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泉高致》:带你看懂中国山水画

 绍宜 2016-05-01

这本书是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最重要的书之一。

书中知识太多了,几乎涵盖了画山水画的所有问题。咱们今天挑出其中比较重要而且有趣的一些内容,看完这些内容,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不懂山水画了。

郭思这个乖宝宝,对他那个牛X的老爸崇拜的不得了。在写《林泉高致》的序言的时候,主要讲了两件事:

第一,古代那些人啊,画个八卦图之类的图案,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画画”。第二,我爸是个画画的天才,修养又好,我爸棒棒哒。

郭思比较低调,讲的拐弯抹角的,说白了就是:我老爸才是真正知道啥叫“画画”的人。

那么郭熙到底怎么看待画画这件事呢?

首先,他说:

山水画是为了让身在宫中却心向山水的文人,得到精神慰藉。为了可以给这些文人精神慰藉,山水画要做到“四可”:可以行走、可以观望、可以居住、可以游玩。

来看看具体的例子:

关仝 关山行旅(局部)

可行:

山间有很多走道,而且这些路是可以“走通”的,不能有路走着走着到悬崖上去了。为了体现这些路真的可以走,通常还会画几个人在里面行走。

沉贞 《秋林观瀑》

可望:

山水要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要可以登高望远,还要有好看的风景观望。

郭熙 《早春图》(局部 )

范宽《谿山行旅》(局部)

《晴峦萧寺图》(局部)

可居:

山水画中必须要有房子,亭子也好、草房也好、寺庙也行,关键是要让人可以“住在画里”。而且居住条件不能差,房子要在山水树木环绕的地方最好。

郭熙 《早春图》(局部 )

可游:

山水画中还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好玩”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都是可以走过去的,可以让人“在画里游玩”。比如这个小小的瀑布,为了让这里变成一个“可游”的景点,郭熙在不远处画了一个船夫,就是在说:“这个地方可以乘船过来玩哦。“

“四可”当中,“可以居住”和“可以游玩”更加重要,因为画山水画的目的就是让不能看到山水的人体会山水之乐。要让看画的人真的融入进去,就必须要让他发现游玩的乐趣,而且游玩之后还有地方住。

“四可”虽然是对山水画家的要求,确是对看画的人极大的体贴。啥都帮您安排好了,您去玩就是了。

夏圭《溪山清远》(局部)

《林泉高致》中还有一个最著名的理论:

山水画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这“三远”,是对山水画的一种要求,影响了山水画的各个方面。

给大家举个例子:

这是一座普通的山,我们来看看怎么画出“三远”的感觉。

第一个远是“高远”:

就是要画出在山脚仰望山顶的感觉,画出山的高大威猛。按理来说,要是在山脚看山顶,就会看不清整座山,还会被山脚的树挡住视线。整座山画出来,看上去又不够高。

就像这样:

但是山水画家为了画出“高远”,通常直接把远处的山拉到近处画,而且把山脚用云雾隐藏起来,就像之前范宽的《溪山行旅》,既不会被视野影响,又让山显得更加高大。

范宽《溪山行旅图》

第二个远是“深远”:

就是要在山前面看到山后面的风景,画出层层叠叠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要是在山前面,后面的山就会被前面的山挡住了,但是中国画家会用“透视眼”。

被挡住了?没关系,拖出来画!其实人类站在地上是不可能看到这种景色的,所以有点像是在天上看的景色,又不完全是。

这些都是画家一边走一边看,从各个角度观察山水之后,想象出来的。所以“深远”不仅让人感到山水的层次,还给看画的人一种“我上天了”的神奇感觉。

而且基本上画大山大水的场景都会用到“深远”。

黄公望《九峰雪霁》

巨然《秋山问道》

第三个远是“平远”:

就是要站在近处的山上遥望远处的山,画出山水的空间感。

“平远”和西方的“透视法”很像,也是利用“近实远虚”的方式画出空间感。但是“平远”的虚实并不是客观分析出来的。

可能有座山本来没那么远,但是画家可以把它画的非常虚。可能本来远处有一堆山脉,画家可以为了视野开阔,甚至直接留白不画,要画出一种“眼珠子瞪掉了才能隐约看清楚”那么远的感觉。

“平远”的“远”不是真的距离很远,而是画家内心的状态开阔,看待世界的时候有一种豁达的心胸,画出来的画面就很广阔。

郭熙 《树色平远》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光做到“三远”还不够,还有很多细节也要讲究

在上次介绍《早春图》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出郭熙对于山水画各种细节的讲究,他在书里写的更细:

比如我们总觉得国画的天和水都是留白的,其实不是,至少在郭熙眼里,天和水还要画出各种花样来。

郭熙说:

水的颜色,四季不一样,比如春天是浅绿色,夏天碧绿色,秋天的颜色发青,冬天会发黑。

天空的颜色,春天明晃晃的,夏天苍茫万里,秋天清净无云,冬天就会黯淡无光。

如果要画雨,不仅要能区分大雨、小雨,还要看出是快下雨了,正在下雨,还是刚刚下完雨……

沈周《春云叠嶂图》(局部)

谢安《夏山欲雨图》

赵佶《溪山秋色图》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之冬景》

《林泉高致》中对山水画的精神、用笔、用墨、甚至全国各地的山水特点,绘画题材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解读,由于篇幅限制,今天只能讲这么多了。

常常有人说中国人画画不讲究理论,都是随心所欲乱画。其实并非如此,中国人对于绘画是非常认真的,只不过我们的侧重点与西方略有不同罢了。

(注: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些深奥的绘画理论,本文对《林泉高致》的知识做了简化概括,如果有想深入研究的同学,请研究原著的内容,本文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