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艺2015/16演出季“听交响、到东方”品牌中的又一支交响劲旅——费城交响乐团将在5月22日晚第4次登上东艺舞台,在乐团音乐总监、指挥雅尼克·涅杰-瑟贡的执棒下,以饱满辉煌的“费城之声”奏响西贝柳斯《芬兰颂》、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用费城辉煌再续中国情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演费城交响乐团还将用音乐为新落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庆生。 或许很多人还依稀记得1973年的上海街头,数以千计的市民追随着载有费城交响乐团乐手的汽车一路行进。如果说当年的这一奇景是出于市民对于外来新鲜事物的猎奇,那在此后40多年间“费城”的数次访华和热火朝天的景象,则是乐迷给予“费城之声”的最佳肯定。 作为东艺2015/16演出季“听交响、到东方”品牌中的又一支交响劲旅——费城交响乐团将在5月22日晚第4次登上东艺舞台,在乐团音乐总监、指挥雅尼克·涅杰-瑟贡的执棒下,以饱满辉煌的“费城之声”奏响西贝柳斯《芬兰颂》、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用费城辉煌再续中国情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演费城交响乐团还将用音乐为新落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庆生。
事实上,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的交情由来已久。1940年,它就曾在美国举办慈善演出,将所得收入捐给中国。而乐团指挥,出生于东欧、后来移民美国的尤金·奥曼迪在二战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支持中国,并在澳洲指挥过一场声援中国的音乐会。这两件事,为乐团成为友谊大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972,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费城的访华演奏也提上了议程。但演奏曲目的定夺,却让他们伤透了脑筋。奥曼迪推荐了很多曲目,最终定下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国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 乐团前往中国的航行路线颇为曲折:先从费城飞往檀香山,住一夜后,飞往东京,再到上海,最后在北京落地。在上海,小提琴手帕斯卡拉走在街上,忽然听到一栋建筑里传来小提琴声,他冲上楼梯,发现是个练琴的学生。那天,帕斯卡拉为满脸惊奇的小男孩指导了一个小时。 乐团也和中国的同行进行了交流。在一座不起眼的楼房里,奥曼迪第一次听到了中央乐团的演奏。乐手们拿的乐器偶有缺损和修补。对着十几年前手抄乐谱,指挥李德伦已经尽了全力,但他们演奏的贝多芬,并不那么理想。其实,这些乐手们已经在煤矿和农田劳动了好几年,直到几个月前才被召回来,重新拿起西洋乐器。李德伦鞠了个躬,请奥曼迪接手。奥曼迪对着紧张的乐手们微笑了一下,举起了指挥棒。渐渐地,琴弓都落到了该落的位置,巴松管也找着了调。重新找回乐感的中国乐手们,跟西方同行热烈地交流起来。 沪上名团的半壁江山
2005年7月东方艺术中心正式运营,次年初策划组织了大规模的“我心目中的世界十大交响乐团”评选活动,并有计划地邀请入选乐团全部来沪演出。2008年,享誉世界的费城交响乐团在时隔15年之后第三度来访上海,此时黄浦江东面已然树立起了新的文化标杆并以高标准的国际水准接待了这支与上海“牵绊”小半个世纪的交响乐团,以庆祝乐团首次访华35周年。演出当晚,指挥艾申巴赫与钢琴巨星郎朗同台奏响了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上海观众第一次得以在一流音乐厅中欣赏到费城之声。2010世博年,东方艺术中心再度迎来这位老友,在迪图瓦的指挥下,乐团一连献上两部斯特拉文斯基作品,令沪上乐迷直呼过瘾。”2013年,适逢费城交响乐团访华40周年,特邀苏格兰指挥大师唐纳德·鲁尼克斯执棒,再次为中国观众奉上传世经典,其中瓦格纳的一曲《唐豪瑟》序曲把费城的灿烂音色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不变的一流音乐水准外,费城交响乐团依旧热衷于为中美文化交流贡献己力,先后在上海进行了3次文化交流活动:于2010年巡演之际赴上海世博会园区演出,成为当时唯一一家应上海世博局邀请、在全新的世博文化中心演出的海外乐团。部分费城演奏家也曾于巡演之际两次与上海本土交响乐团合作交流。今年5月,费城即将迎来他在上海的第6次演出,这也是第4次献演东艺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巡演费城将延续他的外交使命,用音乐为新落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庆生。 乐团可以历经风雨必须不变的是音乐品质 如今,费城交响乐团在年轻的音乐总监、指挥家雅尼克·涅杰-瑟贡的带领下继续着它的辉煌。出生于1975年的雅尼克在出相继出任过蒙特利尔大都会管弦乐团、鹿特丹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后,于2012年开始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第八任音乐总监,他高度重视乐手之间的协作,深入探索音乐作品的内涵,十分重视乐团曲目的创新,被评价为“颇具创造力的领袖”。《纽约时报》把雅尼克称为“一种现象”,“他让这个闻名世界的乐团‘奏响更饱满的音色并愈发熠熠生辉’”。因为傲人的天赋,雅尼克迅速成为国际上炙手可热的指挥,与丹尼尔·哈丁、古斯塔夫·杜达梅尔一起并称世界三大青年指挥家。 此次音乐会上,西贝柳斯《芬兰颂》、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将依次上演。自费城交响乐团1973年访沪以来,除了2008年与郎朗合作格里格《钢琴协奏曲》之外,尚属第一次献演北欧曲目。 作为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作,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乐曲由铜管合奏有力地呈现出主题,粗犷、强烈而沉重,被称为“苦难的动机”,之后在经过愤慨、斗争、呐喊后终以磅礴之势奏响胜利凯歌。同样是民族乐派代表作品,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原为易卜生同名诗剧所写的配乐选段。 2016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逝世120周年纪念,布鲁克纳与马勒常被相提并论,学界认为布鲁克纳对马勒的音乐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今,音乐会上演马勒早已成为潮流,布鲁克纳却不热门,其中一个原因是其作品规模庞大,国内乐团甚至因为没有采购瓦格纳号,一直无法演奏他的第七、八、九号交响曲。作家余华曾在《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中写道,“我突然发现了一个我以前不知道的人——布鲁克纳,史诗般叙述中巨大的弦乐深深感到了我。”此次访沪,费城交响乐团特别安排了与上半场民族乐派音乐形成强烈对比的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浪漫”》。在雅尼克执棒下,三首音乐风格差异不小的作品将在同一场音乐会中上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