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热点概念

 宛平2008 2016-05-03

国家队成为40家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

上市公司今年一季报披露接近尾声,截至4月28日记者发稿时,从已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数据来看,国家队成为40家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

国家队成为40家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

  具体来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为中国银行软控股份第一大流通股东;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资管公司”)则现身逾30家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现身浙能电力贵人鸟的第一大流通股东。

  相对于去年第四季度,国家队今年一季度对上述40只个股的持股比例基本上保持不变,一些个股的第一大流通股东连续两个季度或三个季度是国家队;另外,有些上市公司,国家队是被动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的。以永东股份为例,去年第四季度,汇金资管公司持有32万股,为第三大流通股东;今年一季度,尽管汇金资管公司的持股数量不变,但由于永东股份前两大股东孙丽、财达证券持股数量减少,汇金资管公司被动成为永东股份第一大流通股东。还有不少个股情况类似,比如新宝股份神思电子等。

  另外,国家队是上述个股的第一大流通股东而非第一大股东,截至一季度末,国家队对这些个股的持股比例并不大,除中国银行外,均在5%以下。其中,国家队对多只个股的持股比例介于4%~5%之间,例如经纬电材卫宁健康、软控股份等。

  国家队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的这40只个股中,有23只属创业板,占比过半;还有12只属中小板;沪市个股则有浙能电力、物产中大、中国银行、贵人鸟、航天工程等。

  这40只个股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大部分是次新股。按首发上市日期来看,有21只为2015年上市的次新股,包括神思电子、信息发展厚普股份多喜爱杭州高新等,2014年上市的“老次新股”也有11只之多,包括迦南科技王子新材海洋王等;2010年之前上市的个股则仅有软控股份、中国银行、物产中大等数只个股。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家队有哪些偏好呢?具体来看,机械设备行业最受国家队青睐,上述40只个股中,有9只处于机械设备行业,包括厚普股份、田中精机先导智能等;另外,计算机行业也有神思电子、信息发展、高伟达浩云科技、卫宁健康等7只个股;电子行业有惠伦晶体乐凯新材、海洋王、麦捷科技等4只个股。

  从业绩来看,这40只个股中,麦捷科技的一季度业绩增幅均超过400%,双杰电气昇兴股份的增幅均超过100%;先导智能、金雷风电的增幅也接近100%。今年一季度,汇金资管公司持有350万股麦捷科技,持股比例为1.63%。

  股价方面,4月份以来,多喜爱涨幅最好,累计涨近三成。今年一季度,汇金资管公司持有近64万股多喜爱,持股数量与上期相同。

  公开资料显示,证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28日,是中国境内唯一从事转融通业务的金融机构,旨在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配套服务;汇金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3年12月成立,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重点金融企业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汇金资管公司于2015年11月设立,是汇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新一轮云计算产业大潮涌动

云计算业务已成为软件行业收入重要来源。4月26日,中科曙光推出“数据中国加速计划”以及“城市云品牌连锁加盟计划”,计划在50个城市实行城市云连锁加盟,并与曙光直营的城市云中心一并构建全国性云数据服务网络。此外,中科曙光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合体。公司加速构建云计算、大数据生态圈。

构建云生态

根据公司“数据中国”战略,中科曙光通过建设“百城百行”云计算中心,深挖数据和计算资源,打造云数据服务网络。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20余个城市落地城市云计算中心,运行的政务应用和智慧城市应用超过1000个种类。同时,曙光参与了30多个行业云建设,汇集大量的数据。其中“身份认证云”应用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社保领域。

按照计划,中科曙光将在100个城市建立城市云。不过,公司不打算采用独资方式建设,而是通过连锁加盟计划。中科曙光董秘聂华表示,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建,可以加快城市云建设速度。

此外,中科曙光携手国家信息中心开展电子政务云和政府大数据应用创新;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联合投资成立中科三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布局环保大数据业务;与中科院电子所联合投资成立“中科星图”,布局空天大数据和卫星遥感大数据;与中科院信工所联合研制安全服务器,开展安全大数据项目;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联合投资成立子公司,布局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

