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战第二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5-02

 

作战第二

战争中速战速决的问题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1,革2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3,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4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5,当吾二十钟;莣6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7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译文】孙子说: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得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那么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虽然有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所以,不能详尽地了解用兵的害处,那么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处。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登记征集兵员,不用多次运送军粮。武器装备由国内供应,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草就可以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驻军附近处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必然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将军,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激励之。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抢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敌人而使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

所以,真正懂得用兵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说明】本篇论述了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行进攻。从速胜的思想出发,孙子反对以当时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也反对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而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主张用财货厚赏士兵,主张优待俘虏,主张用缴获来补充壮大自己。他认为这样做,才能迅速战胜敌人。

——————————————————

【注释】1.驷:(sì四)《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管子·侈靡》:“然则人君声服变矣,则臣有依驷之禄。”《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庄子·人间世》:“结驷千乘。”《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东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说文》:“驷,马一乘也。”《玉篇》:“驷,四马一乘也。”这里用为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之意。

2.革:(gé格)用皮革制成的甲胄之车。《管子·小匡》:“定三革,偃五兵。”

3.籍:(jí吉)《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体籍。”《管子·乘马数》:“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贫补不足。”《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说文》:“籍,簿书也。”这里用为登记之意。

4.罢:(bà坝)《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国语·周语中》:“有优无匮,有逸无罢。”《韩非子·说林上》:“魏攻中山而弗能取,则魏必罢。”《广雅·释诂一》:“罢,劳也。”《广韵·支韵》:“罢,倦也。”这里用为疲惫之意。

5.钟:(zhōng)古容量单位。《管子·霸形》:“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管子·海王》:“钟二千,十钟二万。”《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6.莣:(wáng)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茅的草。这里用为马饲料。《孙子·作战》:“莣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7.司:(sī思)《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周礼·师氏》:“司王朝。”《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孟子·梁惠王下》:“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广雅》:“司,臣也。”《小尔雅》:“司,主也。”这里用为掌握管理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