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2精讲-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小绵羊佩蕾书社 2016-05-02

高中历史必修2精讲-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 设计思想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对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实践,寻找将先进的教学设计转换为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总结反思,促进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更优化发展。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具体要求是: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世界贸易体系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影响

  单元分析世界经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相互联系(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金流通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涵盖全球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第一阶段:(1945——20世纪60年代末) 特  征: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 特  征: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  征: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总的来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建议首先引导学生明确世界经济的概念: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相互联系(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金流动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涵盖全球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此部分内容未曾在初中历史教材出现过,又由于本课涉及了较多抽象地经济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因此学生的理解存在着障碍。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展示图表、图象等感性资料,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解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本课引言介绍了1941年美国的怀特提出了建立战后新的国际货币秩序的设想,即“怀特计划”。引言旨在说明:美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有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野心,“怀特计划”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布雷顿森林协定》,就是以怀特计划为基础而制定。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的内容。

欢迎大家关注地理学习的原创公众号我们都爱地理womendouaidili),有地理各种学习资料展示,一号包含全部中学地理内容,你值得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