大型软件、硬件厂商以及互联网巨头都在大力布局云生态领域。阿里云发布软件生态战略,将对现有的云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打造软件交易与交付第一平台。用友、宏碁资讯、润和软件、驻云、空桥克拉、曙安数据等知名软件商的多款软件已入驻云市场。

电信运营商则利用基础网络资源和数据中心优势进入云服务市场。中国联通近日发布云计算发展策略,并发起成立云生态联盟。联通计划在全国建设若干国家/国际级的云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的“M(集团级) 1(省级中心) N(地市级边缘)”资源布局。联通还将推动云计算相关领域标准和应用升级,通过开放PaaS、SaaS平台及联通沃云软件商城,充分发挥“沃云 ”的聚合能力。

争夺数据资源

云计算背后是大数据战略。随着以亚马逊、微软和阿里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头企业在云计算领域快速落地,行业开始爆发式增长,未来数据将是核心的生产要素。据易观智库预测,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2016年至2018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长将维持在35%以上的高增长。

中科曙光总裁历军认为,城市云与行业云紧密协作,能够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更好地发挥智慧城市的价值。通过生态建设,中科曙光将加速网络布局,尽快实现“百城百行”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加速数据汇聚。

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成本和效率是企业将数据放到云上的最初驱动力。随着云平台数据积累越来越多,可以衍生出更多大数据搜索、挖掘等,爆发出更多产业机会,“云 大数据 智能”将是大势所趋。

同时,受海量的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等的驱动,将爆发新一轮的云计算大潮,智能化分析和应用将导致市场新一轮变革。

 

CDN将成云计算标配,2018年云上渗透率72%

近年来云计算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根据福布斯对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从2011至2020年的分析与预测:预估到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1592.8亿美元;2016年预估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1139亿美元,增速超17%。

Macintosh HD:Users:ximei:Desktop:无标题.png

云计算发展火热 CDN渗透率有待提升

然而比云计算起步更早的CDN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却依然有极大空间。腾讯云移动云总经理答治茜,在4月25日开展的“2016亚太CDN峰会”上表示:“预估2016年CDN产品渗透率将达26.68%”,这一数字较2015年的16.56%已有明显提升,却依旧远远低于国外CDN在云计算中的渗透水平。如何加快CDN和云计算的融合,促进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这是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Macintosh HD:Users:ximei:Desktop:cdn增速.png

纵观国内的现状,CDN在现存模式下并未与云计算有较好的融合。从一定程度上说,二者之间存在割裂。尽管CDN和云都是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集合,但二者也拥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将两者进行更好的融合,优势互补才能给用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腾讯云答治茜:CDN将成云计算标配,2018年云上渗透率72%

“云 CDN”实现双方资源池的最大化利用

那么,“云 CDN”应该如何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在“2016亚太CDN峰会”现场,答治茜也举例分享了腾讯云在“云 CDN”融合上的探索。比如:在视频直播过程当中,有些直播房间非常火爆,有些直播房间只有一两个观众。传统的做法是,通过就近访问的CDN节点支持各个房间的访问业务,但对于一些冷业务房间来说,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对用户源站产生很大压力,同时对CDN的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腾讯云的做法是结合CDN和云各自的特点,打破CDN就近连接规律,根据业务的冷、热情况,将最热门的业务访问调度到CDN边缘节点上,增加视频的流畅度;一般视频业务访问调度至CDN的核心节点;而相对冷门的视频业务集中调度到云节点上,减少回源压力。这样的融合保证了业务的稳定及用户的优质体验。

Macintosh HD:Users:ximei:Desktop:572CB4BB-5BEC-45EA-BCB2-8C612CEF90BC.jpg

在互联网 的热潮下,很多传统行业纷纷上网,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各项能力进行产业的升级和业务创新。其中“互联网 金融”更是久居风口,掀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风暴。其实,云 CDN的结合也可以应用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助力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为了数据的安全,很多金融用户把业务都放置在安全性更高的DC上,但由于DC分布较少,有时无法保证业务的访问速度。为了平衡速度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腾讯云是通过将业务进行分级,敏感的业务放置在云上以保证安全性,非核心业务以及辅助业务,则由CDN提供“安全”和“快速”的服务。

