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除草技术
1.禾本科杂草:叶狭长、茎圆筒形、节与节之间常中空、根是须根。
常见的如:稗草,千金子,双穗稗草,马唐,牛筋草,菵草,狗尾草等。
2.莎草科杂草:茎为三棱形,实心、无节,个别为圆柱形,空心。
常见的如:三楞草、野荸荠、香附子、碎米莎草、水蜈蚣等。
3.阔叶杂草:叶片圆形、心形或菱形,叶脉通常为网状,茎圆形或方形。
常见的如:空心莲子草、浮萍、一年蓬、眼子菜等。
其中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又统称为单子叶杂草。阔叶类杂草又称双子叶杂草。
杂草的发生至少具备两个高峰:
第一峰为主峰,在播后5天到7天出现,一般占总出草量的60%左右。
第二峰为播后7天到20天,一般能占到总出草量的25%左右。
深色线是90%左右稗草、千金子萌发。
浅色线是10%左右阔叶杂草萌发。
水田除草剂除草原理:
1.由于水稻种子已经萌芽具有根系,能吸收安全剂,因而不受除草剂影响。
2.杂草种子萌发时吸收除草剂,但没有根,不能吸收安全剂,因而能被除草剂杀死。
3.安全剂十分重要。
4.水稻催芽具根也十分重要。
当前水田除草剂多为芽前封闭式除草剂,采用2-3种组分复配防除单、双子叶杂草。利用水稻与杂草的位差、出土时间及选择性来防除杂草。
1、位差:
如移栽和抛秧,对于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等酰胺类,单子叶植物靠芽尖生长点吸收药剂而起作用,阔叶植物靠根尖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