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政治】古代“宗庙”、“家庙”、“祠堂”分别是什么?

 青梅煮茶 2016-04-30

导读:“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专门场所;“家庙”是官宦贵族祭祀先祖的地方;明嘉靖时,普通百姓也可以建庙称为“祠堂”。


【宗庙】

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门场所。

中国古人崇拜死去的祖先,要建造专门的场所供奉其灵位,不同身份有不同的庙制。在名称上,普通百姓之庙称为祠堂,官宦贵族之庙称为家庙,皇室和诸侯之庙则称为宗庙或太庙。

《周礼》规定,天子七庙,即供奉六世族以下历代先人,诸侯五庙。

古代的宗庙一般建在君王宫殿的左侧,与宫殿右侧的社稷相对。其中社稷象征土地,宗庙象征血缘,两者共同构成国家的象征。在方位上,宗庙往往建在宫殿中最尊贵的方位,其建筑也是整个宫殿中最雄伟的。如北京的太庙基本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中最为雄伟壮观的。

古代管理宗庙的官员职权不大,品秩却很高,故有“古代宫殿中最重要的乃是死人,而非活人”的说法。

古代君王或诸侯一年内要定期对宗庙进行祭祀,如遇出征、丧葬、婚嫁等重大国事或家事,均要祭祀宗庙,祈求祖先保佑或向祖先汇报一下。


【家庙和祠堂】

家庙乃是中国古代的官宦贵族建立供奉祖先的地方,一般是一个家族单独建立。

一般而言,古人在每年节日都要对家庙进行祭祀,如《红楼梦》中贾家一门在大年初一要全体到家庙中祭祀。

另外,古人在出远门、升迁、婚丧等事情时都要到家庙里告诉祖宗一声。如贾政在朝廷升职及因放外任出远门时均到家庙中跟祖先进行汇报。

《周礼》曾规定庶人祭祀祖先只能在寝内,不得建庙。明嘉靖时,允许民间“联宗建祠”,于是全国建立起无数集体性质的“祠堂”。

一般一个村庄的同姓便会建立一个祠堂,尽量盖得豪华一些,以作为本姓的荣耀。其用途除了祭祀之外,还是族内办理婚、丧、寿、喜等事的场所,也是族人商议族事之地。其内一般存有族谱、对于姓氏渊源的介绍、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

历史上那些出国闯荡的华人,在国外一旦稳定下来,便会建立祠堂。

【古人祭祖】

各个朝代以及不同性质的祠堂的祭祖的具有形式都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

从祭祀频率上来说,多数祠堂一年在春秋两季各祭祀一次。有的宗族则只在春天祭祀一次,还有的则是一年分四季祭祀四次。

祭祀的日期一般都是在各季的节日期间,如春节(有的是在清明节)、夏至、秋分、冬至等。如果遇到宗族子弟科举及第、官爵升职或朝廷恩荣赏赐等,则会进行常制外的祭祀。

古人祭祖时,一般全体宗族的男子都必须参加,身着礼服,衣冠整肃,不得迟到。

祭祀时有专门的主祭人、分祭人、司赞、司祝、司爵、司筵、纠仪等执事人员,分别负责主持、司仪、读祝词、管祭品、祭器、纠察纪律等。

祭祀的仪式则大体上先是族长带领族人上供品,然后主祭人宣读祝辞,焚烧明器纸帛,接下来族人依序拜族,之后撤走供品,族人聚餐吃供品(称为享胙),最后分发供品(称为散胙)。(“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福佑)

其具体过程有很多讲究,一般要一天才能结束。


微信名「国学小常识
微信号gxcs1314」可搜索关注

每天学习一点点,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