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丘史话

 澍下散人 2016-05-02
历史沿革    

    任丘地处华北平原,市政府驻地位于东经116.05度,北纬38.42度。距省会石家庄市159公里。北邻雄县,东邻文安、大城二县,南邻河间,西邻安新、高阳两县。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小白河、古洋河、大清河开卡、任文干渠。西有淡水湖白洋淀(境内淀占面积64.8平方公里,为白洋淀总面积的18%)。全市有18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13个自然村,79万多人。
    任丘历史悠久。据传,四千年前黄帝部落,由陕北进入黄河流域,渐入河北涿鹿地方,与当地部落组成了新的部落联盟。任丘就是当时部落联盟的活动区域。黄帝后裔颛顼曾在任丘的古州造城。《一统志》载:“颛顼城在鄚州东北三里,颛顼所造,今呼为古州……”,曾称颛顼城。同时,任丘属鄚地,为燕国附庸。鄚,曾为鄚国,周时所建。任丘境内还有汉时所建的阿陵城、高郭城、谒王城等几座古老城池。经过时代的变迁,有的已无踪迹。任丘,在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就有此名,属鄚,北齐(公元550—577)时置县。
    任丘历经沧桑,归属变换频繁。
    颛顼时代,制天下为九州,时鄚属颛顼地,冀州域。
    唐尧之世,划天下为九州,鄚仍属冀州。
    虞舜之时,析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并、幽二州,鄚地属幽州。
    夏商时代,幽、并二州合为冀州,鄚属冀州。
    周初,分封诸侯,鄚为鄚国,为燕国附庸,属幽州域。
    春秋期间,鄚仍为燕国附庸,属冀州。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兼并战争连绵不已,地域归属变化甚大。特别是国与国毗邻之地,变换频繁,曾有“土无定主”的说法。据《史记.赵世家》载:“惠文王五年(公元前294年)与燕鄚易”,鄚原为赵地又割与燕。所以,鄚曾为燕、赵之附庸,地属幽州域。
    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分为36郡(后增到40郡),郡下设县。时鄚已改为县,属上谷郡。
    西汉时期,鄚曾属幽州部渤海郡。后,地方管理分州、郡、县三级。那时,县的范围较小,任丘境内,当时不仅有鄚县,而且还有阿陵、高郭两县。三县均属幽州刺史部涿郡管辖。《汉书?地理志》载:“涿郡为鄚县、为阿陵县、为高郭(侯国),属幽州。”
    《古地志》载:“任丘,汉平帝中郎将,元始二年(公元2年)筑城,遂以为名”。三国时,邢顒《三郡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为防海口,即以为名,”这就是任丘得名的来历。
    “新”莽时期,鄚仍属涿郡。但改曰“言符”,阿陵改曰“阿陆”。
    东汉时,鄚属冀州刺史部河间国所辖。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归属曹操。三国鼎立之时,鄚属曹魏,隶属冀州河间(国)管辖。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公元262年),河间改国为郡,鄚为幽州河间郡所辖。
    西晋统一中国后,鄚属冀州域,河间国所辖。《晋书?地理志》载:“河间国有鄚侯,属冀州。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河间复郡为国。领地有:成平、武垣、中水、易城、鄚县。
    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6年,匈奴攻占了长安,西晋结束,司马氏逃到江南,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此时,北方处于大分裂状态。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统称十六国。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瀛州,据《地理志》载:“河间郡有鄚县,治陵城,属瀛州。时任丘地属瀛州域河间郡管辖。
    公元560年,北齐始置任丘县,仍属瀛州河间郡。
    隋初对地方建制进行了改革,由前朝的州、郡、县三级,改为郡、县两级。
    废任丘县,设鄚县,属河间郡。另据《隋书?地理志》载:河间郡,旧置瀛州高阳县,大业初并入任丘县。过去高阳曾一度合并于任丘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大并州县,分全国为十道,地方由道、郡、州、县四级管理。
