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如此熟悉亲近的画面为什么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单落寞?!

 永不相负l69eq0 2016-05-01

??

 


文 |  周峰


题记


1

点开手机看新闻,日光之下,充满狗血与暴力的剧集天天发生:南京一14岁初一男生因成绩下滑与妈妈吵架,某晚从小区14楼坠亡;广州一打工男怀疑女友移情背叛,持菜刀将其残忍砍死……


冷不过人性,凉不过人心。世间之事似乎一次次告诫人们,那些原本深藏心中的海市蜃楼,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束反射光线,毫无分量,只是我们脆弱的心时常会被残酷的现实压垮。


世上最复杂的事物之一,恐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今天,无所不能的互联网让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近在咫尺,可人心的触及却越来越远得要命。


无怪乎有人调侃:“在古代,我们不微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想见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可此刻,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介不介意把你手机粘在我额头上,这样我就当你在看着我说话得了。”


这一切,恰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


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在他去掉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大家虽然在一起,但都孤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一个个仿佛丢掉了灵魂。



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


2



“心灵真是孤单得可怕的一件东西啊”,泰戈尔曾如此感慨。


前不久,国内某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心的秘密不愿意告诉任何人的受访初中生高达21.3%;而德国一家医疗保险公司公布的一份2015年健康报告中则称,逾两成德国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种种调查表明,置身日渐开放的社会,仰望文明世界的深邃,一部分人却将自己的内心闭锁起来,变得盲目、麻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即时化、可听化、可视化交流,原本要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让内心的交流更加便捷。


何以人们在先进的技术面前,反而离亲密更远、离冷漠更近了呢?


细细想来,其实不难找到答案。当我们沉迷于线上的“键对键”,习惯带着“演示焦虑”对网络上的自己进行打扮、于广阔无垠的虚拟空间晒出自己最为看重的一面时,殊不知,在经过层层掩饰和精心雕琢之后,所要表达的感情却早已盖上了厚厚面纱,真实的想法被深埋心中。


尤其当生活中的诸多苟且一次次呈现,欺骗和谎言如病毒般在人际中扩散,久而久之,从躲避问题到躲避他人,越来越多的心灵,变成现实世界的“独行者”。


3




“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一些人找不到开启心灵的钥匙,正是其陷入困扰、走向封闭的症结所在,也是一些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诱因。


人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走向成熟,更难以在精神的孤立中寻求幸福。尤其在当下这个开放的时代,没有人应该受困于精神的孤岛,现代社会更呼唤心与心的联接。


今天,占有资讯、结交新识、发起活动,不是困难的事情。然而,攻破内心的城堡,却需要主动的意识和勇气,沉淀于不断积累的实践能力。


“在万物之间就有觉醒,爱能触碰和容纳万物,而自由和无畏能进入每一种领域。”杰克·康菲尔德在《踏上心灵幽径》中如是说。或许,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到了该重新审视自我的时候了。



「人民前线」(微信号:njjqrmqx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