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实用经验,初烧到底如何选择设备投入的比重

 大小笨鸟 2016-05-03

其实几年前,这个问题在贴吧、论坛等地方,还曾有过很多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产品价格越来越贵,一方面初烧认为越贵就一定越好。结果就造成了很多买了上万的耳机,搭配的却是手机;买了十分好的砖头,使用的却是路边塞;即便买了相得益彰的耳机和前端,听的却是各种免费app里的在线mp3等等这种头重脚轻,各种虎头蛇尾的情况。

然而基于50%装逼的心理,大多数人对于这种情况都默认为:我只要某一方面牛逼就够了,没有必要去深究各种完美搭配、舒心听感云云,所以对于初烧到底该如何选择设备投入的比重这个问题,大家都莫衷一是,研究不深。

超实用经验,初烧到底如何选择设备投入的比重

本期话题将带领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设备投入搭配以满足听音乐最初的需求——愉悦 这个终极目的!

首先谈一点我的个人理解,权当抛砖引玉。

一套完整的听音链,从前到后应该是 需求、音源、播放器、扬声设备、杂项(水火风电衣架线透骨钉)。

需求:人对于音乐最初的需求,你为什么想要开始用心听音乐。包含了听音乐的动机、喜好、习惯等。

音源:指的是音乐的种类、风格、心情、质量等理性又感性的东西。

播放器:当然是你用来播放音乐的东西,包括电脑、手机、mp3、hifi播放器、文曲星等。

扬声设备:从小到大可分为,耳塞、耳机、音箱。它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设备,故而除了完成声音的回放之外,扬声设备的造型、舒适度等,也要纳入到搭配的考量范围内。

杂项:也就是很多人非常喜欢钻牛角尖的线材、电源、脚钉等周边改善配件。当他们的价格远远大于系统内其他某一部件的价值时,其收益也就毫无意义。

就初烧来讲,第一次产生想要听好音乐的念头时,并不知道自己具体的动机和对音乐类型的喜好,这种俗称“听音观”的习惯是在具有“一定高度”设备的长期广泛的听音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很多人在推荐一些高价耳机或者是高价播放器的时候,往往忽视掉了这样的搭配是基于自己的听音观这个事实。初烧们看搭配看文章如泥牛入海,买回家才发现,完全跟自己预想的风格不同,白花许多冤枉钱。

那么我认为,初烧时,最保险的做法是步步为营,以身边最经济、公认声音在正常范围内的设备为基准,首先进行大量的听音积累。

第一阶段:摸索阶段

比如,苹果手机(5及以上)+earpods,就是一个公认声音正常的前端+略微偏暖偏流行的耳塞搭配。初烧如果持有这两样设备,那么在你能够听出128Kmp3与320kmp3与wav之间的差别之前,你最大的投入应该在于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试听尽可能多的曲风,来找到自己的耳朵和心境,对于什么样的曲子最敏感。

超实用经验,初烧到底如何选择设备投入的比重

这个阶段,不用去管你的一切硬件条件,不用去管歌曲本身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寻找摸索自己的喜好。我当时的做法是,用手机每天晚上,豆瓣电台、虾米音乐,固定放2个小时歌睡觉。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手机这个基准平台上,电台播送的歌曲,内容,质量均不相同,你可以很轻易的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差异和自己对于这些差异的忍耐程度,从而建立自己的喜好。

第二阶段:需求阶段

在确立了曲风、习惯之后,可能你仍然不能肯定的描述出128Kmp3与320kmp3与wav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但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他们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可能会觉得,再听什么歌,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那么恭喜你,到了该更新设备的时候了。

超实用经验,初烧到底如何选择设备投入的比重

这个阶段,通常你的曲库里多半都是你千挑万选的类似风格、差不多质量(适合你)的歌曲,听歌觉得没劲是因为你已经确立了风格,任意一首类似风格的歌曲放在你面前,歌手开始第一句,你甚至能直接接上第二句的旋律,没了新意,自然而然。

以前我这个时候,很多从没听过的新歌,一开口我就能跟着歌手一起把整首歌唱完,旋律八九不离十。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想要从设备上入手,来分析这类歌曲之间的差异,也就是产生需求的阶段了。

这里我觉得投入性价比最大的,应该是在耳机端。一套系统,你已经完完全全的熟悉并适应了这个耳机的声音,更换它,无论是提升还是下降,这种差异是巨大的,是一耳可闻的。更换耳机,你可以直观的学习理解到解析、声场、高低频、冷暖色之间的差异。

我第一次觉得耳机有了瓶颈是在使用僵尸pr200马克兔上,买的时候觉得,卧槽,这动词大慈,这动感。听到想要换得时候,是老觉得pr200把声音一拳头打到了一堵墙上(声场),听高低码率时,明明觉得有差异,但是无法描述(解析,别以为你听不出来差别是因为耳朵不好,很有可能是因为你耳机不够好)。

超实用经验,初烧到底如何选择设备投入的比重

这里开始就是一般初烧会胡买乱买的时候,当然,我也是胡买乱买过来的,才积累了这么样的经验。所以,并不能说胡买乱买不好,只是,以我喜好听弦乐,高频,中大声场,速度快又扎实的低频这几点来说,我推荐于选用1000以内的单动圈产品更为合适(动铁在这个阶段,你并不能理解它的特性)。

