余米,既是西大街的起点,又处在丽景门景观区域内,其地理位置、文化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大街上书画店铺


        经过多年的发展,“书画一条街”管理越来越规范,经营模式日趋多样化,从最初以散户买卖为主发展成如今以散户买卖为辅、网络销售和慕名订制为主,销售品种也更加齐全,记录着洛阳城千年厚重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各类书画及艺术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


西大街上书画店铺


        从丽景门步入“书画一条街”,耳畔响起悠悠的古筝曲,一条浸透着墨香的街巷向南、北两方铺展开去,浓郁的古韵之风扑面而来。街道两边,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布幌招牌悬挂店首,一幅幅雍容富贵的牡丹画横陈于青砖墙上,与斑驳的阳光相映成趣。沿街店铺多为两层,上层外开式四扇菱格木窗,下层写着醉墨轩、艺云阁、雅宝斋、大唐书韵等各式牌匾、楹联,古韵十足,静静彰显着各店的经营特色。透过敞开着的双扇或四扇木制红漆格子门往里看,大大小小的湖笔从门檐上垂直下来,文房四宝和书法字画家家都有。在这里,名人字画与业余画家作品竞相争辉;现场泼墨与精品展示动静相宜;地摊式铺排,高雅式陈列,规格齐全,应有尽有,行书、草书、楷书琳琅满目,工笔、写意、油彩争奇斗艳……到处都弥散着古都历史文化的醇香。


店铺里的笔墨



店铺里的纸砚

这里是洛阳牡丹的浓墨重彩之地

        走进一家名为“芳艺阁”的店铺,一副八尺国画“洛阳牡丹甲天下”跃然迎面墙上,那雍容华贵、风骨傲然的芳姿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洛阳红、葛巾紫、火炼金丹、娇容三变……硕大娇艳的花朵错落有致,竞相怒放,似有怡人的花香从纸面飘然而出。店里其余三面墙上也挂满了牡丹画作,房虽简陋,却被装饰得花团锦簇:三尺、四尺、六尺,横幅、竖幅、斗方,大小不一;《花开富贵》、《前程似锦》、《国色天香》、《带醉舞春风》、《昭阳明艳香风暖》,风格不同。


牡丹画作


        据店主介绍,他家在老城已扎根几十年了,世代经营牡丹画,也收售名家字画,提供装裱、题字等服务。问及经营利润,老板直言不讳,笑着说到,平日看似门面冷清,顾客多为爱好书画的游客,一般购置不多,或收藏或作为洛阳特色礼品馈赠亲朋。实则还有大批的“隐形”顾客,多是行家、熟人,慕名而来,批量定制,目的性强、需求量大。再加上如今的网络订购,生意很是红火。特别是牡丹花会、“五一”、“十一”河洛文化节等重要节会和假期,来街游览、购物的中外游客,更是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街中商铺年收入最高可达3000多万,少的也有十几万元。


店主正在装裱


       书画家们之所以选择在老城创办书画苑,就是看中了老城独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优势。


名家名店进驻西大街


        据了解,“书画一条街”的140多家店铺中,有近百家专门经营牡丹作品或附带经营,占70%以上,真可谓“满街书画浓墨重彩,牡丹艺术独占鳌头”。


现场绘制“牡丹T恤”


        这里不仅有平面的牡丹画,还有立体的牡丹瓷。由街巷中段进入瓮城,右侧有老城区西南隅办事处招商来的精品文化项目“李学武牡丹瓷艺术馆”,这是中国目前最大集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于一体的特色工艺美术品“牡丹瓷”首创企业。


绘制牡丹瓷


        该馆将牡丹文化元素与中国多元瓷种技艺相融合,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工艺精华,成功试制出牡丹瓷系列产品,迅速成为全国艺术品行业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牡丹瓷艺术奇葩”。2013年被外交部选定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迄今为止已被22个省区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美国、英国等重要人士收藏。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升本土创新能力,该馆又创办了600多平方米的“河洛汇”文化创意工场,将行业的最新技术、加工工艺等与高校课堂结合,为更好地弘扬了牡丹文化和河洛文明作出了独树一帜的突出贡献。


牡丹瓷


这里是工艺老店的繁衍之地

        这里的店铺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北京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却处处呈现古朴敦厚之态,键墨轩、牧云斋、精艺书堂等字画老店均坐落于此,街区处处弥漫着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氛围。

书画街上的店铺


        街内的精艺书堂,前身是“书画坊”,始建于1932年,因战事迁移多次,最终在此安家,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饱经沧桑。该店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宽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由最初专营文房四宝,进而经销名人字画、碑帖拓片,自印诗笺、画册,并在山东、浙江等地设立了洛阳特色书画艺术品经销处,增强古都历史文化的辐射力,为艺术品流通和文化交流搭建了宽阔平台。


店铺里出售的书画


        与牡丹瓷艺术馆隔街对峙的还有“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洛阳三彩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经宋辽,至明清,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负责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郭爱和介绍说,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演进,促使三彩艺术不断升华,近些年“洛阳三彩”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施釉和烧制技术创造出的平面陶瓷艺术品,以无可比拟的丰富釉彩当之无愧地站在了国内外各项大型赛事和活动的最高领奖台上,蜚声海内外,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洛阳三彩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彩艺


这里是名家字画的汇聚之地

        “书画一条街”字画艺术精品荟萃,许多收藏爱好者在这里都满载而归。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寻觅到王绣、寇北锁、寇北辰、刘辛宽、王耀族、王克坤、李麟、赵振涛、郭继书、牛振洲等一大批河南洛阳籍当代名家的字画,还可见到葛禄生、张杰、王芳、曲逸之、邓德强、邢西军、黄淑霞等京津沪江浙粤川陕鲁的名家墨宝。幸运的话,说不定还能淘到古时赵子谦、吴昌硕、任伯年,近代张大千、齐白石、王雪涛,当代启功、沈鹏、王孟友等名家的真迹。

        “书画一条街”又是书画名人的藏龙卧虎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这条街上的国家及省级书画家百余人,其中不乏功力深厚、作品上乘的高人。他们或创办有工作室,或授徒传艺,亦或书画交流,为这条老街的文化传承默默奉献。在这里,常见的风雅之举,便是书画家们切磋技艺,邀杯书画,“迹化于尺寸之上,寄情于丹青之中”。每年春秋两季,也会有全国各地的大批书画家和爱好者汇聚于此,在举办展览,欣赏书画展的同时,享受这挥毫泼墨、切磋技艺、陶冶性情的惬意生活。


书画家们现场创作


        一个城市只有注重文化传承,城市品位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才有支撑。字画街既是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洛阳文脉所在,更是洛阳文化传承展现的有效载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书画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标准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书画一条街无论从档次规模,还是产业经营都都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老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增强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传承、街区整治与旅游服务、商贸发展相结合,充分挖掘字画街在洛阳古城发展中的潜在价值,目前正在加快完善街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街区的文化品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书画艺术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的文化产业带,精心打造一条在河南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特色街区。届时,面貌焕新的“文化老街”将成为书画精品商业和历史文化街区相融合、游客争相前往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洛阳老城也重新焕发年轻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西大街琳琅满目的招牌


(本文来源:老城区委宣传部)

(本文编辑:李璐)


小编温馨提示:

        “洛阳老城”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放留言评论功能啦!快动动手指点右下角写下你的感受吧!小编会抽取精彩评论进行互动哒!

您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公众号“洛阳老城” 或 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