    《旧唐书?地理志》载:河北道鄚州,本瀛州之鄚县。景云二年,于县置鄚州,割瀛州之鄚、任丘、文安、清苑、幽州之归义等五县属之。天宝元年,鄚州管六县:鄚、文安、任丘、清苑、利丰、唐兴。鄚县,武德四年属满州。贞观元年改属瀛州。景云二年割属鄚州。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鄚”类“鄭”字,遂改为“莫”。开元十九年分文安、任丘二县,利丰县改为长丰县,均属河北道莫州管辖。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州为郡。任丘复属河北道文安郡。
    五代时,任丘仍属莫州所辖。公元936年,契丹扶植石敬瑭为帝,国号晋,遂割幽云16州给契丹,时莫地已属契丹。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后,把全国划为24路,下设府(或州)、郡、县三级。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省长丰县为镇,又省鄚县入任丘。时任丘县隶属河北东路莫州文安郡管辖。
    辽占领时期,任丘曾属辽南京道之涿州。
    南宋时期,中国北方大部土地为金所占。金把全国分为二十路。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河间总管府,辖一府(河间)八州(莫、蠡、深、献、沧、清、冀、景)。任丘属河北东路河间总管府之莫州。金宣宗贞祐二年五月(公元1214年),废莫县置莫亭县仍属河北东路河间总管府莫州。
元代施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京畿附近地区,均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时任丘、莫亭二县由原河北东路改属中书省河间路所辖。《元史?地理志》载:河间路莫州领二县:莫亭、任丘。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俱省入河间,后复置,属莫州。
    明代,改北京为京师。洪武元年10月废河间郡为河间府。《任丘县志》载:任丘为河间辖,直属京师。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莫州省入任丘县,属河间府。
    清代沿用明制。并于雍正二年(公无1724年),为避孔子讳,将任“丘”县改为任“邱”县。
    据《任丘县志》载:任丘在京师南三百五十里,南至河间县界三十五里,北至保定府雄县界六十里,东至顺天府大城县界七十里,西至保定府高阳县界二十里,凡广一百一十里,袤九十里。《任丘县志》还载:乾隆二十四年,任邱共辖十三社三百六十七村。即:
    长丰社53村,梁召社37村,吕公堡社27村,同梨社3村,大坞社21村,莫州社25村,议论堡社23村,苟各庄社26村,于村社12村,石门桥社40村,司马庄社32村,辛中驿社31村,赵北口社4村。
    民国元年(1912年),任邱属直隶省河间府所辖。
    1913年2月废府为道。1914年,原直隶长城以南地区的渤海道改为津海道,范阳道改为保定道,冀南道改为大名道。当时任邱属直隶津海道所辖。
    1928年(民国17年)6月28日,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成立,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全省共置17个督察区,辖109县。任邱属河北省第六区所辖。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抗战的需要,任邱县古洋河以东地区,划为任河县,县政府在今大城县文香村。
    1938年,冀中政治主任公署成立。任邱县属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中政治主任公署三专署(八分区)管辖。
    1940年属冀中行署十专署(九分区)所辖。1943年属冀中区十专署(九分区)所辖。
    1944年属冀中区行署九专署(九分区)管辖。
    1945年,任邱全部解放。任邱仍属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中行署九专署(九分区)管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邱县属河北省沧县专区管辖。是年,任河县撤销,古洋河东部地区仍划归任邱县。
    1952年,任邱县划归天津地区所辖。
    1958年,任邱、文安、大城三县合并为任邱县,县政府驻任邱,属天津市。
    1961年分县,恢复原县治。任邱县属沧州专区,后改为沧州地区管辖。
古今战场
    任邱地居要冲,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疆场。据《春秋》、《左传》记载:“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冬,齐侯伐北燕,战于莫地。”
