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人:优律诗美资深治疗师Beatrix Hachtel,人智学医生Angelika Gaech 采访记者:文硕 第一部分:关于疗愈优律诗美 记者:中国仍然有很多读者此前没有听说过“优律诗美”,尤其是“疗愈优律诗美”,您是否可以先为我们提供基础概念? Beatrix Hachtel:优律诗美发源于欧洲,是由鲁道夫·施泰纳指导创立的。目前依据表现形式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艺术优律诗美,教学优律诗美及疗愈优律诗美三大类别。你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作为艺术形式的优律诗美,这种形式的优律诗美也可以帮助小组活动参与者获得健康、鼓舞与和谐。另一种稍作改变而演化出来的优律诗美应用于教学领域:在全世界的华德福学校中,教学形式的优律诗美用于在孩子的发展进程中提供帮助。第三种,由最初的优律诗美衍生出的最主要的形式——同时也是另需全日制学习研究的——就是疗愈优律诗美。在对患者经过前期详尽的诊断过程后,演化而来的优律诗美动作被用于帮助患者恢复他自身的生命力(life-forces)、能量和能力。 除了此处对优律诗美的简短介绍外,我也愿意提及:为了更广泛的传播优律诗美及疗愈优律诗美的知识,在我个人的网站上已有译为中文的相关信息,有多达20页的文字。您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访问到相关信息:www.liebe-zur-erde.eu ,也可以在以下网址看到优律诗美在三种不同领域中的相关图片: www.heileurythmie.eu。 记者:您刚才提到优律诗美被应用于艺术、教学、治疗三种不同的领域,那么三种领域中的优律诗美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Beatrix Hachtel:三种领域中的优律诗美不仅工作任务不同,而且从业前所需的学习时间也不相同。艺术优律诗美需要为期四年的全日制学习,教学优律诗美需要额外一年的学习。之后,在以上两者其中之一的领域里至少需要累积三年的工作经验,才可以参加一年半的全日制优律诗美治疗师培训,这之后才算得上是疗愈优律诗美领域的新手,还需要积累多年的实践经验。当今由于欧洲政府的一些规定,人们在寻求缩短这一学习进程的方法——但是我们还不确定缩短学习过程会对其专业能力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艺术优律诗美中,你可以通过肢体运动来表现存在于语言与音乐中的内涵:每一个声音、音调、间隔都对应着一个特别的动作,从而可以通过舞蹈编排让语言和音乐视觉化。华德福学校中使用的教学优律诗美与艺术优律诗美有着显著的不同,教学优律诗美用于帮助孩子培养他们在校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包括:专注力、注意力、社会意识、空间与距离意识,肌肉运动技能,创建新的大脑神经连结等等。教学优律诗美尽管仍然是围绕着肢体运动和艺术,但它所要实现的目的与艺术优律诗美截然不同。 在疗愈优律诗美中,肢体运动的形式、强度和方向都与前两个领域不同——现在你不再是去表达诸如从一段音乐中获得的感受——现在患者需要的是去学习收集存在于优律诗美肢体运动中的生命力能量,强化这些生命力能量并引导这些能量进入到他们身体中需要这些能量的特定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为某个特定器官的生理发展进程赋予能量或进行调节。 记者:具体说来,疗愈优律诗美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病症? Beatrix Hachtel:疗愈优律诗美属于人智医学中治疗范畴的一部分。人智医学有别于传统西方医学,它对于疾病的成因有其独特的理解,因此在人智医学治疗中也包含了特殊的修复治疗、按摩治疗、语言治疗以及优律诗美治疗等。在优律诗美治疗中,我们需要对孩子发展进程紊乱、失眠或易疲惫的亚健康状态,以及诸如癌症、帕金森、胃炎等较为严重的疾病等不同的情况区分对待。所有这些症状的治疗必须经过医生的诊断,并且对于严重的疾病来说,该病患需要接受的是一个整体治疗概念,而不是仅仅依靠疗愈优律诗美。疗愈优律诗美几乎可以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除了几种特例:如高烧或其他严重的炎症、严重的精神病症,对待孕期患者同样需要特别谨慎。 记者:在您的国家,尤其是在华德福学校中,是怎样应用疗愈优律诗美的呢? Beatrix Hachtel:在学校中,疗愈优律诗美主要用于:改善眼睛状况、纠正牙齿问题、缓解恐惧、调节胃部问题、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缓解头痛及偏头痛、治疗多动症、改善社会行为紊乱等。此外,疗愈优律诗美另一大应用分支是用于帮助残障孩童。 除了在学校中,疗愈优律诗美也应用在诊所中,或在城市急救中心与医生及其他领域的治疗师共同合作,它也可以作为一项自由职业来从事。 记者:您说过疗愈优律诗美是与“生命力”一同工作的。那么什么是“生命力”本身?