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车重量和经济两者不可兼得
2016-05-04 | 阅:  转:  |  分享 
  
车重量和经济两者不可兼得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在尚未消退的热情中逐渐走近尾声,不过其所引发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其中,轻量化作为一个近年来不断受到
关注的话题,更是成为本届车展的一大看点。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跨国品牌,均在轻量化上大做文章。以至于北京车展即将结束,车宇世界却依然想
聊聊这个话题。轻量化之“轻”能否量化据了解,本次车展,诸多车企纷纷在轻量化上亮相。宝马M4GTS宣称配备大量碳纤维和铝制部件使车重
成功降低到1400kg以下,长城华冠声称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前途K50新车采用了轻量化的碳纤维及铝合金材料打造使得整备质量达到1
900kg;日产IDS宣称车身采用了碳纤维等轻量化套件。其他诸如奥迪、北汽、宝马等也也纷纷在轻量化上大展身手,俨然一场轻量化的“战
役”已经悄然打响。轻量化成为北京车展一大看点事实上,早在北京车展之前,轻量化就作为一个新的车市技术,不断游走在中国车市,成为一些车
企营销的利器。不过,遗憾的是,是在今日,除了在一些豪华车上实现了轻量化的上路,很多车企在轻量化上依然处于“赚眼球”的阶段。那么,轻
量化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量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呢?车宇世界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将决定着轻量化是否依然处于“赚眼球”阶段。轻量化早
已经游走在车市,其“轻”难以“量化”其一、工艺和技术成本让轻量化之“轻”难以“量化”。所谓轻量化,简单来说,就是在保证整体架构、安
全性能等不变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车体整备质量,从而达到动力提升、耗能降低、增强环保等目标。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通过材料技术及工艺
方面的提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则主要通过铝合金、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和碳纤维(CFRP)等材料在车体中的大幅度应用,从而
实现车身的轻量化。有数据显示,铝合金的重量为钢的1/3,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比重不到钢的1/4,理论上可以车身减重在30%以上。如果
确实实现,按照车身降低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算的话,其在油耗降低、排污降低以及对于车主实际经济开支方面的
节省可谓“喜人”。不过,遗憾的是,以上几种材料限于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原因,供应链较少,采购成本之高,让很多车企望而却步。工艺、技术、
成本等限制让轻量化走在“噱头”的路上其二、轻量化如何兼顾汽车的稳定性?。事实上,即使以上所提到的材料成本即使下降,限于车辆本身的复
杂的结构系统,实现轻量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对于驾驶车辆的人而言,“像一支箭一样的飞了出去”的爽快感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对于速度的渴
望,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的需求。不过,遗憾的是,大家在驾驶车辆时,其实能够明显感觉到,车身轻的情况下,再告诉公路上速度过快、调
头以及转弯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飘”的感觉,稳定性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行车安全。当然,不可否认,“飘”与空气动力学、
轮胎抓地、转向机构、悬架机构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不可否车重的影响力。在复杂多变的路况中,汽车轻量化如何做到兼顾稳定性,颇为耐人
寻味。轻量化与“飘”,孰重孰轻?文交所行情www.1ubk.com/quotation/overview/其三、长期存在的车身轻重
与安全关系的疑虑如何消除?众所周知,关于车身轻重与车辆安全的关系,在车市争议不断。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车身重相对安全,则存在
于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在中国车市,根据这一印象,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德系车和日系车之争。长期以来,日系车皮薄不安全、德系车厚实安全的观
念,风行车市,正是这一印象的实际体现。事实上,理论上而言,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在车身结构和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车身越重,根据惯性,车速
变化越小,对于车内驾乘人员的作用力也就越小。车重与安全的关系在车市的争论由来已久换言之,车身越重越安全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不过,
细心地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这个前提条件是“车身结构和尺寸相同”。也就是说,其实车重对于车辆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更重要的却在于车身
结构方面的因素。其实,我们在前文也说过,所谓车身轻量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即为“保证安全”。然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车市误区如何消
除?如何让消费者为轻量化买单,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同时,如何做到在车辆整备质量大幅度减轻的情况下,利用车辆架构等方面因素,保证车
辆安全不受毁损甚至有提升,也是车企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何在车重减轻的情况下利用车身结构等确保安全值得思考言而总之,车宇世界认为轻
量化作为一项颇具诱惑力的技术,目前对于很多车企而言还是更多的处于“赚眼球”的阶段。真正实现车辆之“轻”的“量化”,还是要靠车企们多一些实用、少一些噱头。
献花(0)
+1
(本文系有书读乃幸...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