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年代的青春印记

 静雅轩345 2016-05-04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将这句话套在青春上,我们可以说,青春岁月的美好是相似的,不同年代的青春有着各自的时代烙印。

  5月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百年之前,一群有志之士给予了我们国家新的希望,百年之后,回顾青年们奋斗的日子,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时光飞逝,一代又一代人把热血的青春献给了岁月,留下了对时代和青春的理解。在这灿烂的5月青年季节,我们将每个年代人的青春回忆串联起来,追忆新中国成长下不同时代的青年编年史。

50后:激情燃烧的岁月


“文革”、上山下乡




  与新中国共成长的50后,在他们的成长期经历了诸多苦难。

  在不少人眼中,50后是充满磨难的一代,这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经历过上山下乡,沐浴过改革春风”,幼年或童年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将饥饿的烙印深深留在他们心里;少年时期,政治、阶级、集体主义取代了文化和知识;青年时期,上山下乡,艰苦劳动又在他们的青春中,画下了不可磨灭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大多数50后,将他们青春岁月中的这些苦难当做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这些苦难,造就了他们坚韧、理想、脚踏实地的心态,尤其是青年时期的知青岁月,远离家乡,在农村的劳作经历是50后集体青春回忆中的一抹亮色。


  海南知青在胶林里排练样板戏。冯大广 摄

  那个年代好好劳动是知青们的共识,无论出生富裕、或是贫贱,大家都会积极参与农场的劳动,绝没有特殊化。

60后:知识改变命运


恢复高考、女排精神



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60后,他们出生于封闭固守的“洗脑式”“文革”时代,经历过动乱时期,也是恢复高考接受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中找到发展价值的一代人。

  “知识改变命运”,是60后最深刻的青春烙印。1977年的高考破冰,让这一代人的求知欲大爆发,引发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现象。

  从60后起,高考成为了每代人一段难以忘怀的旅程,受制于国家毕业分配政策的影响,通过高考,用知识改变命运,是60后这一代人中最大的青春梦想。 

  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目睹过“文化大革命”的艰辛苦难,这代人的青春成长中,更多的是想着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五讲四美三热爱”、“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这一代人的流行语中,可见一斑。


  女排精神,是60后青春的标志。

  女排精神,是60后青春的标志。1981至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三大球比赛中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整个国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女排精神”成为了当时的文化流行语。

70后:流行歌曲影响一代人

电视机、港台流行文化



  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70后,是被誉为“黄金时代的一代人”,这代人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接受了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经历了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变化,他们既不像60后般保守,也不如80后新潮独立,他们稳重、踏实,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这是第一代伴随电视机长大的孩子,几乎每个70后都有着集体面对9英寸黑白电视机的模糊记忆,在这小小电视机里,他们学会了模仿《上海滩》里许文强的坏笑,拿着木棍学《少林寺》耍武术、留着长发唱齐秦《北方的狼》……港台流行文化兵分各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大学校园,也是众多70后的集体青春记忆之一。打拖拉机、小霸王游戏机、铁皮饭盒、回力牌球鞋、BP机……这都是王志对大学四年的记忆碎片。“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看申奥直播,最后北京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全校轰动,因为没人想到中国竟然会失败。”



  王志依旧清晰记得1993年的“9·23北京之夜”,这个刚从小县城考到北京上大学的19岁少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与国家的成长如此贴近。礼堂里人山人海,很多学生准备直播后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甚至连狂欢的方式都设计好了。当听到了悉尼和北京45:43的选票数结果后,大礼堂里一片喧嚣,同学们使劲跺着脚,拍打桌子,本来准备庆祝成功的啤酒,最后成为了大家宣泄失望的利器。

  的确良衬衫、直筒裤、中分头,1993年的冬天,初恋女友的一句鼓励,20岁的冯福田就是这样一副装扮,怀揣着母亲给的600块钱,独自从河北到洛阳去闯荡天下。
“我的青春可能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当我的同学们还在大学里埋头苦读时,我已经在外面独立创业,想着如何挣钱买桑塔纳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70后这一代人青春期起就有了创业意识,中学时期还在用粮票打饭,大学已在课外时间倒卖磁带挣钱了。

80后:共唱“后青春”之歌

独生子女、网络




  他们生于改革开放伊始,长在社会剧烈变革的上世纪90年代,就业于日新月异的新世纪,被称为“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

  由于80后所经历的特殊历史背景,在他们的成长期里常呈现出一种负面的印象。人们总爱用自私、叛逆、代沟这些词语来形容80后,社会上对80后的追求时尚潮流、崇拜外来文化、蔑视权威、不讲规矩的批评层出不穷。

  反叛是每代人青春期世袭的头衔,就像50后爱穿军装,60后爱穿喇叭裤听邓丽君,70后爱烫头发听校园民谣一样。每个年代人都有他所钟爱的东西,在当时被视为离经叛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都会成为一种老朽。随着80后陆续进入而立之年,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在“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圣火护卫战等危机事件中,80后临危不惧,以行动证明了他们同样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一面,又一次燃起了国人的爱国热潮,改变了很多人对80后的误读。



  80后的青春期正好赶上了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他们面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大学扩招了,毕业不包分配了,房价涨了,就业难了……面临这些成年人的压力,再回想起童年、少年的幸福,很多80后产生了一种心理落差,怀旧就变成了对现实的安抚。

  这代人的童年其实挺寂寞的,小时候的很多傻事都是自己做,自己偷着乐。多年以后,当发现有人和自己共享同样的记忆,特别幸福。脖子上挂着家门钥匙,和“发小儿”们在街边跳房子、弹弹弓、到郊区挖红薯、在池塘抓泥鳅……但这些儿时的伙伴、玩具、玩耍场所大多已经消失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



  然而,这一代人也正是这个社会中流砥柱的一代,是打拼的一代,是追梦的一代,是即将打造未来的一代。社会剧变,尽管有着和以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这一代的青春之歌,必将是最为响亮的。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青春编年史:不同年代里的青春志
作者/孙慧 黄媛艳
主编、监制/振华
副主编/晓洁
责编/家筱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