您又是如何在治疗过程中与“生命力”一同工作的呢? Beatrix Hachtel:经常存在的误解是:优律诗美练习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以至于人们认为仅仅几周的学习就可以掌握。但事实上真正的技巧不在于做出优美的动作,而在于进入到生命力的层面——若非如此,治疗不会获得任何成功,什么也不会被改变。所以请允许我再次强调:若要成为一个优律诗美治疗师,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完整训练。现在有些人尝试将疗愈优律诗美的训练融入四年制的艺术优律诗美研究生学习中——但这仅是因为政府对于该研究生学位的一些规定。 回到你提出的问题:我们所说的“生命力”与中国道家所讲的“气”的概念非常相似。我对“气”的概念所知不多,无法将“生命力”与“气”的概念进行比较,我仅知道它们是非常接近的概念。此外,我们在不同状况下运用生命力的方式也有不同:只有在很轻微的症状问题下,我们会探讨如何达到生命力的和谐状态,而在治疗疾病时,我倾向于讨论如何帮助患者在该病症下创造与学习新的能力。 疗愈优律诗美中特定动作练习的选择取决于全面的医学诊断和过往治疗历史。该项练习如何使用也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患者当天的状态——他的情绪、能量以及疲惫程度。治疗师若要达到与“生命力”共同工作(或共振)的程度,需要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觉知(清醒),并且当机立断,以便以特定的方式引导动作进程:例如活动与放松、时间的编排或运动的丰富——这些都体现着一个治疗师自身的内在的活动,并且一点点、一步步的被患者所学习。 第二部分:关于自闭症孩童的治疗与发展 记者:请问人智医学是如何看待“自闭症”的? Angelika Gaech:尽管心理学和医学领域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然而自闭症的成因仍然不是十分确定。有可能存在遗传方面的影响,但这仅是通过家族研究而获得一些证据,尚未被分子遗传学所证明。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是关于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功能紊乱及神经化学特性。在此话题上医学界达成的共识是,自闭症患者感官极度敏锐,而且在将个别感知纳入自身理解体系的方面存在障碍。因此自闭症患者在个体情绪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干扰障碍。 人智学中对于人的研究指出,新生儿通过自身的身体经验来建立他与世界及他人的关系(联结)。当孩子在婴儿阶段得到母亲对他身体的抚摸,并由此感知到母亲的爱与温柔,他便得以发展出对自己母亲的信任,并进而逐渐发展出对母亲所处世界的信任。如果接受有规律的喂食,婴儿就会了解到,当饥饿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确定会得到食物的满足,并由此逐渐建立起对未来预期的信任。通过自身肢体运动的发展,孩子学习运用并信任他自己的能力。通过学习站立并保持平衡,孩子得以获得应对自身困难状况的初步经验。因此受他自身内在动力驱动及对恰当行为示例模仿的引导,幼年的孩子学习建立与他自身、与这个世界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结。奇怪的是,自闭症孩童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去模仿他们周遭世界中的行为示例,仿佛他们无法理解这些行为示例。他们显然无法建立与自身、自我肢体、物质环境、大自然及他人之间的联结与信任。他们无法建立与周遭世界之间的必要界限以建立自身保护屏障,因此他们对于“一致性”有高度依赖(环境布置和日常习惯都不能改变),并且在沟通方面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存在很强的沟通障碍。因此重要的是保护他们避免过多和过于强烈的感官刺激,并且鼓励他们开展自主活动。 记者:我们可以借由哪些症相状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自闭症”呢? Angelika Gaech:自闭症主要的症状表现在社会互动及沟通方面的障碍、特定化的兴趣及固着的行为。其他一些症状依据自闭症谱系中的不同特定类型而有很大的不同,包括行动困难(如运动障碍或运动不协调),语言障碍(如语言发育迟缓或失败,沟通功能欠缺),认知能力障碍,社会行为紊乱障碍(如退缩、消极、不适当行为),运动、行为和兴趣方面的固执僵化等。因为自闭症患者在能力范畴和损伤障碍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为他们提供的学习与治疗帮助同样要有很大范畴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Beatrix Hachtel:很多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也都有一些自闭症的倾向,但这仅是倾向而已,并不因此被归为自闭症患者。