    战国时期,地处燕南赵北的莫地,战争更是连绵不断,朝燕暮赵。据考,任邱城南7.5公里的拨子村,就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两个烽火台相距五里称一拨,因以得名拨子村。
    在汉代,莫地仍是前沿阵地。据考,鄚州西2.5公里的李广村,是因汉将李广驻兵之地得名。另据史籍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与“新”莽曾战于莫州附近的阿陵。
    唐宋之际,任丘的地理位置更为重要。《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开始在任邱境内置军。“范阳节度史,统唐兴等九军,唐兴军在莫州城内,营兵六千人。”后又设瀛莫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五代时,为抵御契丹入侵,在今任丘的领军村常驻重兵。
    自辽、金建都燕京(北京)后,任邱已成宋辽边界前沿阵地和金兵南侵的必经之路,战争更为频繁。宋代,莫州属下的唐兴军升为顺安军,在今赵北口附近布有强兵,莫州、任邱等地均驻有军队。经考:今任丘城西南王家坞乡的庄家营、石家营、庞家营、陈家营、郭家营等村,皆当时的军营,因以得名。史籍载:战功卓著的杨六郎,曾任莫州刺史、团练使。杨延昭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号令严明。在九年当中,打了很多著名的大仗,契丹惮之,称为杨六郎。杨六郎镇守三关要隘(即雄县的瓦桥关、霸县的益津关和信安的淤口关或说高阳的划桥关),曾以白洋淀上游的几条河流及大清河、海河、五官淀、文安洼、马场构成了从太行山到渤海之滨的“水长城”,以御外侵。
    明代,自北京至南京大道开通后,任邱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明,为了阻截清军南进,在任邱曾派精兵驻守。
清代,任邱已成京畿要地,也曾驻有重兵。
    任邱由于地居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籍载,自唐天宝年间至明末八百余年,这里曾发生过较著名的战争十几次:
    (1)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曾发生“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叛唐,盘据燕京,并派大将扼守莫州。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攻莫州,史朝义逃走,安禄山守将田承嗣举城降。
    (2)唐穆宗长庆元年(521年)七月,幽州兵士哗变,留后朱克融为乱。翌年八月,朱克融陷莫州。
    (3)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幽州卢龙军乱,杀莫州刺史。
    (4)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莫州军乱,逐刺史张惟汛。
    (5)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梁军破瀛、莫二州。
    (6)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晋师克瓦桥关,其将吏及莫州刺史李严皆降。
    (7)后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年),契丹伐晋,先锋赵延照等以五万人攻任丘,攻晋将梁汉章,双方战于瀛州,汉章兵败。
    (8)周显得六年(959年)夏四月,周世宗柴荣率军亲征,收复北方失地。从沧州分兵东西两路,水陆并进,从独流口到霸县的益津关,辽守将降。后取瓦桥关进逼瀛、莫二州,两州刺史相继投降。
    (9)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冬十月,辽军围攻瓦桥关,守将张师突围,两军在瓦桥东对阵,辽主亲自督战,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拼力斯杀,宋军退入城中。后宋军于水(易水)南立阵,休哥率精骑渡水而战,宋军大败,休哥追至莫州,杀伤甚众。是年,宋军退守莫州的诸将,聚议决定,各整顿军队,立誓雪耻。又在瓦桥关易水南列阵,与辽军再战。此战,辽军败,宋军乘胜追击,斩首三千余级而还。
    (10)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童贯使种师道与辽将战于莫州的颛顼城,种师道战败。
    (11)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钦宗下诏两河民众降金,民不从,金以兵围莫,防御使季成以兵来援,为金所败。
