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释“向死而生”和“虽生犹死”

 wwm5837 2016-05-03

解释“向死而生”和“虽生犹死”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最难于理解。它是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者说,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死可指一个过程,亡故则指此过程的结果,死也不会成为亡故的“条件”。海德格尔认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这种贯穿一切“活着”的死亡存在,先于任何形式的亡故。人在亡故时已经谈不上“有死”,而是已经丧失了“有死”。死亡当然意味着一种终结或结束,但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结束。“死着”就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就是“向死而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之死可以说是真正的“向死而生”。 虽生犹死 “虽生犹死”就好理解了,就是说活着就像行尸走肉,在精神上跟死没有什么区别。一个人活者的时候没有希望,很痛苦的活着时可以讲“虽生犹死”。汉奸走狗卖国贼一类出卖灵魂的人都可以说是“虽生犹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