同时,有很多其他类型残障的孩童也表现出自闭症的倾向,但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却不在于自闭症。所以对于一个孩童来说,首先还是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诊断,明确他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不能仅仅通过一些外显的症状判断孩子是否是自闭症患者,而是必须看到孩子的全景。 自闭症患者的大脑神经元连结,在很多区域与常人不同。因此他们或多或少的在一些方面与常人不同——尤其是对感官印象刺激强度的感受上。此外他们理解、沟通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对社会性信号的理解也非常有限。在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他们是在零星杂乱地理解事物,无法领会人类沟通中关于幽默、想象等元素的完整架构,也无法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完整架构。这意味着在自闭症孩童周遭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比如家长、教师等,都需要接受一些特别的训练,以便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对待他们。自闭症患者往往看起来缺乏情感或是智力反应迟缓,这是因为自闭症患者与常人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沟通世界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一个自闭症孩童可能具有非常机敏的能力智慧,但是这个能力智慧深藏在他体内,以至于其他人很难意识到它。 理解自闭症孩童退避、刻板、冲动、攻击挑衅及自虐或攻击等典型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对他们开展任何类型的教育行为的首要条件。举例来说,任何变化、日常生活中任何新的情况,都会为这类孩童制造麻烦,并且引发他们上述这些行为的典型的肌肉反应。 自闭症患者最主要的障碍存在于沟通层面及社会关系层面:他们经常从人们跟前撤离,并且无法忍受他人靠近或直视他们的脸或双眼。这是自闭症孩童同那些无法与常人交流、但却又寻求渴望亲近与接触的其他类型残障儿童所不一样的地方。还有一些其它的症状,如重复性的行为、有限的兴趣点、感官功能损伤障碍。这些导致他们缺乏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无法处理那些对于他们极度敏感的感官来说过于强烈的感官刺激,无法进行连贯的思考,无法倾听和理解社会信号。 然而自闭症患者可能拥有非同寻常的记忆能力,以及特别的视觉化技能。以著名的斯蒂芬·威尔夏(Stephen Wiltshire)为例,他几乎难以与人沟通,他的智商也低于60——这是个非常低的智商水平,但他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哪怕只是见过一次的城市或风景的所有细节。 记者:我们如何帮助自闭症孩童发展?我们在家庭、学校及社会中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Angelika Gaech:帮助自闭症孩童发展,最重要的是采取多方配合的途径,尽早开始治疗,同时需要家庭的配合支持。第二点是针对特定症状的治疗,如自我伤害、自我攻击或对外攻击行为。为加强疗效,结构化的程序、程式化非常重要。同时,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在社会上,我们也需要帮助成年人与孩子们理解自闭症孩童的特殊状况和特别需求,当然这需要很多长时间。 Beatrix Hachtel:自闭症患者需要一个能够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及敏感感官敏感的特别的环境。他们需要一个非常程式化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样东西每次都在同样的位置,每日有例行的仪式,并且允许他们依自身情况和能力而可以随时从谈话、噪音、指令中撤离。自闭症患者的父母需要接受一些专门的培训,以便满足他们孩子的特殊需要。如果某些自闭症孩童有足够的智能力跟随正常的班级课程,班级的授课老师也必须能够理解这些孩子的特殊状况。 记者:人智医学及疗愈优律诗美可以如何帮助自闭症孩童呢? Angelika Gaech:人智学的一般方法是强化患者的身体经验(如前所述的早期学习过程),同时建立个体对于运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以及其他方面的自发主动性——这是个体与外界沟通互动的基础。如果可能的话,所有这些都应该通过艺术化的互动来完成。目前为止,疗愈优律诗美是帮助自闭症孩童的最理想方式。当然,重要的是优律诗美治疗师自身要能够理解自闭症孩童或患者,能够唤醒这个孩童的兴趣,而且治疗要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相协调。 