    (12)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将阇母,大败宋军于莫州。
    (13)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蒙古主大破雄、莫、河间等地,大肆杀掠。
    (14)明朝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秋,燕王朱棣发靖难兵,建文帝下令讨伐,百万大军,数道并进,都指挥潘忠驻莫州,扬松率九千人为先锋据雄县,燕王命部将张玉率军迎战。时值中秋,燕军乘八月十五之夜渡白沟河围雄县城,十七日拔其城屠之。潘忠自莫州来援,战败被擒,燕军随即进据莫州。
    (15)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明军与清军战于任邱城。
    在近代,勤劳勇敢的任邱人民,曾有过多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很快传到了任邱,任邱著名的团头刘光地、何镇山、陆兴元等人在农村设坛、拳场六十多处,入团农民达三千余人。并提出:“不贪财,清如风;不爱色,志坚贞;灭洋人,共太平”的口号。据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上册载:“一九OO年四月任邱县义和团与官兵开仗,官兵为其所败,统带官受伤甚重,知府亦受刀伤。”五月间,为反对外国的传教士,义和团曾三次攻打段家坞教堂。后被清政府镇压而告失败。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辛亥北方革命协会,为配合南方的革命斗争,于10月28日,在任邱举行起义。任邱驻军被迫反正。因内奸汪兆铭告密,袁士凯急赴保定指挥,派重兵攻打任邱,义军失败。
    1939年3月20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任邱城。勇敢的任邱人民,不愿做亡国奴,在日寇军事力量强大的情况下,与敌人开展了游击战、地道战、雀麻战,坚持长期斗争,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任邱全部解放。
经济兴衰
    任邱的经济发展状况,据资料考察来看,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主。远在周代,农业生产就有很大发展。《周礼、夏官》记载:“幽州其利于盐,其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冀州其利松柏,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据《任邱县志》记载:“郑康成注:四扰马牛羊豕,三种黍稷稻”。时鄚地曾属过幽、冀二州,可见鄚在周代就已种植黍稷稻和饲养马牛羊猪等家畜了。
    随着铁制农具的普遍采用,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开渠引水灌溉田地早已有之。《四府志》载:“县东……有长丰渠”(已淤,唐时曾两次开挖)。经考,是汉代以前,可能是战国时期开挖的。至唐、宋之际,筑堤阻洪以防水患,开渠引水灌溉田地的水利工程就大为可观了。《新唐书?地理志》载:“任邱有通利渠,开元四年县令鱼思贤开,以泄陂淀。自县南五里至城西北入滱,得地二百余倾”。又载:“瀛州河间西北百里有长丰渠,开元二十五年刺史卢晖自东城平舒引滹沱东入淇,通漕溉田五百余顷”。
    在唐代,还浚陂引水溉田。《任邱县志》载:县北境有子贡陂。《一统志》载:“唐鄚县令王遵浚陂溉田,民甚德之,遵字子贡”因名子贡陂。
鱼君陂,《任邱县志》载:“在县南五里亦名通利渠,唐开元间县令鱼君开,因以为名”。鱼君陂,人们用以溉田收益甚大。
    唐堤?《任邱县志》载:“唐堤在县西北,自赵各庄抵大坞村,延亘四十余里,望若高阜。宋唐质肃公介知县事时所筑,以捍滱易二水,民享其利,号曰唐堤……”。
    为防水患,任邱人民还曾搞了一些疏浚工程。
    镜河:据考,明代所开。《任邱县志》载:“镜河,南自相子口,经市庄合马圈诸泊至邑,环城西北过五龙潭,东由斜沟顺子口汇五官淀,注雄县瓦济河,东入于海”。镜河开成后,两岸万亩土地皆变良田,当地人民甚得其利。
    “关城村引水,作沟渠九道,许公埝引水沟一道”。《任邱县志》载:于乾隆五年开。
    大港引河一道。《任邱县志》载:“大港引河……自本县徐家桥起,北至雄县界止”。为乾隆十一年所开。
    勤劳勇敢的任邱人民,为了发展生产,在与大自然斗争中,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明.一统志》载:“任邱土产莲鱼”,可称鱼米之乡。
