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山为沂蒙山主脉之一,在山东省临朐与沂水县交界处,岳母家住沂水,结婚30多年,我无数次的回去,但一直没有登过沂山,前几天,利用探望老岳母的机会,我与妻子顺路游览了这一名胜。
沂山旧名为“东泰山”,又称“东小泰山”,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 之说。名山有“岳”与“镇”之分,岳是国之名山,镇乃地方主山。“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取安定一方之义,故称为镇。“岳”与“镇”都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圣地,因此在历史上地位很高。五岳五镇源于汉晋,唐宋时形成定制。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大镇山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闾山。
沂山雄踞鲁中,跨越南北50多公里,东西20多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环绕其周围屹立着29座不同姿态的奇峰,因往东再无高山,所以便成为鲁中一地之镇了。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至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历代大家名士、文人墨客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以及明状元马愉、赵秉忠,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均至此揽胜,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碣铭文。
沂山主要景观有:
玉皇顶为沂山主峰,为此山最高处。峰巅为纵斜向石坡,南部朝阳面石岩盘结堆聚,西侧一石中间上部分开,突兀独秀,顾盼自雄。一立石上镌“极顶”二字。玉皇顶上有巨大的“探海石”是观东海日出最佳处。据说每当晴日凌晨,人登探海石上,极目东眺,惟在红日喷薄而出的一刹那,可见东海波光闪耀,脚下云海滚翻,托出一轮红日的奇观景象,大有“近水高山先得日”之感。
歪头崮位於玉皇顶西北,海拔971米,是沂山第四高峰。它与狮子崮、扁崮三峰鼎足而立,同花枝台紧密相连,群峰峥嵘,气势巍峨。歪头崮突兀矗立高耸穹空,四面峭壁若劈,三面临深谷巨壑,惟南隅悬崖盘错间,有宽仅容身的崎岖小径可攀。极峰偏东南,且外探倾斜,似坠欲张令人生眩,固称为“歪头崮”。
狮子崮和歪头崮并称沂山双崮,狮子崮如雄狮卧于苍绿之巅,仰首狮吼于青天外,如遇云絮铺天,远望去,恰如雄狮怒吼,气贯长虹化作千云万朵,兼有阳刚大气和幽深宁静之美。
百丈崖瀑布汇诸泉之水倾泻而下,因通体赭红,人称丹壁,水过处久挂青苔,色黑如墨,而白练垂挂,白红黑三色鲜明,十分壮观。明都御史陈凤梧曾赞曰:
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
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
东镇庙相传为赵匡胤所建。东镇庙所在地,旧称九龙口,沂山山脉有九条山岭如九条游龙于此汇聚,为祥瑞之征。赵匡胤领兵打天下之际,在临朐、沂水两县相交的穆陵关与韩通交手,最后大获全胜。赵匡胤得天下后到沂山山神庙前还愿重建,是夜,忽有大风将琉璃瓦、梁檩木材悉数刮于九龙口处,“真乃天意”,赵匡胤随命工匠在此建庙,并在殿下立一石名“太祖碑”。其时东镇庙系仿皇宫而建,其尺寸仅比皇宫矮三砖。东镇庙里千年古树众多,殿东头是赵匡胤亲手种植柏树,人称宋柏,西侧有元柏,为翰林学士太常少卿王磬代祀东镇时所植,一千七百岁,现枝叶蓬勃。二株柏树一棵锤击回声如铁,故名铁柏,一株为吼柏,传遇灾难不定,就会发出吼声。唐槐是唐朝工部尚书尹思贞所植,上一世纪五十年代一度干枯,八十年代重新发芽,人皆称奇。更为奇异的是那株宋银杏,为宋仁宗赵祯景所植,东西两棵雌雄,雄株在六十年代被砍伐,雌株自在主干顶端新生一棵雄株,成为母子连体树。
……
相比那些盛名重负的山,那些热闹喧哗的山,沂山是静默的,如从热闹处归于乡野的隐士,它怀揣深厚历史,阅尽繁华,有一种大藏藏于山之淡定自足,丰厚而安稳。
沂山之美,在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美。
 歪头崮位於玉皇顶西北,海拔971米






狮子崮恰似雄狮在卧







 吼柏,传遇灾难不定,就会发出吼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