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日焰火》深度解析

 严骏 2016-05-01
      《白日焰火》以讲述一件挣人眼球的碎尸案为始,以导演对人类的动物本能——性的探讨为终。象征性贯穿了影片始终——锋利的冰鞋、怪异的舞步、屋内的马、冰冷的真皮外套、冬日的烟火······让我想起了《阿甘正传》里飘零的羽毛,让我想起了《太阳照常升起》里哗啦啦的风。这注定是一部获奖但不符合大众口味的文艺电影,看到微博上许多人看完后表示“一般”、“也就这样”云云,我略谈一些我对电影的解读,并趁此解读一下@电影白日焰火 中公布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白日焰火》?
       首先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环境是萧瑟的冬日,人物都是冷冰冰的面部表情,这显然与“火”字极为不谐。但就是这种不谐,却强烈的暗示了剧中每个人内心激烈的爱情渴望。与其说是爱情的渴望,倒不如说是性冲动及性渴望。在这种内在的性冲动与外在冰冷的冲突下,每个人所抱有的强烈的性冲动只能如冬日的焰火般在光天化日之下灼烧片刻而又熄灭。因此,片头的张自力在于前妻分别时企图强暴但终至未遂,宾馆里的吴志贞拒绝了梁志军并最终诱捕梁志军入了公安局,吴志贞与张自力在冰场亲吻片刻又因跟踪的警察被迫终止,吴志贞在张自力那儿获得满足之后又被张自力作为警察进行破案所出卖······其剧中所有的冲动,都被寒冷的现实所熄灭,如冬日白天的焰火。
       另外,“白日焰火”又贴合了剧中的“白日焰火夜总会”。夜总会,本身便是一个供世人释放情感的地方,其《白日焰火》的命名又与剧中的夜总会名称相呼应,进而给观众的思考角度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不是《天注定》般的政治话题,不是《地心引力》中的生命话题,而是一个关于性冲动与压制的探讨。
       在影片最后,当警察带着吴志贞在现场指认犯罪历史的片段中,张自力在楼顶放了大量的烟火,这作为影片结尾的烟火,直接而了当的营造了一个“白日焰火”的情景。与其说这是焰火,倒不如说是张自力自己对整个碎尸案及出卖吴志贞的一种呐喊——一方面,他爱着吴志贞,另一方面,他要履行破案的职责。最终,他选择了破案而压制了自身的人欲,在寒冷的冬日放了大量的烟火,这烟火转瞬即逝,射向没有遮拦的天空,呈现乳白色的烟,燃烧的越多,越发增添这冬日的寒冷,银屏上冷风扑面袭来。电影淡黑,屋内灯光打开,我披上大衣离开。

       居委会楼道为什么会出现一匹马?
       马,这一意象常常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从徐悲鸿的马,到海子的“以梦为马”,到《天注定》中被鞭策到几斤累死的马,再到解构派流行的“草泥马”,许多人为“马”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白日焰火》中也出现了“马”这一意象,那么欲究“马”之义,须联系上下文。居委会楼道里的马是拾荒人留下来的,当警察调查吴志贞与洗衣店老板的关系时,马出现在电影中。而吴志贞与洗衣店老板仿佛达成了某种约定——应该是满足吴志贞性需求的约定(后面会细扯),这时警察关于二人关系的探讨突然出现了的一匹马,应该是象征着男性的强力。而马的身份——“拾荒人留下的”,或许是在暗示洗衣店老板的“性拾荒”行为——知道吴志贞是一杀人犯的老婆(后面会细扯),但依旧利用其满足自己。
        如果这样解读贴合导演的创作思路的话,那我认为“马”这一意象是导演在影片中准确而又精彩的象征!
显示全文
      《白日焰火》以讲述一件挣人眼球的碎尸案为始,以导演对人类的动物本能——性的探讨为终。象征性贯穿了影片始终——锋利的冰鞋、怪异的舞步、屋内的马、冰冷的真皮外套、冬日的烟火······让我想起了《阿甘正传》里飘零的羽毛,让我想起了《太阳照常升起》里哗啦啦的风。这注定是一部获奖但不符合大众口味的文艺电影,看到微博上许多人看完后表示“一般”、“也就这样”云云,我略谈一些我对电影的解读,并趁此解读一下@电影白日焰火 中公布的几个问题。

       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名字叫《白日焰火》?
       首先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环境是萧瑟的冬日,人物都是冷冰冰的面部表情,这显然与“火”字极为不谐。但就是这种不谐,却强烈的暗示了剧中每个人内心激烈的爱情渴望。与其说是爱情的渴望,倒不如说是性冲动及性渴望。在这种内在的性冲动与外在冰冷的冲突下,每个人所抱有的强烈的性冲动只能如冬日的焰火般在光天化日之下灼烧片刻而又熄灭。因此,片头的张自力在于前妻分别时企图强暴但终至未遂,宾馆里的吴志贞拒绝了梁志军并最终诱捕梁志军入了公安局,吴志贞与张自力在冰场亲吻片刻又因跟踪的警察被迫终止,吴志贞在张自力那儿获得满足之后又被张自力作为警察进行破案所出卖······其剧中所有的冲动,都被寒冷的现实所熄灭,如冬日白天的焰火。
       另外,“白日焰火”又贴合了剧中的“白日焰火夜总会”。夜总会,本身便是一个供世人释放情感的地方,其《白日焰火》的命名又与剧中的夜总会名称相呼应,进而给观众的思考角度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不是《天注定》般的政治话题,不是《地心引力》中的生命话题,而是一个关于性冲动与压制的探讨。
       在影片最后,当警察带着吴志贞在现场指认犯罪历史的片段中,张自力在楼顶放了大量的烟火,这作为影片结尾的烟火,直接而了当的营造了一个“白日焰火”的情景。与其说这是焰火,倒不如说是张自力自己对整个碎尸案及出卖吴志贞的一种呐喊——一方面,他爱着吴志贞,另一方面,他要履行破案的职责。最终,他选择了破案而压制了自身的人欲,在寒冷的冬日放了大量的烟火,这烟火转瞬即逝,射向没有遮拦的天空,呈现乳白色的烟,燃烧的越多,越发增添这冬日的寒冷,银屏上冷风扑面袭来。电影淡黑,屋内灯光打开,我披上大衣离开。