此外,目前十分火热的一个领域互动直播也可以采用云 CDN的组合拳。通过柔性处理、分级体验、点播和直播无缝连接等方式,腾讯云已经实现了1对1,多对多的音视频直播,支持IM通信互动,每个直播房间4路视频流,5万互动观众,同时可支持无限量的只观看不互动观众,并且观众能够随时回看直播内容。

CDN将成为云计算的标配融合让互联网更快一步

会上,答治茜的回答给了行业和用户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在这个唯快不破的网络环境中,通过和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融合,CDN能够解决多个行业在“快”以外更多的需求,比如冷热资源调度、安全和降低成本等。应该说CDN在云上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通过将二者相融合能够实现的是质量和成本的平衡、速度和安全的平衡、以及两个资源池的最大化利用。

英国《卫报》曾预测:“未来人们不会再讨论是否采用云计算作为解决方案,云计算将成为常见的基础设施。”根据腾讯云团队的预测,2018年CDN在云上的渗透率将达72%,是否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未来人们会将CDN做为云计算的标配,通过两者的融合让互联网更快一步!

 

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2% 服务机器人将成最大投资风口

机器人对很多人而言,更多的存在在电影、电视剧中,尤其是前段时间围棋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AlphaGo备受瞩目,近日,中科大“女神”机器人“佳佳”又成了另类“网红”,机器人何时能普及到生活中成了很多人的期待。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为未来五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供不应求,而服务机器人将成最大的投资“风口”。
  机器人产业站在“新风口”
  “只要是社会生活需要的领域,就会有相应的机器人出现。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服务机器人已研制出来并实现应用”。在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描绘了下一个五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
  规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要完成30个以上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这为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也使机器人产业迎来“风口”。
  辛国斌指出,“十三五”是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未来可着重投资服务机器人产业
  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份额的80%。“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工业机器人。”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表示,目前,我国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实现应用。就未来发展看,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来自3个方面:一是在助老、助残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很大;二是在救灾抢险、航天、海底勘探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用武之地;三是在娱乐、教育、智能家居等方面应用空间广阔。

为提升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规划》提出了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机器人创新平台等多项举措。“十三五”期间,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以及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载体。

  服务机器人方面,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2%,目前尚处于爆发临界点。预计2014年-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累计将达2000亿元,中国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

  供不应求,补齐技术短板是当前最大难题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市场热度高、发展快,但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扎堆低端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分析,在机器人需求方面,工业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在高涨,并且这个产业正处于传统机器人到现代机器人的升级过程中,机器人整体需求在日新月异地增长。而从供应看,去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增速远高于整体产量增速,并且机器人多是定制,很少有库存积压。总体来看,需求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在机器人供应和生产能力方面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李东还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高端能力不足的同时,也存在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隐忧。

  初步统计,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各地还出现了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我们将积极引导各地区、各企业按照自身条件和优势,理性地实施差异化发展,引导政策资金和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支持尽快建立机器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李东说。

  规划提出,未来5年,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水平要显著提升。工业机器人速度、载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救援、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同时,关键零部件要取得重大突破。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微软深耕DNA:新的存储时代或将到来

[转载]热点概念——王的女人 <wbr>云计算 <wbr>服务机器人 <wbr>DNA存储技术 微软在今日宣布了从旧金山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手上购买了1000万个DNA长寡核苷酸分子的消息。而就在数天前,来自科技网站Computerworld的消息表明,微软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展示了以人工合成DNA作为数据存储介质这一技术。

微软新的存储时代或将到来

  这一系列事实都证明了微软正在对DNA存储技术进行深耕。由于DNA上的信息能够保存一千至一万年,因而DNA存储技术优于当前存在的任何一种存储技术。

  那么,DNA存储技术究竟是什么?与传统的存储技术相比,它具备哪些优势,存在哪些缺点?未来DNA存储技术又是否能够引领新的存储时代的到来呢?

