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PT如何及为何需要“层次分明”

 tgcici 2016-05-03

在我的微课课程中,我们说到:PPT不应该是稿本——照着念的东东,可以是“提词器”——一些关键字词、关键性的概念等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做到“层次分明”:

  • 标题短而醒目

    • 尽量用短语、短句,个人觉得一般8字以下比如合适(字数多了就可能成为复杂的认知任务了)

    • 其目的是便于大脑快速识别、传递大体意思(或直接起到吸引学习者的作用,如“标题党”:-)

    • 标题除了用不同字体、粗体、大字号等作为与正文的区隔外,还可以用反色块

  • 解释文字作为辅助

    • 需要学习者阅读(或老师念)的做成小字,并且一般建议用深灰色(而不是黑色),不要占据视角主导地位。

    • 当学习者识别了标题的意义后,如果感觉到有意义时,他自然会去阅读相应的文字。当然,即使是阅读性文字也不要太长,大段文字让人望而生畏,阅读起来也比较吃力。

所以,总体来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可以结合阅读性文字),才能够更符合人脑工作的特点,如下图:


看完上述内容,请再次回看一下前文:

1、本文在排版方面,也运用了上述技巧,请回顾体验!是否感觉到与阅读“文章”的易读性有所不同呢?若有心得,请留言,我将择优显示在留言区。

2、上面这张图是我在PPT中用10秒钟时间做出来的(输入文字不算),制作方法大家知道吗?感兴趣的话,请填下表,想知道的人多的话,我就专写一篇制作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