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开国中将苏静将军生平简介

 teddypao 2016-05-03
\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福建省海澄(今龙海县)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苏静中将生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曾用名苏孝顺。1910年12月21日生于福建省海澄县(今龙海市)海澄镇六口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入邻村一私塾念四书五经,一年后转海澄镇南门外南院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入漳州省立第八中学读书。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1930年考入漳州第二师范读书。因组织学潮,遭反动当局追捕,随父亲前往缅甸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祖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回国参加救亡活动。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利用在缅甸时学过的照相技术,拍摄了红军活动的一批珍贵历史资料。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员、侦察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长征中执行先头侦察任务,绘制行军路线图,为部队开路。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随部进入山东,先后任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第115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等职。参加过陆房突围等战斗,参与领导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保卫和治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作战处处长等职。参加了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49年在北平(今北京)和平谈判中,只身进入北平与国民党军华北总部代表会唔。经多次谈判协商,同国民党军华北总部草拟、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具体实施协议,保证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的战役部署得以顺利落实。1949年10月1日,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4月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兼人民武装部部长。1952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积极参与人民解放军编制、兵员、武器装备的规划论证与管理工作。1970年起,先后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国务院政工小组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8年6月,任总参谋部顾问。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

\

  苏静中将事迹

  细节决定人品。苏静非常注意细节,一生谨慎,又文而有节,在“文革”中以高尚的政治品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文化大革命期间,苏静将军任铁道部军管会主任期间,对两派群众“一碗水端平”。某日,陈伯达、谢富治等人至铁道部召开群众大会。会前,谢富治于台上手持麦克风,呼左派组织头头上主席台就坐,而置另一派于不顾。苏静将军见状,取麦克风大声呼另一派代表上台。陈伯达、谢富治等不悦,愤然离席而去,苏静与另一派于台上。而将军则泰然处之,也带另一派代表离席,独留下一张空空的讲台,顿时会场大乱。僵持不久,陈伯达、谢富治等人也只能重新上台勉强将会开完。会后,“打到苏静”大标语铺天盖地而来,但苏静将军顶住压力,继续坚持保护余秋里在内的被打成右派的老同志。

  苏静参加革命后,长期在林彪手下工作,和林彪的关系当然也不一般。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被国军误伤,当时就是苏静将林彪扶下马靠在了路边。解放战争后期,由于苏静的出色表现和林彪的赏识,苏静又担任了第四野战军的副参谋长。

  解放后,苏静家离林彪家只有一条街之隔,步行也顶多十几分钟,然而苏静到林彪家也只去过两次。一次是在编写《毛泽东选集》有关东北战场的注释时,罗荣桓让苏静到林彪家征求意见;另一次则是九届二中全会闭幕不久,林彪在家中召集参加军管干部了解军管情况,而且去之前苏静已经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按说,苏静即使经常到林彪家走动走动也无可厚非。相互走动也是组织纪律允许,人之常情。苏静为什么没有继续保持和林彪的亲密关系呢?是他早就看出林彪在政治上要栽大跟头,还是另有隐情?然而,苏静在一次同子女的谈话时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说:“你们不懂,解放后与战争年代不一样,地位悬殊的多,我有直接领导,到他那里去,再加上战争年代的关系,别人怎么领导我嘛,再说林总很忙,就不好打扰他了”恐怕这是当时经常到红得发紫的林彪家中串门的林彪死党以及江青等人都没有考虑到的,他们考虑的只是政治利益。而苏静却不是攀龙附凤以求飞黄腾达的功利主义.

  林彪在“九一三事件”后,苏静成为理所当然的审查对象。周恩来总理亲自就苏林关系向苏静问话:“你就去过林彪家两次?你夫人和子女就没有去过林彪家?”苏静回答道:“据我所知,他们都没去过。”周恩来经查证,情况完全属实。

  但是为了整倒苏静,江青等专门罗列了苏静的一大堆材料送到毛泽东那里。苏静自认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一向寡言少语的他反而在批林批孔的大会上索性高声喊道:“我与林彪的关系最密切!”

  这句话很可能是苏静一生之中嗓门最大的一次声明,也可能是最有快感的发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发泄很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政治运动中,墙倒众人推往往是众人选择的游戏规则。苏静此时的声明无异是引火烧身。奇怪的是,苏静的言行,更让人感到他人品的伟大,毛泽东也觉得此人敢讲真话,人品可贵。李先念则感叹地说:“过去我们对苏静同志也不了解,只知道他给林彪当过副参谋长,现在一查倒成了好事,我们反而对苏静同志了解得更清楚了。”也有好心人为苏静捏了一把汗,苏静不以为然。他心里清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苏静尽管文化水平较高、战功卓著,但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低调。“九一八”事变后,苏静从海外回国参加红军,是当时红军队伍中少有的知识分子。红军缴获的照相机等高档战利品也只有他会使用。现在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的朱德元帅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照片是红军时期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作者就是苏静。老首长罗荣桓元帅知道苏静喜欢摄影,在一次出国访问归来时,专门为苏静将军带了一部有长焦镜头的莱卡牌照相机。罗瑞卿大将曾戏言,苏静是红军中的第一部照相机。然而将军一生喜好摄影,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开国元勋照过相,却从来没有主动提出过和首长们合影。心如止水的苏静,也没有感到有什么遗憾。不过,他觉得遗憾的是没有和傅作义将军合影,他们在北平和平解放后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