比如,耳塞上有:

1. 森韵零点(高中低 4:4.5:5,相当难得的微动圈)

2. 达音科es1(飞傲合作款t1,相对均衡,易推,便宜近一半,怀疑就是t1没有镀钛)

3. 达音科T1(两头翘,相对难推,不过基础在)

4. 达音科T5(同上,声场加大,达音科中端系列一直是我认为超越价格的系列)

头戴:

1. Koss PP(30年流行利器,低频标杆,外形炫酷,中高频后期上放完全不虚,覆盖全部听音阶段毫无问题)

2. 飞利浦 fidelo F1/M1/M2bt/x1 系列(fidelio系列都是均衡的底子偏低频,且完全易推,这几款目前价位均探底,应付你碰到的所有流行,中小编制都绰绰有余)

看到这里大家要问了,为什么我喜好高频偏多,却要推荐低频耳机呢?因为在这个阶段,大家听的还是流行居多。以上几个是在我听过的所有耳机里,低频优秀的同时,中高也不短板的。而像索尼、森海、akg、拜亚、国产等在这个价位的耳机,都或多或少有明显倾向或者明显缺陷。

当然,在这个阶段还有很多比较个性的好耳机,可以满足今后的个性需求,比如适合上放的hifiman ES100;适合轻音乐、钢琴曲的创新air,天龙C400;适合初次动铁尝鲜的天天动听T2等,但由于偏科,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第三阶段:钻研阶段

当你觉得你能够分辨耳机与耳机之间的差别,明白冷暖色、解析声场结相、高中低频位置等等比较专业词汇的意义,或者明白你听某一首歌,听到的东西,该如何去用文字讲述给别人时,就可以进入钻研阶段了。顾名思义,这个阶段是你开始脱离纯粹的欣赏音乐向分析音乐、分析器材属性从而获得快感过渡的一个阶段。

这时候的你,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使用手机或者某一中端播放器,有若干条不同风格的耳机,从只听自己喜欢的歌曲慢慢过渡到开始喜欢听“声场大的、动态大的、背景干净的、录音质量高的、有意境、绕梁三日的”歌曲。也即是一般前人常常总结的,发烧之后都喜欢听古典听器乐的时期。

当你喜欢上这类歌曲的时候,会很明显的感觉到,我以前用来听流行很爽很hi的设备,怎么听这些会觉得混闷不堪、浑浊一气?那么这个时候,换前端,换前端+耳机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依据前面推荐的耳机类别,这里我认为投入比重最大的应该是前端。大概3000元起步的这个区间。

一个好到一定程度的播放器,一定是不均衡的,一定是有自己特色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播放器的口碑。标榜特别均衡特别耐听的播放器,不要买。因为很简单,你从手机、中低端播放器,过渡到高端,你需要的不是跟以前一样均衡,而是有目的性的特点,适合你新的喜好的特性。

这个特性,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声场大、背景黑、细节丰富、推力适中、温暖迷人、高远低深。

符合这些特性的机器,我首推

1. QA360、QA360LE系列,完全符合上述特点,价格便宜

2. 金菊花,完美的掌上甲类体验,当然你可能会觉得很刺激,习惯他!

3. AK380 320 240等平衡口,不考虑价格,他们的平衡口很有特色。

4. Hifiman901 802 系列,不考虑品控,他们的类似甲类,松甜润,也首屈一指。

5. LO口输出较好的任意播放器+aune B1 2016版耳放+高阻动圈耳机,B1作为推力怪兽,甲类架构,能把你的喇叭搞出水来,注意,慎用动铁。

6. 不考虑便携的话,3000起步的价位,可选很多优秀的国产一体机和数播,比如金波的GDX系列,鼠一体系列,乾龙盛的QA860,都比便携播放器好出太多。

其实在这个阶段还远不止这么点选择,搞一套台机,接一对不错的有源音箱;搞一套kt88胆机,推一推书架无源,都也不是不错的方案。

有些同学,在这个阶段,会开始把高价器材妖魔化。当然,一方面体现出来,你已经确实渡过了小白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来你还很无知。3000-上万购入定制动铁,顶级头戴,搭配的播放器却往往是2-3000的价位,声音淡如水的产品,这样的投入比例,倒还真不如买一台不错的播放器+几条1000左右不同风格的耳机,或者是直接上桌面台式。你能得到的收益比折腾高价末端要高得多。

第四阶段:返璞归真

烧到这个地步,已经超过本文的范围了,不过笔触及此,还是讲讲。

当有了足够好的前端,听过足够多的耳机和音乐时,大多数人都会看淡对于器材的研究,反而专注起对于听音乐最本质的追求——愉悦。也就是返璞归真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你,经历了惊涛骇浪,也体验过一米阳光,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看一眼某器材,就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搭配来愉悦自己的诀窍。所谓的,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愉悦了。那么,现实中,就会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处变不惊的从容。

我的耳机,用麻袋装;播放器,桌子上三三两两。想听歌时,随手操起一个,放什么歌听什么,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手机的小喇叭,洋洋洒洒的放着郭德纲。

大概这么一个从有欲有求,到无欲无求的状态。最终,还是返璞归真,愉悦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