    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也相应发展了。《新唐书?地理志》载:“莫州土贡绢绵”。《宋史?地理志》也载:“莫州贡绵”。可见在唐宋之际,就盛产绢绵而闻名全国了。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清乾隆年间,在陵城地下挖掘出很多汉代货币,说明在汉代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这个地区就已经很普遍了。
    商品交换,促进了集市贸易的形成,随之发展了城镇。《周礼》载:“聚民而居,必有街以为之”,“……必有市以通其无”。这就是城镇、集市贸易的产生,在市场进行商品交换互通有无。
    明、清两代,鄚州,是闻名全国的物资集散地。鄚州地处南七省进京的要道,曾有“南京到北京,大道十八弓”的说法。《任邱县志》载:鄚州是:“南七省通衢”。可见,这是一条主要大道。鄚州又靠近白洋淀,漕运方便,也是水路码头。所以,这里商旅行人,过往甚多。同时,这里还是明清两代皇帝和官员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据《任邱县志》记载:任邱境内旧有行宫四处:
    明太宗行官:为明成祖朱棣时所建。旧址在任邱西三里,占地约五十顷。是皇帝往来南北两京途中驻跸之地。
    思贤行宫、圈头行宫(现安新县)、赵北口行宫(现属雄县):皆清乾隆年间所建,因此,鄚州就逐渐形成了巨大的贸易市场。自明万历年间,扩建鄚州大庙后,又令兴办庙会,这就是鄚州经济繁荣的起因。每年四月的庙会,四面八方跪香许愿的善男信女、巨商大贾、百工杂役千里迢迢争相云集。正像明大学士李时在《镜河记》中所描写的那样:河中“舟周舰鳞次,帆墙上下,千里之材,五方之货……不逾日而集于城下……”。庙会期间,鄚州大街通往大庙的五里之途,车马辐辏,来往行人摩肩接踵难以行走。大庙四周四十眼水井,不敷饮用。大道两旁买卖铺户、茶楼酒馆、手工作坊个个相连,木厦布棚遮天蔽日。
    《任邱县志》载:“湖粤诸商……咸来鄚州赁屋以居”,“商贾所处连檐数百间”。据说,新疆川广等省的巨商大贾,过了大年初一就起程来赶鄚州庙会。鄚州的商品齐全,花样繁多。有南方的绫罗绸缎,也有西北的皮毛毡毯;有四川的油漆,浏阳的夏布,也有安徽、湖北的笔墨;还有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各地的名货特产应有尽有。“北京人全,鄚州货全”这个说法并不夸张。京津著名的商号,多在鄚州设有分号,当时鄚州的繁华据此可知。
    鄚州庙会的兴起,带来了鄚州市场的经济繁荣,清代康乾时期,可说是鄚州最为兴盛的时期,而自京汉、津浦两条铁路建成后,鄚州失去了昔日的交通要冲地位,商品经济逐渐衰落下来。
    任邱经济的复兴,还是在解放后,特别是在任丘油田开采以来的十多年间,发展变化最为突出。
    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任邱地上地下水源较为丰富。据1982年记载:全县有深浅机井7059眼,有排灌两用渠131条,大型排灌扬水站37座,灌溉面积71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5%。粮食产量较前提高。牧、林、副、渔各业也都有很大发展。
    工业,以机械制造、维修、纺织、化肥、木器制造为主。
    机械厂生产DQ202型对开切纸机、全开切纸机和农用深水泵为主。
    化肥厂,于1976年4月建厂,年产8000吨合成氨,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丝绒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不但生产麻绒,而且还生产丝绸、线绨被面、全丝绒、金丝绒等新产品。产品销售国内二十多个省市,麻绒产品从1972年,进入国际市场,远销欧、美、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任邱地处河北省中部,为京津南大门,又是华北油田基地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所在地,交通方便。南北有京开、东西有津保两条干线公路交叉通过境内,市内各乡镇都有公路相通。
    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带来了商业的兴盛。现在任丘高楼矗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百业俱兴,来往行人络绎不绝,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已展现出来。国务院于1986年3月5日批准任邱县为任丘市。 
                                                                                           张玉山 王传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