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阜故事|周公何许人也?为啥在曲阜有他的庙宇?

 三省斋537 2016-05-01



道化千年后,明禋一国中:

礼犹先世守,制比百王崇。

配食唯元子,燕尝遍列公。

祠田还割鲁,氏系独传东。

旧史书茅阙,新诗采閟宫。

岿然遗殿在,不与汉侯同。


    这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到曲阜拜谒周公庙时所作的诗篇,诗中赞扬了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子孙后裔所受到的无上尊荣。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他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爵为国公,所以称为“周公”。周公的儿子伯禽是鲁国的第一代鲁公,所以周公是鲁国的太祖,曲阜现存的周公庙,就是祭祀他的庙宇。那么,为什么远离周邑的曲阜要给周公建立一座庙宇呢?这还要从周朝的建立说起……



    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战争,史称牧野之战。这年一月,强大起来的周武王姬发突然亲率战车三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步兵数万人,讨伐暴政的商王朝。在牧野(今河南淇县一带)进行了决战,大败商军。《诗经》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然后,武王挥师直抵殷纣王的老巢——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纵身跳人鹿台大火,焚身而亡。商一代就此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落幕。



    武王知道,改朝换代并非一蹴而就。此时商亡,只是朝歌被毁、官阙消失,然而大片疆土之上,商的许多方国依然生活在商朝余热之中。他们对新政权的出现并不以为然,而且还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周武王定都镐京后,把商王朝京畿之地分为四个区:原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掌管,以祀殷后,管理殷墟商朝遗民;朝歌以东地区为卫(今河南淇县南),封给武王三弟管叔姬鲜掌管;朝歌以西地区为鄘(yong,今河南汲县北),封给武王五弟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区为邶(bei,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封给武王八弟霍叔姬处掌管。他们对武庚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其共同的使命就是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商朝灭亡了,周王朝也给了武庚很高的礼遇,然而武庚却不甘心做周朝的臣子,他在悄悄地等待时机,企图颠覆这个刚刚建立还立足未稳的周王朝。《尚书大传》记载:


    武王死,成王幼,……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管叔、蔡叔疑周公,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王。”奄君、薄姑谓禄父(武庚)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三监叛矣。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1045年,江山未稳、残局未定的周武王突然暴病身亡。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此时,成王13岁,还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面对如此险恶的处境,稚嫩的成王不知如何是好。朝中,成王最亲也是最有权威的大臣便是叔父周公姬旦。周公很明白,稍有不慎,不仅叔侄俩的性命不保,周王室也可能被倾覆。思虑再三,他决定挺身而出,以冢宰的身份摄理国政,担负起稳定周王朝的大任。


    这下激怒了本来就有篡夺王位野心的管叔,他对周公的摄政极为不满。于是,趁机在朝中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并煽动蔡叔、霍叔发动政变。武庚见周王室内部矛盾重重,遂趁机联合管叔、蔡叔、霍叔及东方的奄国(曲阜古地名),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反周势力。他们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开叛乱,奄国国君在东方为其摇旗呐喊。

 

    那么,为什么奄国要参与这场叛乱呢?


    原来,奄国曾为商都,史称“商奄”。盘庚迁殷后,此地成为殷商重要的东方陪都,两地血缘相同,文化相通。甲骨文就曾有殷商王多次“贞今如奄”、“王人于奄”的记录,可见两地关系非同一般。商朝的灭亡引起奄国的不满和仇恨,许多贵族跃跃欲试,一直在寻找机会来颠覆周王室政权,以恢复商王朝的天下。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周公决定兴师东征,消除殷商残余势力,平定叛乱,以维护周王室的地位和权力。


    公元前1040年,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在镐京举行了掌控各诸侯国的誓师大会,向臣子们慷慨激昂地讲了一番话。他说,我们刚刚继承了无疆的王业,殷人就想乘着我们内部危机,起来造反,妄想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说什么光复的机会到了,妄图把我们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一种天降之难啊!我有什么办法呢?只能依靠先王所接受的天命建国立业。所以,我们将有一场大战,为了这次大战,我用文王遗留的大宝龟占卜了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派了十名贤者护佑。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以天意,帮助我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最后又说道,上天恩惠前辈文王,今天我们也要抓住时机,不负天命,去巡视本属于我们美好的疆域。东征,天时地利人和。



