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市放蜂人

 圆角望 2016-05-04

◎ 马继远 (深圳 公务员)

荔枝花开时,莲花山公园里的那片荔枝林,就成了放蜂场。树下,齐整地摆放着木制蜂箱。蜂箱支架很短,不细瞧,会以为是直接堆在了草地上。天气潮湿多雨,蜂箱表面,白一团,紫一块,土气的很。密林深处,隐约露出几点塑料棚,是放蜂人搭建的临时住处。那些蜜蜂倒也乖巧,几乎从不僭越飞出树林。人走在林间小径,若非听见蜜蜂的嘤嗡声,还真难察觉里面有人放蜂。

没过几日,靠近小径绿化带豁口的荔枝树下,支起了小桌,放几瓶蜜,荔枝蜜便开卖了。为招揽生意,放蜂人常当着游人的面,打开蜂箱,取出蜂框,驱走蜜蜂,割去蜂蜡,把蜂脾放入摇蜜机,摇一会,琥珀色的蜂蜜,就流出来了。滤净,装瓶,出售,没人会怀疑蜂蜜的纯正与真假。小桌上,另放着几瓶冬蜜,色泽更深,瓶底有黄色沉淀。放蜂人讲,那是蜜蜂冬天采集的鸭脚木花蜜,很难得,售价也贵,是鲜荔枝蜜的两倍。

时常穿行莲花山公园,渐渐,我对那些小蜜蜂生出了兴趣。在深圳这座繁华大都市的中心地带,在一片不算特别大的荔枝林间,居然隐藏着无数忙碌的小蜜蜂,还有一帮似乎本该远离城市、出没深山的放蜂人,确实不可思议。何况,放蜂人现场演示蜂蜜的采集制作过程,也让人开眼界,长见识。路过时,我便与两位放蜂人搭讪闲聊。

那俩放蜂人,姓李,是对父子。父亲六十岁左右,高、瘦、黑,常带着防蜜蜂蜇的面网。他讲客家话,我基本听不懂,只大概明白他放蜂已四十多年。他割蜂蜡、摇蜂蜜的手势动作,熟练得很,应该是放蜂的行家。儿子三十多岁,个不高,和他父亲一样的瘦、黑,身上衣服不大合体,湿乎乎的,裤腿沾着草屑。他人倒健谈,说他属猴,河源紫金县人,孩子五岁多,他们那里人百分之七十养蜂,他放蜂已十多年,将来不想让孩子再当放蜂人了。

闲聊间,父子俩不时起身割蜜,摇蜜,装蜜,卖蜜。有买蜜的游人,说没带现金,问能否用微信、支付宝付款,父亲这时就会怯怯地退后,吆喝儿子拿手机来收钱。他们卖蜂蜜的小桌子旁,蜂蜜味儿浓,引来不少蜜蜂,落到游人身上脸上,吓得游人惊恐不已。儿子提醒游人别乱动,说人如果不攻击蜜蜂,蜜蜂一般不蜇人,蜇人之后,它自己也活不成了;即使被蜜蜂蜇了,并没大毒,也不很疼,他和父亲经常被蜇,都快麻木了。

荔枝树上的花,很快要落光了。

一个傍晚,暴雨过后,天气溽热,我又遇见那家放蜂人。儿子仍然衣服湿湿,裤腿沾着草屑,在挨个检查蜂箱,关闭巢门,打开蜂箱通气窗。我提出心中疑问,为什么要到深圳市中心这片荔枝林来放蜂?他说,大概是习惯吧,放蜂人就像候鸟,什么时候,到哪里去,已成惯性。每年,都要算着花期,奔波广东各地去放蜂。过几天,他们就要到惠州去,采那里的荔枝蜜龙眼蜜。他还半开玩笑说,到深圳放蜂,蜂蜜能卖个好价钱。

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在现实的苟且中,便称赞他们放蜂人的生活很好,自由,自然,自在。他说,其实放蜂也是打工,和打工差不多。然后,他开始抱怨深圳今年雨水太多,影响到蜜蜂采蜜,导致蜂蜜收成减少。这让我想起,每次下雨,我好像只是感叹,又下雨了,天好湿好潮,便再无其他。

那会儿,荔枝林下,蜜蜂归巢。荔枝林外,城市已是万家灯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