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主死亡不是悲剧,尤其对于上海的江老师和西安的林同学而言,尽管后者才18岁。 林说: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太没意思了。更何况我精神上生活在别处,现实里就找不到能耐的下脚的地方。 18岁,看清楚了自己的一生,觉得没有什么可留恋;18岁和80岁,也就仅仅是长度区别而已。 想活就活,想死就死。想活未必能活好,想死却能死了——这就是幸福。 我说的仅仅是自主死亡——还不是包括全部。 2. 少年林嘉文说:烦请所有得知我去世消息的人,如果你们觉得不能理解我,请给予我基本的尊重,不要拿我借题发挥,像对江绪林一样,那种行为挺卑劣、愚昧的。我实在不想虚伪地以令人作呕的谦虚把自己“留与后人评说”——以我自己的解释为准就好了。更何况我相信那些芸芸大众里的旁观者,只会给出那种为我所不屑的轻薄、庸俗的解释。 要死的人没有说无赖地活着的人没有意义,也没有盛情邀约大家一起赴死。 活着的人,对死者一副扼腕叹息的样子,要表达什么意思? 3. 假如——我是说假如! 假如有一天,我OVER了,谁也别在我面前(要么坟墓前、要么尸体前),没事叨叨可惜啊、惋惜啊、痛惜啊之类的废话。万一我在那边正快活着呢? 当然了,实在是想我了,可以到那边去看我——远远地偷窥就行,不用过来寒暄,我未必有空闲;如果我闲得无聊时,也可以邀请谁去那边聊聊。 有言在先:来回费用自理啊! 作者:豆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