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男”危机:30岁未婚一生多半打光棍

 昵称31324568 2016-05-02


“目前危机还只是初现,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生的男性迈入婚龄,中国男性婚姻挤压的程度还会加重。”已研究此问题十多年的李树茁警告说:“更严重的危机还没真正到来。”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2015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个比例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这意味着,每出生100个女孩,会多出生20多个男孩。如今,那些在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年代诞生的孩子正在陆续进入婚龄。


20多年来,市场经济发育,城市化进程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所有的这些因素交织影响着中国的性别失衡问题。作为一个曾高度城乡二元化的国家,其“婚姻挤压”更多地挤向了边远、贫困地区,数千万“剩男”的婚恋难题正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事关发展,事关权益,在迈向全面小康的攻坚战中,不应被忽视。


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专家,历时半年,对中国农村剩男问题进行了全景调查,以期引起更多关注和扶助。


多出3600万80后10%以上男性难婚


过去的10多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树茁和他的同事在不断对人口普查信息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全国28个省(区、市)300多个行政村的性别失衡情况进行了田野调查。



他们给出的结论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复合影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已整体失衡。


李树茁等人根据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我国1980年到2010年间出生人口的性别情况进行分析,推算出这30年间,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如今,这一代人正不断进入适婚年龄,失衡后果逐渐显现。”李树茁的判断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将经历长达几十年的“男性婚姻挤压”,“1980年代后出生的男性中,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李树茁说。


女尊男卑婆媳地位逆转:媳妇得供着


按农村的习俗,过了30岁还没娶上媳妇,打光棍几乎就已成定局。女孩稀缺,媒婆生意难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龄剩男密集出现,不少剩男多的地方被戴上了“光棍村”的帽子。


“在农村婚姻市场上,女方已取得绝对优势,已经是完全的女尊男卑。”家乡在晋北的博士生李顺观察到,许多千百年改不动的风俗现在也改变了。


“在我的家乡,婆媳地位大逆转,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家庭,媳妇都得供着,婆婆得陪着小心,生怕哪点不如意,让媳妇跑了。”李顺说:“婆婆疼的不是媳妇,疼的是钱呀。”


入赘为耻的观念也自然消解。“严峻现实让男人放下了面子,大家对倒插门也见怪不怪,甚至衍生出市场,山西吕梁就有专门介绍男性入赘到临近地区的媒婆,每人收费5000元。”


争夺新娘“只要是女的都能说到婆家”


西安交通大学的百村调查印证了早婚回潮现象。在其调研报告中写道:早婚回潮说明,在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大背景下,男性不得不采取早婚的策略来抢占稀缺的女性资源。


由于女性资源稀缺,争夺新娘的范围被扩大。“现在农村离婚妇女也很抢手。过去农村离婚女性大多被嫌弃,但现在也成了被争夺的对象。”


在媒人邓孟兴的小本上,二婚甚至三婚妇女都很抢手,“带着拖油瓶也没关系,因为彩礼要得少,越是离婚的,找过来说媒的越多。”老邓说:“我们这儿,离过婚的人再找,叫大媒,给媒人的礼钱都要多些。”


因为实在没有合适对象,一些贫穷农村的男青年的择偶标准一降再降,“只要拣到碗里的都是菜,相貌、年龄、交流沟通什么的都不重要。”律师姬如松告诉记者:“身体残疾、智力缺陷的女性也都有媒婆踏破门槛,只要是女的,什么样的都能给说到婆家。”


京城“剩男”占比高 城镇高知“剩女”比例增


近五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婚姻状态更趋稳定 ,男性未婚比例仍高,但城镇高知“大龄剩女”现象突出。


这是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3日公布的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常住人口婚姻状况构成发生一定变化,呈现较高、较普遍的稳定态势,有配偶人群所占比重提高,从2010年的68.1%上升到2015年的76.4%;未婚人群比重下降,从2010年的26.2%下降到2015年的17.2%。此外,离婚人群比重微弱上升,2015年为2.1%,比2010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北京市大龄未婚群体中,男性未婚占比高,但城镇高知“大龄剩女”现象突出。 调查显示,2015年,男性占大龄未婚群体的55%。不过,男女差距明显缩小,目前大龄未婚男性为女性的1.2倍,即每6个大龄未婚男性对应着5个大龄未婚女性,5年前这一比例为6:4。


调查显示,大龄未婚女性有92.5%集中在城镇,城镇大龄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占比达81.1%;大龄未婚男性更多集中在农村,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


此外,调查显示,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生有所下降,与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出生增加相比,当年出生人口数为17.2万人,比上年减少3.6万人,出生率为7.96‰,为“十二五”期间最低水平。今后,随着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等因素叠加,预计北京未来出生人数会有所增加。


多出3600万80后10%以上男性难婚


据华西都市报消息,过去的10多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树茁和他的同事在不断对人口普查信息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全国28个省(区、市)300多个行政村的性别失衡情况进行了田野调查。


他们给出的结论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复合影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已整体失衡。


李树茁等人根据几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我国1980年到2010年间出生人口的性别情况进行分析,推算出这30年间,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如今,这一代人正不断进入适婚年龄,失衡后果逐渐显现。”李树茁的判断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将经历长达几十年的“男性婚姻挤压”,“1980年代后出生的男性中,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配偶,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要高得多。”李树茁说。


华西都市报

http://www.scol.com.cn/


谢谢阅读 右下角评论分享您的智慧
历史数据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