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良」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娃娃脸1 2016-05-02

曲玮玮|新概念一等奖得主,最有故事的女同学

 



那些荒唐的「善良」




●  ●  

昨天一个朋友因为过敏进了医院,经历特别让人哭笑不得。

她回威海,去姑姑家做客,对方一个劲儿塞海鲜给她,扇贝生蚝,海参鲍鱼皮皮虾。

(写得我也好想回威海吃吃吃。)

她重申几次说过敏,真的不能碰海鲜。姑姑不以为意,亲自给她把壳都剥好,甚至喂给她。

姑姑叹着气说,「都是我为了你特意起早去买的,这蛤蜊还是我去赶海弄来的,脚都划伤了。你别嫌弃啊,别挑食啊,多吃!」

朋友推脱几番,实在盛情难却,咬牙都咽下去了。

果不其然马上进医院,差点有生命危险。

而姑姑事后的表态是,「这孩子体质怎么这么弱呢,我们吃了都没事啊。」

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  

突然很想借此番经历,写一写「善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大家都通晓的道理,但还有一种低智商的善良,叫「己所欲,妄施于人」。举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满目招摇,把自认为的善意强加给别人,却根本不;别人真正的需求。这世上,有时往往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从前认为善良是一种心态,一个心境纯净有善念的人,就是值得尊重的人。而后经历更多浮沉人事,越发感觉,善良是一种能力

因为世上还有太多人,把温柔呵护变成慢性摧残,想着除暴安良却最终祸国殃民,打着拯救世界的旗号做了无辜生命的刽子手。 

小时候为了彰显善意,为了让所谓「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我们也曾强行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其实有时候老人们习惯了安静不受侵扰的生活,一群聒噪而陌生的年轻人强行闯入,围着他们擦桌子扫地表演节目,或许带给他们的也是困扰。

高中时,班上有个同学遭遇车祸腿部残疾,大家为了表达善意,目光里写满对他关怀备至的同情,每次课间都有人跑过来表示背他下楼。

这让他困扰不堪,感觉每时每刻活在众人同情下。到最后,所有人的「善意」,硬生生把他逼成抑郁症,最后只好无奈转学。其实很多残疾人需要的不是特殊关怀,而是不被视为异类的尊重。



 ●  ●  

太多披着善良外衣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把自身情感凌驾于他人需求之上。

哈耶克说,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都是善意铺就的。各种亲戚的「我都是为你好」,不断为你介绍相亲对象,只会让你压力更大更苦闷。那些所谓的善男信女,把「放生」作为向世界释放善意的途径,把陆生海龟放到江里,把大批剧毒眼镜蛇放到市区威胁他人生命,把几千条黑鱼放进池塘破坏生态平衡。

只在意善良的本心,却漠视最后作恶的结果。这样的善良是伪善。

还有一种成本更低廉的圣母行为,只敲几下键盘就能轻松表达善意。

灾祸来临时,一些网友在企业家微博评论区叫嚣,你那么有钱,必须给灾区捐几个亿。

发生事故,他们说,「你妈虽然被他撞死了,但他有父母啊,你一起诉就把他们家毁了,你忍心吗。」

还有各种各样的言论——

你不就是车被他撞坏了一下嘛。你这么有钱,干嘛让穷人赔呢。

这个老太太的确无理取闹,但她毕竟是老人啊,你还是让着她吧。

他打你,你也不能离婚啊。忍忍就过去了,你至少得为孩子想想。

这些真的是善良吗?

这是道德绑架,慷他人之慨,他们轻轻拈出事件一角,敲几下键盘,掐腰随意讲几句话,沉浸在自己的善意里。却是胁迫他人做出善良的姿势,从未有大局观,从未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只是替别人慈悲,替别人宽容。


 ●  ●  

很喜欢柴静那句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宽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善良也是如此吧,没有「认识」前提下的善良,有时会成为蹩脚的戏码,自娱自乐的表演,甚至迫害他人的武器。

如果有人问,最在意的品质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的词一定是「善良」。这简直是人在江湖的必备通行证,是立足的根基。

但慢慢地,每做一件事,我会思虑,我播撒下的善良是真的能开花结果荫蔽他人,还是我仅仅利用了「善良」,把自己推向道德制高点,而后拂袖离去,不在意结果,只感动了自己?

闺蜜失落时真的需要我开导吗,还是她更想一个人呆着?

我给了懒洋洋跪在地上的乞丐两块钱,而旁边自食其力卖廉价袜子的老奶奶会怎么想?

我一次次去支教,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善良是件太华美的衣裳,人人都想穿上。

我更想做个成熟的人。

对善良一词保持警惕,而非狂热地自我标榜。不再渴求给自己贴满善良的标签,不汲汲于声名,而是真正把世界点亮。

希望你也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