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今天和各位相聚在这里来讨论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的话题。天下有多少家长,就有多少颗望子成龙的心。可实际的教育操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麽轻松。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个耳朵,偏听偏信,叛逆性很强,话都是横着出来的,你想跟孩子说话,他连听都不听,有的孩子上网成瘾,自己宁肯不吃不喝也要上网,甚至为上网去偷家长的钱。 说到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实例:前段时间在我们兴平街道最繁华的地段,有一个家长双手合十,对着一个网吧下跪,祈祷着在网吧的孩子能出来。看到家长那满脸泪水,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的心也在颤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根源是什么?问题孩子源于问题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是由于我们的家长不懂得家庭教育,更不懂得与青春期孩子的交流,错误的教育方式源于对孩子心理特点的无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只有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感受,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作为家长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就要懂得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下面就和大家来谈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青春期主要是以生理上的性成熟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青年初期;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未成年人;在文学上,又被称为花季少男少女。其年龄范围,通常是指12—18岁这个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进入人生第二高峰期,加上知识能力的增长、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心理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儿童的生活模式逐渐被打破,而成人的生活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这一时期,少年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的色彩,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生理的发育,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开始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他们对自己日益增长的体力和智力产生了较高的估计,因而在心理上的独立要求与自尊随之增强,表现为:开始有了独立的见解;要求象成人一样独立生活;希望父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自己。但他们的认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后果缺乏考虑,出了事又不知所措,从经济上和应变力上都只能是依赖。 那么根据青春期孩子的这一特点 家长该如何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呢? 尊重孩子,凡是孩子自己想做的,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体验。作为家长只是给孩子指引和启发。在孩子遇到自己能力的困惑时,需要父母帮助,做父母的和孩子能够一起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足够了。不要怕孩子犯错,要面对孩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能给自己造成的一些麻烦,绝大部分要替孩子做事的家长,都是因为怕麻烦,觉得不如自己做省心,至于一时的省心,可能要换来一生的烦心,甚至担心,忧心、痛心。父母只能是指路者,指引孩子前行的道路,但走,还需孩子自己的双脚,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轨迹中,就象天上的行星,每颗都行在自己的轨道上。所以,孩子自己的路,只能由自己走;自己命运只能由自己创造和把握。做父母的可以相信,孩子能够为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段成长起来。 2、性心理发展和心理上准备不足的矛盾。即性意识的萌动与调节自控能力落后的矛盾,青春期是摔不起跟头的,哪怕一丁点的偏差,一丁点的伤害,都会留下深远的痛,都会左右以后的人生。这是多事之秋。 上学期我校一个初二的女生与妈妈有了矛盾,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成年的男人,这个成年的男人给予了这个小女孩子一些安慰和理解,这点作为一个成年的男人来说并不难,但是随后这个成年的男人和这个女孩子做了朋友,并有了性关系,安慰变成了伤害,从此这个孩子再也无心上学,整天旷课,和妈妈捉迷藏,当她的妈妈和我诉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痛苦直到现在我都可以感受到。那麽对于性心理发展和心理上准备不足的矛盾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教给孩子青春期知识,让孩子正确面对性。 前几天曾在我所带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青春期孩子对性的认识,结果发现,全班57份问卷中,只有三个学生的家长跟孩子谈过性,其他学生都没有过正常的性知识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课老师也避而不谈。由于性教育的缺失,很容易使孩子犯错,我们家长一定要赶快给孩子补上这一课。主动和孩子谈一谈性,谈一谈爱情,告诉孩子一些他需要掌握的科普知识。 其次,关注你的孩子,多给他一份关爱。大部分早恋学生都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情,感到孤独。据我所知,有个别孩子甚至偏激地认为“亲 情一钱不值”!这话很让人心疼的。不论发生什么事,千万不要让孩子对家庭、对亲情失望!