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白居易的「中隐」

 江山携手 2016-05-01
image.jpg

【读白居易的《中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男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自古以来,仕、隐两途,各有其全然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犹如天星参商,各在天一涯。然而,中国的为官者,却“创造性地”(实用主义地)将这两途揉合在一起,亦仕亦隐,成为一个特色。
白居易在前人“中隐”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诗的形式,对“中隐”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提出“仕隐合一”的思想,对中国隐逸文化影响很大。白居易诗歌中的意思是说,要按照“中隐”的模式来做官,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按月领取朝廷俸禄,出入有车马相随,经常呼朋引类,请客吃饭、饮酒赋诗、游山玩水,衣食无忧,混迹于官场,无所作为。
有人以为,这首诗说明,中年之后的白居易工作消极、思想消沉。其实,白居易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中隐》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无奈、对官场的揭露和对官场黑暗的躲避。诗中他写的是他自己,也是写官场中的一类人。
在官场浸泡日久,人生进入中年,五味杂陈。这时候,激情褪去,内心生出无力感、无奈感,还有一些清醒和淡定,许多幽暗而深刻的道理已经明白。比如说,在污泥般的官场里,干和不干是一样的、干多和干好是一样的、干好与干坏也是一样的;升迁与否,关键不在于“干”,而在于“干”之外的某些因素。况且,日常工作中的那些事,本来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有负面意义的。按理说“在其位谋其政”,拿了一份薪金,应尽一份责任,干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可是那些所谓的工作,常常是给上面看而给下面添乱的工作,是给风气带来负面影响的工作,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不出效益的工作, 甚至干的是于民有害的事情……。尽心尽力去干这样的工作,实在于心不甘、于心不忍。对于这样的官场,想反抗,反抗成本太高;想改变,却无力改变;想疏远,又离不开它,毕竟不能挂冠撒手而去,自己要生存,老婆孩子要生存,一家子要生存。这不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时代。干不过它,那就同流合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钟也不撞,尽管不太尽职,却也不增加危害。生活在其中,也是生活在别处。这样的生存策略,大家都在用,大家都不说。白居易说出了真相,还把它上升到“中隐”的理论高度,这其实是畅囿于黑暗世道的无奈选择。白居易把这种生存状态当作“中隐”。与他同样混日子的一大批官场人并没有这个理论概括,但他们是思想上糊里糊涂、行为上是真真切切地这么干的。冯玉祥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官本来是好的,可是在腐败的环境下面,慢慢地也就像白布掉在污水坑里,变得有脏又臭了。因为若不同流合污,他就站不住脚跟。”自古以来,官场大抵都是这个样子,变化不大,进步不多,像是具有规律性。
白居易44岁之前,在官场算是有所作为,杭州西湖的“白堤”就是一点痕迹。但他的直言的优秀品质,在官场成为他的短处,妨碍了他高升“济天下”。他几次被贬,欲作为而不能,他无处倾倒。说是“绚丽过后,归于平淡”也好,说是不得意而自我放逐也好,进入中年之后的白居易,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想,重新组织了自己的生活,开始“中隐”。“自遂意如何?闲官在闲地”(《咏怀》),“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他隐身官场,游戏三昧,疏远一些人和事,亲近另一些人和事,半官半隐半山水。明了这样的背景,可能更容易理解白居易的“中隐”,也可能更接近他的思想,更明白他的苦衷。实践证明,在黑暗官场,“中隐”具有很好的隐身藏身、保身养身功能。白居易享年75岁,善终。李白、王维还有白居易,都是亲近道家的诗人。王维一生,亦官亦禅,写了那么多的好诗……
隐逸,是一种藏身的修养、放下的工夫。
真正的隐士,是在做人与做政治之间的矛盾中选择后退, 通常是,对眼前的政治社会,采取旁观态度,放下责任,韬光养晦。他们远离风口浪尖,做一个自由人,一个神州袖手人——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对于时政,不参与,不干预,不妥协,不表态,不说话,不动声色,任群蛙鼓吹,“千斤之弩不为鼷鼠而发机”。特别是在大乱之世、在黑暗世界、在坏社会,隐其身,藏其志,收敛锋芒,混同尘埃,往往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世界坏,官场坏,世风坏,人心坏,都没有关系,不要悲观失望,坚信不会“天地道断”。总有好人在黑暗中艰难前行,总有手眼心术非同寻常的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在人间某个地方隐藏,他们先改造自己,再寻机改造社会,他们等待最佳时机。时候不到,不见他们出来,任它“泰山崩,黄河溢”也不管;时候一到,奋袂而起,重现江湖,从而拨乱反正,救世救民于山穷水尽处,开一番柳暗花明之局面,人间为之一振,天地从此耳目一新。正所谓“天下大坏而得以无恙”(李贽)。新局面开始了!新时间开始了!新世界开始了!我相信,白居易如果时机于他有利而被重用,他会一改“中隐”的行为与形象,换一副济世救民的热心肠。
龙隐龙现这类人物,道家最多。这是中国之幸!是中国不死、中国文化永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