       居委会楼道为什么会出现一匹马?
       马,这一意象常常出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从徐悲鸿的马,到海子的“以梦为马”,到《天注定》中被鞭策到几斤累死的马,再到解构派流行的“草泥马”,许多人为“马”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白日焰火》中也出现了“马”这一意象,那么欲究“马”之义,须联系上下文。居委会楼道里的马是拾荒人留下来的,当警察调查吴志贞与洗衣店老板的关系时,马出现在电影中。而吴志贞与洗衣店老板仿佛达成了某种约定——应该是满足吴志贞性需求的约定(后面会细扯),这时警察关于二人关系的探讨突然出现了的一匹马,应该是象征着男性的强力。而马的身份——“拾荒人留下的”,或许是在暗示洗衣店老板的“性拾荒”行为——知道吴志贞是一杀人犯的老婆(后面会细扯),但依旧利用其满足自己。
        如果这样解读贴合导演的创作思路的话,那我认为“马”这一意象是导演在影片中准确而又精彩的象征!

       王学兵(梁志军)脖子上为什么老是挂着一副冰刀?
       我认为“冰鞋”在电影中也是一个十分隐喻的象征意象。
       波罗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发现,如果让调查者选择情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给他们的性暗示最大时,47%的人选择了脚;而让调查者选择情人身上穿戴的什么东西最让他们兴奋时,64%的人选择了鞋子。
       印象里,鞋子通常作为“性”的象征出现在许多当代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借其揭示对“性”的观念看法。姜文也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借“一双绣着鱼的鞋子”表达女主人公对性的渴望。
       扯远了,回来。而在影片《白日焰火》中,“冰鞋”是作为穿戴的鞋子与作为杀人兵器的冰刀的结合,这种结合也象征着“性与暴力”的结合。王学兵将这作为“性与暴力的结合”的象征意象的冰鞋常常挂在身上时,表明了对吴志贞的性渴望、因性而起的暴力——杀害与吴志贞相爱的人等的一系列扭曲的心理。

       为什么洗衣店老板没被干掉?
       吴志贞交代说,梁志军杀害了“我爱的并且也爱我的人”。而影片也交代了洗衣店老板猥亵吴志贞的镜头。那么,为什么梁志军没有杀害洗衣店老板呢?
       当张自力与洗衣店老板对话时,老板说,吴志贞特可怜了,当时因为丈夫死了哭着闹着求着老板把她留在洗衣店,而后来她把别人的皮衣给洗坏了,老板都没有撵她走。但当整个案件水落石出时,真相却是“吴志贞先是烫坏了皮衣,而后她的丈夫才假死”。
       排除可能出现的剧情破绽的因素外,显而易见,在老板的话和真相事件中,“梁志军的死”和“皮衣是否烫坏”的时间先后发生了倒置,而这个先后顺序是破案的关键。
       因此我们不难推断洗衣店老板其实知道整个案件的真相,他故意在保护吴志贞——为什么要保护吴志贞呢?如上文所言,老板是一个“拾荒者”。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顾吴志贞是否是杀人犯,和梁志军达成了一种妥协——老板保护吴志贞,梁志军不去干掉老板,老板能在吴志贞身上得到满足。
       等等,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影片交代的“老板在卡车里买春”的情节,或许这有另一种解释。
       当这一卖春的妓女被警察抓住后坦言道,她什么也没干,只是为顾客不停地换裙子。或许这暗示了老板的无能或是扭曲的癖好。由于这种无能或癖好,使得梁志军认识到老板对吴志贞不会构成实质性的侵犯,因此为了保护吴志贞,且将其委身于这一老板这里,并没有杀害掉老板。如果这一推断成立的话,前面所言的事件顺序倒置或可成为影片的剧情破绽。


       探讨完了这几个有趣的问题之后,我想再随便谈谈这部电影给我最大触动的两处。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的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当我看灯光下吴志贞溜冰的身躯时,沉重而又轻盈,伛偻着身躯但又如羽化登仙。她喜欢滑冰,当她滑冰时,她身上所有的沉重都随之散去。斯坦尼康同时给这轻盈的动作赋予悬浮感,这是最能打动我的一个镜头。
   
       廖凡饰演的张自力在将吴志贞绳之以法之后,他走到了交际舞的练习厅里。当所有人在和谐地练习着交际舞的时候,放荡的音乐响起,他跑到了大厅中央跳了一段笨拙又狂放的舞蹈,这舞蹈一看就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瞎跳。这种瞎跳,使得爱欲与职责间抉择的矛盾的他,完成了自我的一次释放,虽然狂放又笨拙,但是人类本能最现实的表达,比琴弦和谐的交际舞要真实。
       导演使用一段很长很长的固定镜头拍摄他的这种释放,我在银幕面前注视着,悲风扑面席卷而来。

       最终,无论这部片子褒贬如何,能够问鼎柏林,摘得双熊,往小处说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理想主义式的剧组的胜利,往大处说是中国独立电影的胜利。作为后生,很乐于见到这种胜利,其意义自无需多言。

       以电影的这句台词结尾吧——“你还想赢得世界啊?”“不,我只想输得慢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