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碟 | 伟岸刚毅风骨健

 yawachu 2016-05-01


文 | 任海杰


最近,又有乐迷朋友与我讨论布鲁克纳。布鲁克纳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作曲家,我也是在听了多年后,才逐步找到些感觉。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不能说已经完全领悟了他的乐思,所以只能说是边听边悟。

  

如果加上《F小调交响曲》和《0号交响曲》,布鲁克纳应该有十一部交响曲,但人们一般都从他的第一交响曲说起,至第九交响曲。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九部交响曲,真正形成布鲁克纳独一无二风格的,应该从《第三交响曲》开始。他的“第三”(或许还可以包括“第二”)是为“第四”作准备的,真是有了第三的铺垫,才出现了布鲁克纳交响曲的第一座高峰——《第四交响曲》(又名“浪漫”)。从可听度、演出时间的长度(大约一小时)、布鲁克纳的音乐特色等诸多方面考虑,“第四”的综合指数最高,所以,上演最多、版本最多的也是“第四”。接着的“第五”和“第六”,似乎在另辟蹊径,但总体上还是在“第四”的光芒笼罩之内。“第四”之后最伟大的应该是《第七交响曲》,它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恢宏壮丽,气势磅礴。接着是“第八”,“第八”是布鲁克纳乐队编制最庞大的交响曲,仅竖琴就有两架,它气象万千,深情绵绵,有一种浩瀚宇宙的感觉。从可听性和篇幅上来说,“第九”最接近“第四”,意象高妙,汹涌澎湃,已接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因为直到离世,布鲁克纳都没有完成此作的第四乐章,所以这里用“接近”这个词)。

  

如此梳理一下后,听布鲁克纳,似乎可以先选择“第四”、“第七”、“第八”、“第九”。听熟后,再听其他,有新的发现,当然更好。布鲁克纳值得、或者说需要反复聆听。

  

有不少指挥大师,到晚年就如皈依宗教一般,专注于布鲁克纳。最典型的就是切利比达克。切利比达克的布鲁克纳与其他所有指挥家的布鲁克纳都不尽相同,这不仅仅表现在演奏的时间比别人慢,他的音响、色彩、节奏……都与众不同。

  

一个指挥,如果仅按一般谱面要求来指挥乐队,很可能会与布鲁克纳貌合神离。这是指挥布鲁克纳最难、最艰深之处。指挥布鲁克纳,最需要的也许不是技术,而是悟性、神性。一个指挥,只有通神了,手下的音乐才会有神韵。

  

虽然我多年来陆陆续续还聆听过其他几位大师演绎的布鲁克纳,但说实话,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一个能像切利比达克那样打动我,直到最近,我聆听了由布隆斯泰特指挥德国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的布鲁克纳(第一至第九交响曲),才令我耳朵一亮,心头大喜。

  

出生于美国的布隆斯泰特,其长期的职业生涯是在北欧和前东德度过的,曾担任丹麦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及国家乐团指挥,是硕果仅存的老一辈指挥大师之一,今年已是89岁高龄了。他行事低调,底蕴深厚,注重音乐的结构和张力,这在他指挥的这套布鲁克纳交响曲中彰显无遗。九部交响曲都是现场录音,因此能感受到现场的独特鲜活的气氛。如果说切利比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的布鲁克纳,有一种南德丰盈韵味的汪洋恣肆,那么布隆斯泰特的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的布鲁克纳,就有北德伟岸刚毅的风骨,凛然大气、气派辉煌,尤其是在从慢到快加速时,真是雷霆万钧、一往无前,极为过瘾。因而这几部交响曲中的谐谑曲往往成为亮点。

  

布鲁克纳交响曲大都显得冗长啰嗦,令不少乐迷望而却步,难以一口气静心聆听。但布隆斯泰特的布鲁克纳却能让你听得津津有味,不觉其长。我有意看了一下录音时间,布隆斯泰特的每部布鲁克纳演奏时间并不比别人短(切利比达克除外),有几部甚至比约胡姆等标准版本要稍长,但聆听效果相比,布隆斯泰特显得更为爽快和干净利落,更加吸引人,其中独特的音响美学值得探讨和玩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布隆斯泰特的布鲁克纳,是我迄今为止自切利比达克后听到的最为独特的、最入我心的诠释。



 有音乐的地方
就有音乐周报
投稿箱:yyzb1979@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