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50多岁的吕大爷近期因“气促一年多,活动后加重1月”到邵逸夫医院的呼吸科就诊,医生开的第一道检查单就是肺功能检查,吕大爷来到肺功能室满脸疑惑,肺部X片都好好的,咋让我来测肺功能呢?其实不然,检测结果让吕大爷大吃一惊!“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其实,让吕大爷气促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在追溯吕大爷的病史时,我们发现了吕大爷吸烟已有30多年,平时就有咳嗽咳痰的情况,只是平时已经习以为然,经过呼吸科医生的对症用药,现在的吕大爷气急得到明显改善。 由钟南山院士主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慢阻肺的总体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4%,女性患病率为5.1%。慢阻肺患者在中国已超过4000万,预计在2003-2033年期间,中国将会有6500万人死于慢阻肺。 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因此,钟南山院士建议公众应该密切关注和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或者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只要早期发现并积极进行干预,慢阻肺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这是钟南山院士在英国《BMJ》杂志上首先提出的观点。 2015年美国胸科协会主席在首次世界肺功能日呼唤:像量血压一样检查肺功能。就像量血压和测血糖对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的重要性一样,肺通气功能检查应作为肺部疾病筛查和检测的重要部分。 国外先进国家已将肺功能检查作为和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视作同等重要,列为常规体检项目。而我国肺功能检查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另外哮喘的诊断同样需要获得呼气肺功能过度变化的证据。肺功能仪使用不足,会造成早期诊断不足。
慢性阻塞性肺病成为我国 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显示,2012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居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但诊断率不足35%。以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为例,其发病率和冠心病不相上下,但人们的重视远远不够,很多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已经是中晚期,而肺损伤却是不可逆的。据目前数据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而此前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哮喘患者高达3000多万。 警惕人群 长期吸烟可导致气道内纤毛功能抑制,支气管痉挛,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破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例如明确诊断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部肿瘤、限制性肺部疾病患者等。 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的加重,较多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气促及咳痰等现象。 长期暴露在有粉尘和烟雾的工作中,可引起以肺纤维化为主的肺部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矽肺。 例如家族中存在哮喘患者、囊性纤维化患者及β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的肺气肿变化可发生在30-40岁。 对于年龄≧40岁,无论是否吸烟或有无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应尽早检查肺功能。因为症状和肺功能没有显著相关性,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仅有肺功能减退,而无相关症状。有调查显示:在所有被诊断的慢阻肺患者中,仅有35.1%的患者以往曾被“确诊”为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功能检查重视不足造成高漏诊率。 肺功能测定是对呼吸生理的各个环节加以监测的基本方法,可以明确呼吸功能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为临床提供气道功能和肺容积等力学、气体交换和心肺运动耐受性的测量值,推断呼吸系统的病变性质,协助和论证临床诊断和治疗。 邵逸夫医院的肺功能检查自开院起开展,距今已积攒有20多年临床经验,科室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检查项目全面,囊括常规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弥散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FeNO的测定等,医务人员经验丰富,会为您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与指导,为您提供一份精准的分析报告。 来源:邵逸夫医院 呼吸治疗科 作者:姜柳青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