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民说瓷】丝瓜囊-元青花鉴定的不传之秘

 昵称32268011 2016-05-02



丝瓜囊-元青花鉴定的不传之秘

 陈逸民


       元青花瓷器的鉴定,犹如文学中的“红学”,成为一门十分热闹的显学,引起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在拍卖市场上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高潮,更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它的鉴定,已经成为一门玄而又玄的诀窍。有的或许还成为某些专家的内部掌握的秘密,仅仅在少数人之间传授。



图一

       比如一直被视作不传之秘的“丝瓜筋”这种特征,就被一些权威专家视为可以一锤定音的元青花瓷器的鉴定法门。


       “丝瓜筋”特征是我们对元青花瓷器上某一特征的沪语表述,实际上它表述的是铁斑泛出的锡光在元青花瓷器上的分布形态。它并非十分深奥,只要认真上手看过出土或土耳其和伊朗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一般都能发现这个特征,只不过是能否用大家接受的语言表述而已,在民间的研究者中这种特征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图1就是典型的元青花瓷器上的“丝瓜筋”现象。为了让读者清楚地看清这类特征,我们把图放大为整版,其黑斑上的锡光尤如丝瓜晒干后的状况,丝瓜筋是上海方言的称谓,在北方把它称为“丝瓜瓤”,苏州的王勇先生就对这个特征有很深的研究。不管是丝瓜筋还是丝瓜瓤,实际表述的是同一个特征,即锡光呈网络状分布,整个网络有时还能呈现突起于釉面的现象,用手触摸,能微微感觉这种突起。

图二

图三


       也有其他的研究者对这种现象有着自己的称谓,如许明先生把它称之为元青花瓷器上特有的“炸”现象。为了更使读者清楚这种被称为“丝瓜筋”、“丝瓜瓤”或“炸”的元青花瓷器的典型呈色特征,我们还列出图2和图3,读者可以仔细揣摩其中的奥秘。


       有的学者认为,凡是有“丝瓜筋”特征的元青花瓷器一定是真的,这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还是认为,用这样的表述可能更为恰当:


       有“丝瓜筋”特征的元青花瓷器其真实性更为可靠。因为,没有“丝瓜筋”特征的元青花瓷器不一定就是现代的仿品。


       以上所述的这个特征,不是靠几张图片的观察就能完全把握的。需要观察大量的实物,反复领会才能融会贯通。阅读博物馆的展出是一个十分重要或者说必不可少的过程,最好能够亲自动手抚摸这些瓷器。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参阅拙作《元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一书,上面不仅有相关特征的详细介绍,更有这些特征形成机理的物化分析,况且图文并茂,也许能为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服务。


       这里,我们还要说明的是,元青花瓷器的鉴定,不是光凭一点就能做出明白无误的判断,它一定是个综合的过程。在拙作《元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中,我们已经强调了这一点,但还是有读者仅凭呈色特点,就做出了元青花瓷器真伪的判断。我们不想因为我们的著作而误导读者,我们要强调的是,元青花瓷器不是看一眼就能定真假的把戏。

---------------------------------------------

作者简介:陈逸民,男,1948年生,著名学者型收藏鉴赏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专业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委员,上海古玉研究员顾问,韩国古美术协会顾问。曾任上海市区级、市级收藏协会副会长、理事。在全国社科类杂志和报刊发表研究文章数百篇,和陈莺合作著有《红山玉器的收藏和鉴赏》、《良渚玉器的收藏与珍赏》、《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等十多部作品,影响波及海内外。论文入选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会议和上海书展等重大活动举行过主题演讲,主持过国内外多次收藏鉴定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