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眼看天下之SONY717改红外摄影

 杯中的月亮 2016-05-04
    红外摄影是一种较为另类的拍摄方式,利用红外感光设备与红外滤镜配合,有别于传统的黑白彩色照片,拍出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爱不释手;同时红外线相对可见光对一些材料及衣料具有穿透能力(薄化纤、烟雾、水气...),能拍出神奇的透视效果,这些特性在军事、公安、考古、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话说10年前SONY发布了一款搭载蔡司镜头的DC编号为DSC—F717。因其机形怪异、生猛,镜头高贵、犀利,酌收之。但随之而来的CCD黑屏门,长焦失焦等问题彻底毁掉了这一代名机(在这里再次狂抽某声维修部一千遍啊一千遍),靠啊!想当年的717除了前面说的各种牛×以外,这个价格也是巨牛×的(而且同门的T1也是这德行,巨贵,CCD黑掉,维修后对焦巨慢而且不准)。于是乎将其关入冷宫永不任用。
    近日研习黑白摄影,有幸了解到黑白摄影的另类技法—红外摄影。被其特殊的视觉效果所深深震撼,于是萌生了一探究竟的念头。想玩红外摄影自然是要有红外摄影设备。翻遍所有红摄论坛都提到索尼717具有被阉割的红外拍摄功能,也就是说红外拍摄只有在自动挡才可以实现,其它手动挡都无法使用红外拍摄功能。嗯!要想玩的爽看来只有改机这一途。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这也符合我的性格,光说不练自是万万不能。乘着近几日得闲操刀之!
                         (跟我念一遍,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代名机变垃圾!哎……!)

参考资料:①http://3ii.blog.163.com/blog/static/2495768201152111423865/
                http://forums./thread/2012-10/16/ff80808139fcbdbb013a6884398776ce1.shtml
其实上面的第一条参考资料足以指导717的改造,但自认为其写的还不够详细,所以我只是再补充一下下而已!在此特别鸣谢上面二位作者的改机资料!拜谢!拜谢!
   (N久木有写攻略了,好怀念以前彻夜写攻略的日子,不知道现在写起来还有木有人能看的懂!!)

001.jpg
拆掉镜头组外壳。(要改机的机友不要告诉我,外壳都不会拆啊)

002.jpg
拔掉红字标示的排线,注意除了机身处的两个大排线外,其它的排线是直接拔的。机身处的两个大排线是有卡扣的,翻起咖啡色的卡扣排线自己会松脱。(此两排线为镜头图像至机身排线千万别硬拔)

003.jpg
再拔掉红字标示的两个小排线,拔的时候请小心,此两处排线位置比较紧凑。

004.jpg
去除1、2处的两颗螺丝就可以拆下手动变焦组。手动变焦组要先按箭头方向掰开上面的搭扣,才可以整个拿下来。

005.jpg
拆下镜头组与另一侧外壳的一粒螺丝与镜头组底部的一粒螺丝,镜头组就可以拿出来了。

006.jpg
翻转镜头组,这里可以看到控制ICF的电路组(我们只要在正极处加装控制开关就可以控制ICF滤镜的活动了)。现在还不能开焊,因为有支架挡住了。

007.jpg
拆掉1、2、3处的螺丝,拿掉三脚架接孔支架。(此三个螺丝非常紧,拧坏我两把小平口钟表螺丝刀)

008.jpg
拆掉下侧的另一个支架。

009.jpg
焊开正极接飞线。

010.jpg
装回两个支架,注意飞线的走线方式。

011.jpg
此二处原机红外灯,建议是用黑纸粘掉,因为在弱光环境下此二灯发出的红外光在镜头里会形成光斑。但我的建议是直接在手动调焦环上贴掉,这样不破坏原机的夜视功能。

012.jpg
在外壳USB输出口上方开孔,安装飞线的开关。(6×6的微动开关貌似较大无法安装在机身里面,这点与上面第二帖里提到的不同,我找了个薄型的就装在USB盖板里了,后来装的,所以没有拍照片)

013.jpg
全部安装完毕,自此717改造红外机又兼具原机所有功能的任务圆满完成,另外购置的720nm 760nm红外滤镜两块,NISI的广角镜一块。

ICF滤镜操作说明:开机—模式选择P档—按住ICF飞线开关—打开NIGHTSHOT(进入夜摄模式)—放开ICF飞线开关—模式选择S档(或A、M、SCN档)—拍摄
717红外白平衡设置:白平衡选择自定义白平衡—镜头拉至长焦对准一处树叶或草坪(此时树叶或草坪应为淡红色)—长按自定义白平衡按钮两面—画面闪烁—自定义白平衡成功

————————————————————————————传说中的分割线——————————————————————

00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