  一、DNA存储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优于当前的存储技术

  DNA存储技术,即利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存储介质。具有高效、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易获取且免维护等优点。

  DNA存储技术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并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存储技术。DNA即为脱氧核糖核酸,它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结合而成。这种双螺旋结构上有4个化学基因,也就是核碱基。DNA通过鸟嘌呤(C)、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G)四种碱基的不同排列,存储了生物体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会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组成遗传信息,因而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指导生物体的生长发育。DNA存储技术的研究人员则利用这四个碱基的特性,开发并制定代码,这些都完全有别于生物体所用的“语言”。

  比如,当需要复制一份计算机文件时,DNA的数字存储系统会先将硬盘信息中的二进制数翻译成定制代码,然后借助标准的DNA合成机器制造出相应的碱基序列。此时的序列并非一个长分子,而是多个重复片段。每一个片段都会自带一些索引细节,以便明确其自身在整体序列中所处的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即便某些片段遭到损毁,数据也不会丢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来读取生物体DNA的标准设备可以读取信息,并当即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数字及数据的需求都在成倍地扩张,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容量更大、安全性更高的数据存储方式。DNA数据存储技术完全能够满足对于数据存储容量的要求,据微软研究院估计,1立方毫米的DNA就能够存储一个exabyte(十亿字节)的数据。

  作为数据的存储媒介,DNA存储技术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容量巨大。据悉,1克DNA的存储容量在2PB(拍字节)左右,这相当于300万张CD。

  另外,保存时间长也是DNA存储数据技术的另一大优点。人工合成的DNA极其“长寿”,即便是在环境不好时,其半衰期也能够超过500年。与之相比,现有的存储技术就显得较弱了,例如磁带的保存时间是10至30年,硬盘的保存时间是3至5年。此外,DNA也不需要经常维护。在读取时,DNA存储技术亦不会涉及兼容问题。

  想要使DNA存储技术得以真正实现,微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微软应用程序Twist的内部人员表示,它们已经为此筹集到了1.31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包括来自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金。

  如果DNA存储技术得以实现,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智能手机存储更多的文字、图片或视频了。不过,这项技术也是存在着不少缺陷的。

二、DNA存储技术亦存缺陷,但不影响其引领存储新时代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DNA存储技术也不例外。总体来看,目前的DNA存储技术缺陷不少。

  第一, DNA存储技术成本高,现阶段无法大规模普及

  据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的团队负责人Nick Goldman透露,目前在DNA中进行编码时,每MB的数据成本为1.24万美元,而读取成本则在220美元左右。DNA存储技术的高成本,使得它在实用阶段初期的使用频率不会很高。

  第二,DNA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或自身变化的影响,致使数据不稳定

  在2012年5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将电脑文件编入了噬菌体的DNA片段,并在其中植入了大肠杆菌的DNA,从而实现了在活体细胞的DNA中对于数字信息的重复擦写。

  然而,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很多。

  首先,细胞终究会死亡,而其中存储的信息也会随之消失。就算不死亡,细胞也会分裂、变异、复制,造成数据内容的改变。

  其次,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并不是以孤立的个体形式存在的。在细胞中,核DNA需要组蛋白的支撑,而基因的表达也少不了其他蛋白的参与。因此,DNA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等形式的损伤。这意味着,DNA存储技术需要合适的生物环境的支持才能够正常运转,因此它很难适应像硬盘那样的信息存储。

  尽管DNA存储技术仍存在许多缺陷,但这也并不影响它引领存储新时代的到来。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存储的容量对于人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DNA存储技术能够轻松做到这一点。

  Nick Goldman表示,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在几不可见的微量DNA中,存储了154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篇PDF的科学论文、一张JPG格式的照片以及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中的26秒时长的片段,这些资料总共有739KB左右。

  此外,DNA存储技术的保密性也极强。DNA拥有多层空间结构,用一般的方法无法破解其中的数据。

  微软表示,他们对DNA存储技术的研究从去年秋天就已经开始,这项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也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DNA存储技术拥有着很多现有存储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这项技术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在短期之内得到普及。不过,生物技术一旦与存储技术相结合,存储成本也会降低,DNA存储技术将会对新的存储时代的到来起到引领及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