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昵称27494174 2016-05-01

中国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视,从大量的古董中可见一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国的国宝级古董,每一件都显示着古人的高超工艺和智慧。

  1. “五星出东方”护膊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尤为光辉灿烂、耀 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除去文字之外,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 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方寸不大但内涵丰富。人们被这千年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所透出的精绝人心归中国、祈 盼和平的愿望所打动,也为精绝国的命运而扼腕叹息。

2.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是新石器时代文物,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 石斧 ,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3.陶鹰鼎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是用一只前扑的鹰的形象来构造,利用鹰的胸部和身体构成了鼎身,而用鹰的两个爪子和尾巴共同构成了鼎的三足,整个形象稳固有力。

4. “后母戊”铜鼎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这个鼎应该不用介绍了,从小到大的历史课本里都介绍过,这个鼎本身也充满了故事。她重达832.84千克。因为太重,暂时无法找到起重机,于是这个鼎就被留在了南京,没有随蒋介石一起去台湾。

5.利簋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簋是一种古代食器,用来盛装煮熟的稻、粱等食物,犹如现在的饭盆。在祭祀或宴享时,它又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鼎配套使用,供奉在神坛上祭祀祖先上帝。按周代礼制中用鼎制度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九鼎八簋”组合的最高礼仪,此簋的主人名利,所以被称为利簋。

6.大盂鼎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腹内底部有铭文4行32字:“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一说为贞字)。克昏(一说为闻字)。夙有商。辛未。王才阑师。易又吏利金。用乍旜公宝尊彝。”铭文的解释争议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这一天,岁星当位时告捷。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阑地(一说为管)军中,赏赐铜给一位名叫“利”的官员。利铸造了这件宝器以纪念其祖父。

这件文物的最大价值应该就在这几行字上,它给出了武王伐纣具体时间,“利簋的发现,使人们首次看到武王克商的实物证据,尤其是其铭文的内容同历史文献能相互印证,自然提高了相关历史文献的可信度,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7. 虢季子白盘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形制奇特,似一大浴缸,为圆角长方形,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口沿饰一圈窃曲纹,下为波带纹。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 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 在其后几十年内,凯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 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 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8. 凤冠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明朝的凤冠做工最为精致,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如今存世的凤冠只有四件,都是明朝定陵(万历皇帝的皇陵)遗物。明朝凤冠是皇后在受册封、褐庙、庙会时佩戴的高贵饰冠。明朝定制:凡遇大典,皇后冠用九龙四凤三博鬓(左右共六扇)、皇太子妃则用九翠四凤双博鬓(左右共四扇),行走时帽子两侧的帽扇会展开。

9. 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这件嵌绿松石象牙杯为商代饮酒器。整体均用象牙根段制成,杯身上雕饕餮和夔纹,并以绿松石镶嵌,造型精巧,雕工高超,是不可多得的商代艺术珍品。

这件象牙杯的雕刻极费心思。工匠因才制器,先是雕好杯身及手柄,然后将杯内外打磨平整光滑,再描绘好纹饰,接着用刻刀雕出各组纹饰,最后用配制好的绿松石镶嵌于表面。

10. 晋侯苏“编钟”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16件编钟上均有铭文,为利器刻凿,刀痕明显,共355字。铭文可以连缀,完整记载晋侯苏受命讨伐夙夷的过程。铭文叙述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亲征东国,南国。晋王稣(左鱼右木)奉命征伐夙夷。晋侯稣率领晋军奋勇作战。周王召见晋侯稣,亲赐马匹、美酒和弓箭。晋侯稣制作这套编钟以弘扬天子美德。晋侯稣钟铭文所记载的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的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这个编钟的发现历史也很曲折,一共十六件,其中的14件由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从香港古玩市场上发现,另外两件由考古发现所得。

11. 大克鼎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中国青铜重器中,大盂鼎和大克鼎,是两件被称为“重器鸿宝”的西周铜鼎,与毛公鼎一道,并誉为“海内三宝”。如今,这三只宝鼎分别藏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

腹内壁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工整而不失灵动,笔势圆润而不失劲健,呈现出一种雍容舒展的风尚。

铭文内容大意可分为两段,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前段是克歌颂祖先师华父谦逊的品格和美好的德行,能够辅弼王室,靖远安内,周王追念其功绩,任命师华父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出传王命,入达下情;后段是周王的册命辞,重申了对克官职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奴隶、僚属和乐队,于是克叩拜谢恩,称颂天子的美德,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这篇铭文历见著录,流传有绪,一向被视作研究西周经济制度和奴隶制度的珍贵史料。

12. 太保鼎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据考证,此件太保鼎是西周成王时的重臣召公奭所铸造的。听闻全国的文物当中,只有6件有“太保制”字样的文物。

13.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这件朱漆碗出土时有所残损,但仍能看出形制。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此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圈足和外壁上涂的朱红色涂料。出土时,这层薄薄的涂料剥落得很严重。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专家们确定这就是天然生漆。这一发现表明早在六、七千年之前,中国长江流域的人们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14. 良渚出土“玉琮王”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

根据《周礼》记载,“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

15. 战国水晶杯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杭州出土,面经过抛光处理,光滑透明,无纹饰,内有海绵状自然结晶。

这个应该不用多做介绍了,感觉像是现代的杯子穿越了一样。不能小看了古人。

16. 淅川出土“云纹铜禁”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类似于现代人用的茶几和案台。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铜禁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通透性较好,似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禁身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

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古代“土豪版”餐桌。

17.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18. 齐王墓“龙纹矩形铜镜”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是西汉时期的大型铜镜,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公斤。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19. 铸客“铜鼎”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战国。楚国青铜炊器, 又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最为雄伟,特冠一“大”’字,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

20.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这双漆木屐长20.7厘米,宽9.6厘米,厚0.9厘米,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双漆木屐的发现,表明漆木屐并非最早由日本人发明,而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这件漆木屐的样式与现代木屐相似。屐板和屐齿由一块木板刻凿而成。屐板前后圆头,略呈椭圆形;屐齿为前后两个;系孔有三个,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彩绳早已腐朽不见。良渚发掘中就曾出土过木屐,说明在4000年前中国古人已开始穿木屐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木屐的盛行时期。这个时期的木屐不仅用于出行,还用于家居。文献中对此有诸多记载。而此时的木屐样式也富于变化。据说,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前后齿均可拆卸,便于登山,史称谢公屐。

唐代木屐传到日本。

宋代,妇女因缠足之故,多不穿木屐。而男子穿木屐大都在雨天,充当雨鞋。穿着木屐的宋人形象,在宋画《归去来辞图》中有所描绘。明清时期之后,传统木屐慢慢淡出中国人的视线。

我个人真心觉得木屐不好穿啊,声音又大,走在木质地板上很不好意思。

21.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三国(吴)。盛食器,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内外颜色有区别。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

朱然墓出土的大量漆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国时期崇尚使用漆器的习俗没有改变,在宫廷、豪族中依然以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奢侈品。

22.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上)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线条清晰。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此漆屏由木板构成,出土时早已朽散。现存较为完整的木板共五块。每块木板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木板两面均涂满朱漆,然后以黑漆勾勒成画,但屏风朝下一面腐蚀严重,难辨原貌,只有向上一面保存较完好。

上半部的22件国宝级古董就先介绍到这里,下半部请关注本号“中国那些难以复制的国宝级古董(下)”。

(更多收藏交流请加小编微信: 13681833438,一起欣赏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