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折戟沉沙的导演

 圆角望 2016-05-04
我一直认为,导演的文学功力决定在这行业里到底能走多远。

  在中国影视行业里,优秀的导演比优秀编剧还奇缺。浪迹于这个行业中的导演们有很多,差不多扔一块板砖都能砸趴下俩导演,但优秀称职的导演却屈指可数。

  自从我入这个行以来,有幸和后来成为优秀导演的导演们合作过几回,当然在合作时,这些导演还称不上优秀,只是初露头角而已。那时,没出大名的导演还能潜下心来,一起和编剧一遍又一遍地聊本子:从人物框架,到故事走向,都发表着自己独特新颖的看法;让人觉得这些导演读过很多书,也研究过许多戏,对当下的影视剧市场,也有自己的见解。后来片子拍成了,得到了观众认可,于是这些导演们几经历练,摇身一变,成为著名导演。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为各剧组的首选,你争我夺,身价翻倍地疯涨。

  刚“著名”起来的导演们,还保留着一些创作心态,为一场戏、一个情节和演员们商量着,磨合着,有时为一场戏能停下几个小时现场改造。把改剧本的程序放到了拍摄中,而不是开机前。不论如何,这样的戏因为还有导演的投入,拍出来的效果也不错。

  再后来,找这些导演们拍戏的剧组更多了——大都是这些导演们出名前的各种老关系,甚至有许多投资方还有恩于这些导演们;于是只能两部戏同时跨着,今天到这个剧组扎一头,明天又到那个剧组看一看,像许多串戏的演员。就这样,著名导演成了摇钱树,你争我抢;活多了,钱多了,功成名就的导演们再也没有时间帮助编剧打磨剧本了;赶场导出的戏也是另外一个样子了——除了署名之外,这些拍成的戏已经和这些导演们没有什么关系了。然后,一部部挂着著名导演名字的戏纷纷折在市场中。

  一个人成功不可怕,可怕的是成功之后无法把握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台疯狂敛财的机器,这台机器最后成为绞肉机,连同挣钱的人一同卷入,粉碎之后,连骨头都不吐。

  这些著名起来的导演,在尚未成名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心态,谈剧情,论人物,说市场,所有的心态都是服务于这个行业的规律;一旦功成名就,眼花缭乱的名利让他们迷失了自己。徒有其名之后,他们渐渐地又被后来者挤占了位子。红尘滚滚,大浪淘沙,决不留情,影视圈不相信眼泪。

  星期文库

  影视圈之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