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指南针群网友。欢迎给我们留言,写下你最想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加缪,《局外人》。 大概是本身性格的原因,很喜欢看这一类的东西。从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贝克特《无法称呼的人》,聚斯金德《香水》,耶茨《十一种孤独》,赫拉巴尔《过于喧嚣的孤独》,到最近很火的《斯通纳》,和近期放不下的书《没有个性的人》。以上是较为喜欢的,剩下的不一而足。 再说远一点,似乎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你都能看到“孤独”。仿佛不孤独则无以为思。仿佛人之所以显得特别,是因为他本身具有某种无法磨灭的孤独气质。好像,孤独使人不合群,甚至可能离群索居,同样,也使人不泯然于众人。 这是一种,懦弱的抗争。 有一种很复杂的观感。因为从个人意义上,我非常希望成为这样一个人。偏执己见。走定一个方向一条不屑回头的道路。但同时,我并不追求这种偏执带来的孑然式的超脱,却也能安于平淡普通的幸福生活。这二者完全无法彼此协调容忍。为了达到协调而做出的徒劳的努力常常让我满怀焦躁和愤怒。 但是事实上。比起那种幸福,我更信任孤独感。 刚进到指南针的时候有一个读书活动,共同阅读《一句顶一万句》。看完很有些感慨。寻女也好,寻爱也好,不过是寻一句“说的着”。为了摆脱人这种天然的孤独感,每一个人都在做着何等了不起的尝试和努力。 甚至有一种错觉,仿佛努力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摆脱这种孤独感。 当然摆脱这种孤独感并不意味着必须有人携手同行,而完全可以是《悉达多》式超然的大爱。 扯得太远,说回局外人。当对这种孤独感的抗争演变成恐惧和绝望的时候,他跳进了刺骨的河水中。他闭上了眼睛,但大部分人还在冷清的现实里漂荡。但有关孤独的死亡,我还是更喜欢《荒原狼》里的印象。已经把自杀在脑海里重复演练过千百次的人,死亡已经扎根在生命的根系上,变成了一件与活着无异的严肃审慎的事情。这样的人早已经无惧死亡,但也比任何人都更能忍受活着。生命是接近死亡的游戏,死亡是临近生命的献礼。而人,不过是一具行走着的尸体。 并没有什么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