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克明

 庸庸学馆 2016-05-01

忆克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朱通华

曾经多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的曹克明同志,辞世已经一年多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克明同志留下的是清音和清声,我很想念他。

克明同志辞世时享年八十,可称高寿。其实,他可以活得更久,是超负荷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他是积劳成疾,以致不治,令人扼腕长叹!

我近距离接触克明同志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迄九十年代早期。我们在一个大楼里办公,他在二楼,我在三楼。除了在省委有关会议上见见面以外,我和他没有私人交往,见面的机会都是在两人下班以后。我多年的习惯,晚饭以后到省委大院内走路,夜色之下、大树葱茏之中走路是一种享受,既锻炼身体又猛然蹦出文章佳句!这大概是七点半左右。

好几次,我就遇到克明同志从省委大楼里出来,手里提着一只人造革的黑色文件包,软疲疲的旧包,有时还夹在腋下,匆匆从省委后门出去,到省纪委去上第二个班。有时劈面相遇,不能不打招呼,相互点头致意而过。屡屡巧遇,有一次,克明同志轻轻地对着我的耳朵说:“人民来信太多,来不及看,来不及看!”还挤出一个苦笑。我只能连连说:“辛苦,辛苦!”原来,克明同志到纪委去加班加点,是看人民来信,批办案件。克明同志加班,不是偶尔之事,不是一年半载,而是寒来暑往,十几年如一日。

我早晨喜欢到省委大院内打拳、走路。有一天,走到某个经济领导部门的办公楼前,看到有两袋发了霉的大米丢在垃圾桶旁边。不知道是哪一根筋触动了我,我拿一张旧报纸包了一大包带回大楼,放在克明同志办公室的门边地板上,并对正在打扫、送水的工人老蔡交代一下:告诉克明同志,这是我拿来放在他门口的,是从几号楼门口的垃圾箱旁边取的。果然,当天,克明同志就带了那包霉大米,亲自跑到这个部门找到一把手,大发雷霆!他要求他们“举一反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才是真正的关心下级,帮助干部。当今仍然需要这种风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客客气气无监督,一出事就是大案,才是害人不浅的庸俗的上下级关系。

1991年是长江中下游的大洪灾之年。按照省委分工,克明同志到扬州去帮助扬州市委抗洪救灾。出发前,克明同志跑来对我说:“帮我物色一个年轻的同志一起去抗洪,能写报告的,写得快的!”我就从部门中选了一位身高一米八零、笔头很快、单身在宁的干部给他。我对这位年轻同志说,除了写报告,也要照顾好克明同志,他太瘦了,别让大风大雨刮倒!果不其然,那年扬州的抗洪形势太严峻了,风势雨势水势猛烈而持续。当年的扬州市委书记是一位从基层实践中出来的本地干部,日日夜夜在防洪大堤上带领群众苦干,还曾为扬州城几乎不保而大哭一场。

抗洪任务完成以后,我见到那位跟克明同志去扬州的同志,黑了不少,瘦了不少。我问他:“抗洪几个月,味道如何?”这位年轻同志苦笑着说:“感谢领导派给我这个美差,一言难尽啊!克明同志同我们一样,常常赤着脚、拎了一双鞋子,在抗洪大堤上大喊大叫,赶来赶去,都在第一线!”克明同志辞世后在石子岗告别那一天,这位同志也从无锡赶来,向克明同志告别。我在灵堂上遇到了他,我说:“你也来了。”他说:“真想不到!”相对无言,唏嘘不已!三四十年前与克明同志相处的岁月,虽然艰苦,但值得回忆!

斯人已去,清风长拂。人在时可敬可亲,人走了何处可寻?!(朱通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