    经过周公以“天命”大旗为由的鼓动号召,一支斗志昂扬的东征大军,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史载,周公亲自挂帅,挥师滚滚向东杀来,所到之处,“殷大震溃”。周公分兵,一路直取殷地,武庚被杀;鄘地,迅速消灭了管叔的武装,占领了城邑,管叔被杀。接着,周师不费吹灰之力攻克蔡叔驻地卫,活捉蔡叔,囚之于郭凌(—作郭邻)。整个战争用时一年。


    周师击败武庚及“三监”之后,一路大举向东推进,势不可挡。因奄国为东部主要反叛势力根据地,周公原计划先东伐奄国,殷商故臣辛公甲提出了不同意见,说:“大难改,小易眼,不如服众小以劫大”。周公采纳了他的建议,遂改变计划,决定先攻淮泗之地(今苏北、皖北地区)的九夷。据《后汉书·东夷传》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其中,包括徐、熊、盈等小国。相对于强大的奄国来说,这些小诸侯国无疑更好征服。于是,周师暂时避开奄国,挥师东南,杀向九夷之地。


    九夷诸小国虽实力不强,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九夷为土族居民,在此之前长期战事不断,个个骁勇善战,颇具战斗力,且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谙熟于心,善于在河流湖泊地带游击作战。而周师则属地道的陆战部队,兵车行动不便,且多有水土不服。因此,攻打九夷之战非常艰苦,再历时一年,才彻底征服九夷各族。


    随后周师乘胜北上,攻打东征中最后的重点打击对象奄国。此时,周师已经摧毁了奄国西、南两面邻国的武装势力,对其构成了战略性包围,奄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因此.当周师大军压境时,奄军节节败退,束手无策,只能缴械投降。奄国灭亡后,丰、蒲姑等北部诸方国也相继投降,周王朝的统治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役又历时一年。


    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终于以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故而,周公东征有“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之说。可见,打击殷商残余势力的“践奄”之役是此次东征的尾声。


周公东征,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废除霍叔,彻底平定了“三监”及武庚之乱。同时消灭了包括殷、东、徐、熊、盈、攸、奄、九夷、丰、蒲姑、淮夷和东夷诸国等参加叛乱的50多个小国。为了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周公营建东都洛邑,迁“殷顽民”于此。同时,成王封忠心于周王朝的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封周武王少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这样,经过周公的努力,周朝消除了内外忧患,维护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


    周公东征胜利之后,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同时,“制礼作乐”,以完善、确定各项典章制度。成王稍大时,即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国政完全交给成王,并离开了国都,到了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养老。


    因国事操劳过度,不久,周公病倒了。弥留之际,长子伯禽请求将他的遗体送到鲁国安葬,以便能世代祭祀。但周公坚决反对。他再三叮嘱儿子们说:“一定要将我葬在镐京附近,以示我死了也不离开周王。”周公卒后,成王感念他对周朝天下的的功德,对群臣说:“周公对周王朝贡献那么大,又是我的叔父,我怎么敢把他当成我的臣下呢?他是周文王的儿子,还是把他葬在周文王的身边吧!于是,给周公上谥号“文”,称“周文公”。最后,成王用最隆重的仪式,将周公葬在了毕原(今陕西西安西北)。


    可以说,周公为了周王朝鞠躬尽瘁,其“吐哺之心”人人称颂。周公也是孔子最推崇的古代圣人。孔子认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之已。


    因为周公的原因,鲁国在初封的时候,不仅受赐丰厚,而且相对于其他受封的国家来说,还得到了很多的特权,尤其可以享用天子礼乐。而鲁国也没有辜负“为周王室辅”的厚望,对周王室格外地忠诚尽心,在周王朝治国政策的执行上,鲁国堪称典范。直至春秋时期,人们仍然称赞“周礼尽在鲁矣”。



这里有人等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