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论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不论你受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我们要学会赏识,肯定孩子,多给孩子鼓掌。在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第三、给青春期的孩子不断励志。 鼓励就是进行励志教导,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正处在一生中很有挑战性时期的孩子,恰当的鼓励能帮助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 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一个男孩的父亲是位马术师,因此他必须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东奔西跑。由于四处奔波,他求学并不顺利,成绩也不理想。 有一天,老师要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志愿”。那一晚,男孩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了他的伟大志愿:长大后,我想拥有自己的农场,在农场中央建造一栋占地5000平方英尺的住宅,拥有很多很多的牛羊和马匹。 第二天他把作业交上去时,老师给他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还叫他下课后去见他。 “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他不解地问老师。 “我觉得,你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你敢肯定长大后买得起农场吗?你怎么能建造5000平方英尺的住宅?如果你肯重写一个志愿,写得实际点,我会考虑给你重新打分。”老师回答说。 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最后忍不住询问父亲。父亲见他犹豫不决,语重心长地说:“儿子,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认为,拿个大红的F不要紧,但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儿子听后,牢牢把这句话记在心底。他没有重写那篇文章,也没有更改自己的志愿。 20年后,这个男孩真的拥有了一大片农场,在这个农场的中央真的建造了一栋舒适而漂亮的豪宅。 这个男孩不是别人,就是美国著名的马术师杰克·亚当斯。 我们家长一定要经常给孩子励志,让孩子树立起奋斗的目标,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对孩子鼓励时的方式: 1、告诉其他人, 你为孩子感到自豪---尤其是在他听得到的时候。 2、悄悄地在他的桌子上或是书包里放一张自己亲手写的鼓励他的便条。 3、用身体上的接触来鼓励他,尤其在他难过的时候。 4、当你口头鼓励他的时候,眼睛要注视他。 第四、给孩子一个笑脸,就是要采取快乐教育。 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在单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真的很累,有时就不想说话。甚至还免不了受一些闲气,心里很窝火,脸色不自觉地就有些难看。因此在进门之前要提醒自己:调整好心态,当孩子开门迎接你的时候,给她一个笑脸。这点很重要。让孩子看到你笑容满面,其实也减轻了她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父母很容易接近,这样一来,就少了一份戒备心理和抵触情绪,有话也愿意和父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倾诉的欲望,我觉得我们最好做一个认真一点的听众,给他以微笑,因为这表明你重视他,这种倾听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安慰。否则,他会觉得受到冷落。受到冷落怎么办?到外面去找能安慰他的人。为什么有的小孩子会结交不良少年,会早恋?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其中根本的一点,就是缺少家庭的关怀,缺少亲情的温暖。 第五,给孩子施爱的机会 我们不仅要会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孩子爱我们,我们要学会索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要让孩子了解父母每天在干什么,懂得父母的艰辛,孩子就会体谅父母,运用同理心去对待你,要鼓励孩子多做点事,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对男孩要经常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对女孩要经常说:有个女儿真好!让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当孩子知道父母需要他的时候,就会更好的去做事。就会有责任意识。 第六、给孩子成长留出空间 鹰长到一定的时间,鹰妈妈就会带领鹰到悬崖上去放飞,让鹰独立去翱翔天空。小鹰学飞是自然界的事情,父母带孩子也一样。是鹰总得要飞,是孩子总得要有独立面对生活的一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是孩子有能力做的,并且是孩子自己生活学习等等所需要的行为或事情,家长就不要代劳,由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太包办孩子,就会失去孩子独自锻炼的机会。小缝里钻出的小树常常是屈里拐弯的,不是那麽笔直,因为他是夹缝里长的,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给孩子个人空间。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房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领地,在那里交谈、吃、玩,虽有许多闹声,但那是快乐。 同时最大的空间在孩子心理。我们家长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时间,世界最宽的海的心海,最大的港的心港,一个人的心海有多宽,他的世界就有多大。 人生好比一条长河,青春期犹如长江进入三峡地段,冲过去就会视野开阔,景色万千,让我们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心灵会得到支撑,这样的支撑将终身成为心灵的珍宝。让我们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吧,与孩子共度这人生的三峡。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