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君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在吴三桂起兵的榜样作用下,首鼠两端的陕西提督王辅臣在西北也打起所谓“反清复明”的大旗,其实不过是火中取栗而已,军阀本色! 时值岁尾,蒙古各藩部按照惯例都会去京城朝贺新年。这一年,蒙古的察哈尔王布尔尼也到了北京给大清皇帝拜年。 这个察哈尔蒙古,其实源于蒙元时期直属于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元朝退出中原政治舞台之后,察哈尔一度成为黄金家族的守卫者。满洲兴起之后,察哈尔部在战败之后臣服于大清,察哈尔王成为大清皇帝册封的亲王。 察哈尔王:孛儿只斤·布尔尼 康熙时代的察哈尔王布尔尼类似于《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他想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耀,重新成为草原的雄鹰。入京朝贺,布尔尼看到的不是一个强盛的大清,而是一个被三藩之乱搞得焦头烂额的空虚天朝。 北京空虚!察哈尔王萌生了起兵的念头,“乃乘吴逆变乱,妄谋不轨。” 打定了造反的主意,察哈尔王布尔尼回到藩封就着手起事。 一心要恢复大燕的慕容复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十七日,布尔尼起兵察哈尔,与吴三桂、王辅臣遥相呼应。 察哈尔离北京很近,一旦蒙古骑兵得手,势必长驱直入,大清也就OVER了! 京营八旗皆在平叛战场,京城兵力空虚。康熙皇帝无兵可调,不过这帝王范儿还是得有的,也就是说,这逼还是要装的! 康熙帝先是发了一道圣旨给布尔尼: “念尔必惑于奸宄之言,抑或别有不得已之故耳,故发大兵来间,如有别情,尔可明白奏闻,朕必赦尔罪愆。” 这一招其实没什么用,察哈尔王知道玄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拿下北京,逐鹿天下,大元未尝不可复兴!察哈尔王如是思。 软的一手,康熙是失败了,那必须来硬的了! 陈道明版的康熙,霸气吗? 京城没有多少兵力,怎么办? 康熙皇帝的监护者,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孝庄太后,给玄烨推荐了一个人。 此人当时官居中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斯琴高娃版的孝庄 这不是文官吗?此人乃满洲人,名图海,马佳氏,笔帖式出身。早在顺治时代,就官至刑部尚书。康熙时代,出任过正黄旗满洲都统,率兵剿灭过李自成余部李来亨。 如此看来,图海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孝庄太后推荐他的时候就说过“图海才略出众,易任之”。 康熙接受建议,立即召见图海并授以将印,令其调集兵力统率进讨。 调集兵力,得有兵力才能调集啊! 《康熙王朝》中的图海 图海手握将印,可是无兵可调,“时诸禁旅皆南征,宿卫尽空”。 于是,图海给康熙出了一个奇招,“请选八旗家奴之健勇者”前往征讨。图海的方案是把京城八旗贵族豢养的家奴武装起来,组成一支部队。 无奈之下的康熙也只好接受这个建议,在八旗家奴中选出了数万身强力壮的人。 这不是一帮乌合之众吗? 图海把这些人稍加训练,就准备拉倒战场上去。 康熙令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统兵征剿察哈尔。这个信郡王鄂札是清初著名的豫亲王多铎的孙子,让他出任主将,是政治上的考量,实际的指挥,还是得靠图海。 图海带着这帮乌合之众,如何抵御蒙古铁骑呢? 优秀的领导应当是深谙团队心理的人,能够在读懂人心的基础上,将团队效能发挥到最大。 乌合之众有乌合之众的特点,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特点转化为优点,这就是成功的领导者。 为了鼓舞士气,激发这帮八旗家奴的战斗热情,图海玩出了没有下线的一招,就是鼓励抢掠,“每至 州县村堡,命众奴掠之,获金宝无算。” 抢掠原本是游牧民族战争中的常态,不过,已经定鼎中原的清王朝似乎已经放弃了这种野蛮的传统。图海的这种策略,不过是具体战术上的一种返祖而已。 八旗家奴有贪财亡命的特点,图海鼓励抢掠正是能把他们的特点转化为拼命厮杀的优点。 要钱不要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路拼杀,一路抢劫,图海率领的乌合之众居然很快打到察哈尔。为了彻底打赢,图海做了一次特别的站前动员: “前次所掠,皆士庶家,不足为宝,今察哈尔承元后数百年之基,珠玉货宝不可胜计,汝等终身富贵也。” 图海没有说出什么大义凛然的语言,没有什么报效朝廷,效忠陛下之类的话。那些对家奴没用,察哈尔王积攒的数百年金银财宝,这就足够了! 被欲望点燃的八旗家奴们发了疯一样冲上战场······ 察哈尔决战中,图海麾下的八旗家奴,竟然在劣势条件下击败察哈尔铁骑。 察哈尔王布尔尼仅率三十余骑逃遁,后被科尔沁额附沙津斩杀。 图海平定察哈尔叛乱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表彰图海的功勋,康熙将图海晋一等男爵,并传旨嘉奖,“副将军图海,统兵讨逆,厥功茂著”。 朱言:从道义而言,图海的策略已经没有了下限。但是,从团队经营而言,能够将团队的特点转化为优点,这就是成功的团队领袖。毕竟,绩效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