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谷篆刻选 选自卢炘编《周昌谷印集》 斯人归去 金石永存 ——《周昌谷印集》序 文/刘 江 周昌谷同志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家,1929年出生在浙江乐清县大荆镇。早年即痴爱绘画,1948年夏考入当时国内最高艺术学府——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科普班(五年制),两年后升入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他将中国画中写意花卉的笔墨技法融入到人物画中,创作了《两个羊羔》。不久,他这一作品参加在苏联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展览,并获金奖,一时誉满海内外。 同时,他受到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老一辈中国画家的影响,对与国画有密切联系的书法、篆刻、诗文等修养也加强研习提升。他体质较弱,身多疾病,较长时间处于修养状态,在病中片刻休闲时难以展纸作画,他便抓紧时间,展读印谱,研习写印稿,捉刀刻石起来。 这里仅将他在篆刻艺术方面研习遗留下来的印稿汇集成册,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水平与思想特点: 一、有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天疆”的边款有“锦绣山河祖国领土,昌谷爱之”。“耕者常乐”之“耕者”意指一切劳动者,这是对劳动者的讴歌。另有怀念家乡,如“大荆”与祖国地名之作如“神州”等,都表明他思想中对祖国与家乡的怀念与挚爱。 二、篆刻技巧有较好的基本功。虽未见他对汉印、秦玺临作的基本技法作品,但从其现存作品中,亦可见其有认真研习的基础,如作品集中的“周”字,虽仅一字,但整个布局与笔画,显得紧密而舒展,对称而又有变化,用笔有轻重,笔意自生,显得大气。如白文印“昌谷父”“一翁也”等印中亦可见之。 三、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元押,是元代流行的一种印章形式,一般多为长方形,上为一字,偶为二字楷行体,多为姓氏,下一字位置为一花押形。昌谷同志吸收这一形式,有所探索、创造,如“孔押”,其押形为一“畫”字加粗笔画而变形成为押形;“卢押”,其押形是将其名“坤峰”二字加粗某些笔画变形而成;“吕业翔”一印,将“翔”字笔画加粗似押形。 当然,由于时间的短暂与仓促,个别作品中,个别字在字法的结体与笔法上不够规范,尚嫌不够协调与统一,但未给全局以损害。 丨仓谷父丨 丨杜曼华丨 丨耕 云丨 丨大 荆丨 丨周丨 丨老 谷丨 丨天 听丨 丨钟丨 丨大 荆丨 丨泉 犀丨 丨雨 水丨 丨家神州东海滨雁荡山下丨 本文编辑丨《西泠艺丛》编辑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