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丰良邹家围不为人知的故事

 369蓝田书院 2016-05-01

丰良镇以南8公里处206国道旁的客家民居古村落邹家围,原名“上兴围”。因居民都是邹氏同宗,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称之为“邹家围”,久而久之,原来的名字已差不多被人们遗忘。
         
邹家围是南宋名臣邹应龙后裔、邹氏丰顺开基祖肇松公11世孙、时任湖广德安府总兵的骁骑大将军邹瑞(字辑侯)于康熙六年(1667年)创建的,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围屋选址、布局和结构,系由朝官平南王尚可喜上奏顺治皇帝特派国师曾白明亲临实地勘察并定局。邹家围背依葱茏的尖髻山,侧绕清澈的璜溪河,枕山环水,环境优美。从高处俯瞰围屋,有如一个偌大的“蜂巢”,蔚为壮观。整个村庄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房屋数百间,居民300多户,1200多人,规模宏大。  

 建筑形制为三堂二横二围层,以子午线为中轴对称营造,均为悬山顶结构。一围层及以内为初始建筑,二围层及以外是人口增长后的后续建筑。邹家围核心建筑“辑侯公宗祠”,占地面积约1280平方米,坐南向北(午山子向),十厅十井布局,三堂两横结构,堂屋16间,横屋22间。上堂四间一厅(上堂前天井两侧另还各有一间杂间或“老人间”),厅堂悬挂一块仍保存完好的清代“永暄堂”堂号木匾,设有神龛,摆放有神牌位;中堂也是四间一厅,厅堂面积宽大,俗称为官厅,是族人议事、宴会的主要场地;下堂六间一厅,厅堂面积不大,为公共出入之所,也是婚丧喜庆时,请来的铜鼓八音班设乐坛和轿夫们设席的地方。三堂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
据说,厅堂的开间、进深以及屏坎高度尺寸,均依当时朝廷相应官品规制。中堂厅堂结构是抬梁式、穿斗式相结合,梁架是抬梁式七步架梁;除上堂的楹柱用石料,其余柱梁、斗拱均用木料;墙体小部分用青砖,大部分以粘土夯筑。壁画、木雕很少,显得异常简朴。但古朴中带着大气,威严里透出高贵。
        大门外宽阔的门坪,中间用大小一致的长方形小自然石铺筑出一行行的人字花纹,美轮美奂。门坪前面有一个1300多平方米大小的半月形池塘,外形完整,轮廓清晰。在池塘水浅的时候,还能看到塘底有五块巨大的排列有序的带着神秘色彩的“五星石”(也许是“五行石”?待考)。沿着池塘半圆的外沿铺筑有3、 4米宽的甬道,甬道的外沿筑有一堵1.5米高的青砖围墙,围墙的中部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起瞭望和护卫作用的菱形枪眼。

大门两侧门坪前沿左右对称竖立着两副花岗岩石质楣杆夹,上面的木楣杆早已不存在了。池塘外沿甬道东端也有几副石楣杆基座、石栌斗和石楣杆残体。楣杆夹侧面和石楣杆残体上面镌刻的已经有些斑驳残缺的文字,仍在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祖先的辉煌,激励着来者。
       
第一围层后墙原是围屋外墙,是粘土夯筑的,下厚上薄,厚处达1.2米左右。这一围层共有18套单元院落,因居民大多搬出围外居住而年久失修,建筑显得有些破旧,但结构很独特。每个建筑单元都是类似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各有一个小门楼,还有不俗的楼名,例如“嘉德庐”、“敦本庐”、“攸宜”等等,只是年代太久,绝大部分很难辨认其上的字迹。这些建筑单元小院门一关,就是独立的家居;连在一起,则是围龙屋的造型。在祠堂中轴线位置面对上堂祖龛建有龙厅。龙厅与上堂后墙之间有1300多平方米面积的半圆形龟背状、用大小均匀的卵石铺成的化胎。跟其他典型的客家围龙屋一样,在化胎前面、祠堂上堂后面的石坎上,嵌有由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个特定石块组成的主管人丁的龙神伯公。

 第二围层建筑结构类似一围层,单元院落更多。由于原来的平房有些已改建成楼房,有些中间插建了一些新房,围龙的形状显得有些不连贯了。

“养质公祠”、“树德堂”等其他各分支祠堂杂布在一二围层中。第二围层东西两边有名为“云齐轩”、“三喻斋”的书斋遗址,书斋天井里有用五彩小石铺就的象征着祥瑞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麒麟、梅花鹿图案。虽然这有着数百年历史、培育了无数英才的书斋已不存在,但这书斋名字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墨气息,仍让人们仿佛能闻到淡淡的书香,领略到这个古村落深厚的文化积淀。

 围屋东南方位“如升”门内和化胎的东南角位置各有一口供围内居民汲水的古井,井水仍然清洌可鉴。

 围屋内的门坪、巷道全用自然石铺筑而成,排列整齐,错落有致,石子的表面已经被磨得相当的光滑。围屋外南、西、北三面都是用自然石干砌而成的5——7米高的石坎,石缝里长着荆棘,石面上布满绿苔,高高的墙基上爬满了长青藤,以特别的形式记载着围屋的百年沧桑。

外层围屋、正屋前池塘边围墙与围屋外三面高高的围基石坎,构成了一道坚固封闭的屏障,环卫着主屋,只在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方位建了四个防卫设施完备的大门,门匾分别是“上兴围”、“斗山毓秀”、“如升”、“阜财”。其中西南门美名为“阜财门”,规定为迁居和婚嫁专用,凡属白事一律不许此门出入。

来源:丰良镇人民政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