Beatrix Hachtel:经过长期的治疗实践,我可以看到接受疗愈优律诗美治疗的自闭症患者有许多进展。优律诗美治疗是根据个体的状况、需要和潜能而个别设计的,这意味着我针对每一个患者而进行的工作都不尽相同。我很密切的观察过我的一位侄子:他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是一位阿斯博格型自闭症患者,有严重的社交功能障碍,但智能发展良好。他在一个专门为残障人士设计的工作环境中从事IT工作。我不曾为他提供治疗(我们避免治疗亲属,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缺少必要的职业距离。我们应保持必要的职业距离)——因此这么多年来,他的行为及对社会的理解能力没有任何改善。而以另一个女孩为例,她15岁开始接受优律诗美治疗,在当时她可以参加一个华德福学校的日常课程,但是无法与他人互动,无法与他人建立友谊,甚至无法对她的母亲做出情感上的回应。经过10节课程的治疗后,她突然可以放松她对事物和想法的固着,从而更好的应对新事物和新环境,比如新的课程。她更为独立,并且突然对她想要做什么有了新的想法。这一变化非常令人惊讶。 疗愈优律诗美还可以在其他很多方面帮助改善自闭症孩童的状况:在我看来,自闭症孩童感官觉受的过度敏感为他们制造了很多痛苦——一个声音、一个气味、一点光亮、一个指令,对他们来说都可能程度刺激过重,他们暴露在感官刺激之下的感受就像是人类暴露在没有皮肤的保护层之下。正因如此才导致了自闭症孩童各种奇怪的反应,比如不停的摇头或其他不寻常的举动。而疗愈优律诗美可以帮助自闭症孩童减轻这种感官觉受的过度敏感性。 记者:在这几天的治疗中您曾说,永远不要期待自闭症孩童变得和常人一样,即使经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我仍然觉得这个观点对自闭症孩童的父母而言太难以接受了,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似乎意味着我们对孩子们放弃了希望。然而在这次治疗中我也看到一些个案——父母把他们的孩子送往一些训练学校,以帮助他们变得看起来正常——但您指出这些接近军事化的训练反而会伤害到自闭症孩童,并导致孩子出现其他一些明显的症状。您可以再解释一下吗? Beatrix Hachtel:好的,在这里我们必须先对一些概念进行区分。你在这里提到的孩子看起来有一些自闭症的症状表现,但实际上他们有着更为严重的其他问题,比如出生时的脑损伤或是因疫苗注射而导致的脑损伤(后者非常罕见,但确实有这样的病例)。然而问题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残疾儿童,他们更愿意将他们的孩子视为自闭症孩童。因为这些家长了解自闭症患者在某些领域可能具有非常高的智能,而且被称为自闭症孩童远比被社会称作残疾孩童听起来舒服些。于是这些(被当作自闭症孩童,但实为残疾孩童的)孩子往往被送往一些学校进行训练,这些训练旨在让他们在第一眼看上去时显得和常人一样。对一些孩子来说这种训练太难了,以至于他们开始表现出其他的症状,这些症状显示出训练对他们造成了过大的压力。而且我非常怀疑人们能否把一个真正的自闭症孩童送去接受这种训练——一个真正的自闭症孩童只会被这种训练逼疯。 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有很多为自闭症孩童的父母提供的先进的培训,以帮助父母应对他们的自闭症孩童。在美国,也有为自闭症孩童设计的海豚疗法。与动物之间的互动可以很显著地帮助自闭症孩童建立与另一生命存在体的互动能力。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自闭症患者,你必须接受多么不同的想法。如今在中国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倾向于把每个出现问题症状的孩子都归为自闭症孩童。但把实为其他类型残障的孩子称为自闭症孩童无济于事,这对谁也不会有帮助,而只会制造更多的困惑。 Angelika Gaech:自闭症孩童实现的任何程度的进步都可以提高他自身的生命品质,同时也使得他更容易处理周遭环境中的事情。 由于自闭症孩童所具有的天赋和局限各不相同,父母和专家在为孩子选择就读学校的时候必须考虑孩子的个体情况。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跟随同样的项目或课程是没有意义的。孩子需要在适合他的环境与课程中才能学习和发展。“融入社会”不仅意味着不排斥任何人,同时还意味着要为他提供适合他个体状况的发展机会。 军事化的训练无疑会伤害孩子(参见第8条问题)。在70年代,欧洲采用古代严格的行为训练法训练年幼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很严重的行为固着执和情绪紊乱。应用严格行为训练法的一个特例是可以用它来应对极其无法忍受的行为,诸如严重的攻击行为。 记者:除了将有残障的孩子送往训练学校,以使他们变得看似正常,大多数父母也希望能够将他们送往常规学校,接受常规课程,与正常的孩子互动,他们认为这样对他们的孩子有所助益。但是此次您在对一些个案的治疗中,建议一些家长停止将孩子送入为正常孩子提供的课堂,而去寻求专门为残障孩童设计的特别课堂。而在另一个个案中,你却建议该自闭症孩童继续他当前在常规学校中的生活,继续跟随为正常孩子开展的课程。这是为什么呢? Beatrix Hachtel: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孩子智能方面的理解能力。而且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个自闭症孩子或者一个残障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学习,以及要学些什么。在某些个案中,我看到孩子尽管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的智能理解力还低于一个三岁的孩子,他没有任何的数字观念、时间观念或空间观念——然而这个症状却无法以自闭症这一病症来解释。那么将这个孩子送往常规学校中与他年龄相对应的三年级或四年级时,这个对数字都完全没有概念的孩子在学校里又能做什么呢?他从这样的学校中又能得到什么益处呢?实际上我感觉,将这样的孩子送往常规学校,只是他们的父母为自身利益考虑,而不是为了孩子。这一企图只是说明父母还没有面对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但是这样的问题又能掩盖多久呢?即便掩盖许久之后,当孩子成年时,他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在欧洲,有专门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的华德福机构,例如Camphill。这样的机构根据这些孩子的理解能力而教授一些数学和读写等智能课程,但同时让孩子们接受手工技能训练——这样一来,孩子们长大后就可以从事一些手工艺活。同时,孩子们在这类学校中也接受一些治疗,逐渐地改善他们的状况。在欧洲,我们有一些小型手工作坊,各种类型的残障人士都可以在这里做一些手工制品用以出售。在德国也有一个叫做CAP的连锁超市主要出售这类手工制品。通过这种方式,残障人士有机会充分地融入社会,并且有事可做——但前提是他们首先需要一个适合他们能力和潜能的学校。 所有这些存在残障问题的孩子们——无论是否是自闭症患者——需要特别的关怀和小型的班级,并且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往往需要经过4年的全日制学习,因此他们能够理解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并清楚什么样的教学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真正给予这些残障儿童教导,并且让孩子真正的学到一些东西。 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学校里,人们也在讨论让残障孩子融入常规学校中的可行性。人们进行这样的讨论,部分是出于他们感到这些残障孩子没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并且他们试图帮助这些孩子。但这一尝试只可能在私人教练时刻跟随这个孩童左右的情况下获得成功,而且还取决于这个孩子自身病症的种类和程度。如果孩子只是有肢体上的残疾而头脑工作正常——比如说一个因瘫痪而坐轮椅的孩子——那么让他进入常规学校学习的尝试是非常有益的。但如果孩子因为头脑方面的障碍而无法跟随提供给他的课程呢?——如果一个孩子一整天都被强迫接受他完全理解不了的课程,他会作何感想呢?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的一整天只是在训练这个孩子静止的坐在那里,而不会对他的将来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记者:在您所在的国家里,自闭症孩子是否有特别为他们提供的课堂,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上都学些什么? Beatrix Hachtel:除了少有的几个特例外,在德国同样缺少为自闭症孩童专门设立的学校。因此在德国,为自闭症孩童选择该去哪个学校同样是个困难的决定。对很多自闭症孩童而言,特殊学校仍然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特殊学校里有规模较小的班级和经过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特别是在那些为残障或视觉障碍人士设立的语言治疗学校中,他们对待自闭症孩子有非常好的经验。因为除了其他一些能力障碍以外,自闭症孩童也具有认知处理障碍,因此他们可以从这种特殊学校中获得裨益。然而话说回来,还是需要理解一个孩子作为独特个体所具有的个体特征。一些自闭症孩童有着特殊的天赋——大多数天赋存在于智能理解领域,例如数学——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仔细研究哪种学校可以满足这类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一些患有如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自闭症孩童同样可以很好的适应常规学校,如果这个学校愿意照顾到这类自闭症孩童的特殊需要。实践证明如果能为这类自闭症孩童提供陪伴其身边的私人教练的话,他们可以在智能上很好地跟随常规学校的课程。 记者:我们该如何在中国为自闭症孩童提供适合他们的特别课堂呢? Beatrix Hachtel:我认为在中国,所有残障儿童的境况和潜能都应当得到人们更多的理解。他们的确身有残障,但他们同样是人类——他们有感受,有情绪,有愿望。而且他们通常都有特别的闪光之处:一种特别的能力,一种巨大的心灵力量,或者令人舒适的滑稽感。我们应当尝试引出他们的闪光之处,允许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并且学习更多的理解他们:他们与我们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点——这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关系的开端,即使这个孩子可能终生残障——而且通常是这样的情形。所以中国的家长需要面对挑战,允许他们的孩子表达出他们心中的力量。同时,就我所知,中国允许育有残障孩童的家庭生育二胎,这可以帮助家长们克服他们对自己残障孩子的过度关注——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及不合实际的期待会导致一系列问题,让孩子无法成为他自己,对父母及孩子双方都没有助益。 只有在真正地理解与接纳残障儿童真实状况的基础上,父母才会接受送他们的孩子去往特殊学校的选择,让孩子接受治疗性质的教育。让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让他们看起来正常——因为这是不可行的——而是帮助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提升他的个体潜能。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可能(成功)的,而且是必要的——尽管西方社会的人们也同样难以接受这一点。在中国,人们有着令人惊讶的能力去改变一些事情,我很尊敬这一点。因此我也希望,那些希望给他们残障孩子更好的人生的父母,能够做出某些改变。 采访手札: 2013年9月,来自德国的优律诗美资深治疗师Beatrix Hachtel来到北京春之谷学校,为预约的孩子提供优律诗美治疗。作为她此次在北京的陪同翻译,我也有幸跟随一些个案的治疗过程,为孩子们提供语言翻译服务。这期间,无论是健康正常的孩子,还是患有残障疾病的孩子,他们的治疗过程都充满了让人感动流泪的点点滴滴。疗愈优律诗美真的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爱的礼物。它不仅可以帮助残障的孩童获得一些疗愈与提升,也可以帮助健康正常的孩子更好地发展他的内在自我。当然,它同样可以用来疗愈我们成年人的问题,无论是身体层面,还是情感层面,乃至灵魂层面。有机会接触与了解疗愈优律诗美,见证它在孩子身上所创造出的精妙奇迹,让我觉得自己三生有幸,并且渴望将它传播,让更多的人,更需要它的人,有机会了解与体验它的美好。 此次个案治疗中,有几位孩子是自闭症患者(或有自闭症的症状表现),我也有幸陪伴其中一位接受治疗。短短几次的治疗过程中,我一次次见证了孩子在一些方面明显的提升和改变。正如我初次见到Beatrix Hachtel的那天她曾说的, “现在我们要做一些与奇迹有关的工作”。疗愈优律诗美为自闭症孩子所提供的帮助,我真的愿意称之为奇迹。 得知LILIPOH杂志本期专题为“自闭症”后,我有幸约到Beatrix Hachtel女士进行了专题采访,请她特别谈一些关于自闭症孩子治疗与发展的话题,Beatrix Hachtel通过个人关系帮忙联系到了目前在北京居住的德国人智学医生Angelika Gaech,从医生的角度对自闭症的主题做了一些观点补充,于是有了以上的文字。愿需要它的人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Beatrix Hachtel:疗愈优律诗美资深治疗师,她对各个领域里的优律诗美及其疗愈应用都有丰富的经验,也做过很多专项研究,有多篇文章在不同刊物发表。欲与她联系可访问网站:www.liebe-zur-erde.eu,或写邮件至BeaHachtel@gmx.de。 Angelika Gaech :人智学医生,优律诗美教师。曾于1992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一所大学的校长,该大学主要为康复教育和特殊教育培养专业教学人员。曾在世界各地演讲,并曾在俄国及拉美地区提供培训课程。 优律诗美:即Eurythmy。该名称源自希腊语。“优律诗美”为其音译,在国内也根据其特点翻译为“音语舞”。依据其主要应用被分为三大类,包括:艺术优律诗美、教学优律诗美及疗愈优律诗美。 文硕:自由职业。英文翻译及专栏作家。成立生如夏花心灵工作坊,主持读书会、电影沙龙及对话沙龙,探索心灵领域的疗愈与成长。读者若欲了解疗愈优律诗美及治疗师Beatrix Hachtel更多信息,或有意愿体验疗愈优律诗美治疗,可发邮件至:sunnyjiangbeijing@gmail.com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