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患重病之后,一个中国患者会遇见多少欺骗?

 圆角望 2016-05-04


文/小黄鸟

自去年年底,我因尿毒症住院起,我每天微博的内容就是吐槽这个病对我生活的改变,比如这几条:


然而在这些微博下面,并不是只有关心我的好友或热心路人在留言。——但凡是这条微博里出现了“尿毒症”“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这些和肾病相关的关键词,评论里就会有些奇怪的人士出没,比如这样:


估计你也看出来了,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一些由程序控制的“机器人”,一旦有任何人发了有相关疾病关键词的微博,就会被他们发现,随之在相关微博下评论。这些人往往会特地在ID里写着“肾病专家”或者“公益”,看着十分热心又专业。

如果我回复了这些“专家”或者“公益人士”,会怎样呢?


骗子的套路

只要你联系接了话茬,无论是咨询还是感谢,他们就会开始一套固定的忽悠动作了。首先,这些人会贬低你现有的治疗。比如说我在透析,他们就会问我是否知道透析的危害。大部分患者对于自己所患的疾病是没有专门的知识储备的,又罕有和骗子交锋的经验,因此很容易会顺着他们的套路走下去。

等到患者开始在对话中表现出求助的倾向时,他们就会开始说自己其实是某某医院的肾内科主任,或者自己正在和某某医院合作搞了一个公益救助项目,然后再说这个医院正好有适合你的治疗方案,比你现有的更好更先进更安全。例如,我就听他们说过什么干细胞移植恢复肾功能疗法,这还真有点魏则西接受的DC-CIK疗法的味道。他们所谓的“疗法”,通常是些没有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未在国内经批准的疗法。


一个示范,简单粗暴打个码……

如果没有坚定地拒绝,他们就会建议去某某医院进行治疗,然后想方设法要我的联系方式,有事没事就打个电话

另外,这类微博账号还特别喜欢发长微博,题目里会带有很多相关疾病名词。患者在微博搜索想要了解的疾病时,很容易会搜到他们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其实什么也没有讲,就像维特根斯坦的书一样,全是重言式真理,最后总会说“如果患者想要进一步了解,请加我QQ或者私信交流”。——重点就是这一句。等你加完他们的QQ后,当然,他们就又进入忽悠的流程了。

万一患者真的没崩住,被他们忽悠去了那家“有先进疗法”的医院,就等着被骗钱骗命吧……

那如果我戒心强,没去他们的医院“接受治疗”,是否就受点骚扰无所谓了呢?并不是。这样的忽悠,即使没能把患者骗到他们的医院,也容易动摇病人同医生之间的信任,很可能会影响治疗实在是可恨!

 

同一家医院的
近百个肾内科主任

如果你认为不上网就能躲开这些骗子,那就真是图样图森破。很多病人不用微博,不用QQ也不上网的,骗子也能通过网络之外的途径找到这些病人,把他们骗到自己的医院来。

去年底,我因为尿毒症并发症在协和看的急诊,血压和各种离子的数据都不太乐观,医生很担心我会在心脏骤停和脑溢血两种死法中选一个。当时我想着快死了吧,就发了一个长微博说钱都花去看病了,附近就是高档餐厅然而我却没钱吃,然后附上了一堆某高档餐厅招牌菜的图片,留下了自己的支付宝号——一个手机号。

接下来,好玩的事就发生了。还没出院,我就连续接到了几个电话。电话那边,都自称石家庄某肾病医院的肾内科主任。他们开头第一句话总是:“您好,请问您在网上发过有关肾病求助的帖子吗?”

……我那个满是招牌菜配图的微博,并不能算是求助帖吧?

如果我回答说“是”,电话里的那套说辞就完全和前面说的那些骗子一样,进入了行骗的流程。

最搞笑的是,那段时间内我一周最多能接到10个电话这样的电话,半年内我接到了近百个,都是不同的人打来的,但每个人都自称自己是石家庄某肾病医院的肾内科主任。这个医院究竟有多少个肾内科,才能养得起近百个主任啊?


这又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几年前,我在南京一家军区医院治疗肾病,那个医院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每天给我喂中药,打中成药注射液,等一周后押金一用完,就把我赶了出去。但出院后没几天,我和当时陪我就诊的母亲就会接到各种电话,说自己是某某医院的肾内科主任,有种纯中药疗法可以治疗肾衰。

那时,我已是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老读者了,当然不会信。但为何我一离开那家每天给我打中成药注射液的军区医院,这些医疗骗子就找上门了呢?这次我可没在网上发我的手机号。一定不是那所军区医院泄露了我的信息吧?嗯,一定不是。

一旦你身患重病,你可能就被骗子给盯上了。

 

附:如何获取

靠谱的医疗信息?

魏则西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国内搜索引擎的医疗信息不可靠小黄鸟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主动找上门的“专家”也不可靠。那么,上Google查症状总可以了吧?论坛上向病友提问总可以了吧?

并不是。

理论上说,医疗疑问通过与专业医生面对面交流来解决是最可靠的,但专业医生往往是忙碌的,让他们详细解答每一个患者的疑问非常不现实。从书本和网络上查询健康信息有风险,但我们又离不开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权衡呢?

1
如何鉴别
一条健康信息?

很多医学信息需要专业知识才能鉴别,不过,以下方法也可以为你提供初步判断的线索:

1,内容的信源是什么?  如果一篇文章有明确的出处和作者,其中提到的观点和数字都注明了参考文献,那么它更有可能可信。如果信息是多次转载、出处不明的,就要格外警惕。

2,信息的发布时间是什么时候?医学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即使是专业文献,太过老旧的版本也会变得不再可靠。

3,它会为你提供看起来十分诱人的“治愈方法”吗?任何宣称能为疑难杂症提供“轻松治愈”方案的网站,宣称“攻克”了某某疾病的疗法,都要格外警惕,它们很有可能是骗局。

4,专业医生们认可吗?可以看看主流学术界对它的看法,也可以咨询一下你的医生。


2
靠谱的医学信息
到哪儿找?

首先必须再次强调,在网络上查询医学信息一定不能替代与医生面对面的交流,自己对着网上的文章给自己下处方更是要不得。即使真是100%足够专业的医学信息,所叙述的往往也是疾病的一般规律,而疾病的表现有很多个体差异。要想判断如何诊断、如何治疗,还必须要加上医生的专业经验和辅助检查才行。而且,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对某些医学叙述也可能产生误解。

此处列出的推荐仅作为参考:


中文

可靠且易懂的中文健康信息相对不是很多。

  • 书籍方面,《默克家庭医学手册》作为查询手册还比较靠谱,营养方面最权威的建议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一些大医院会在网站上提供一些疾病的基本科普信息,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也可作为参考。

  • 食品安全方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的相关信息可供参考。

  •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文版页面(http:///zh/ )中也可以查询到不少医学信息。


英文


不少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都会提供面向大众的科普信息,例如:

  •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网站(www.nhs.uk)提供了很多健康知识的基本介绍和专题文章。另外,NHS网站上有一个专门解析医学新闻报道的栏目“Behind the Headlines”同样值得一读。

  • MedlinePlus网站(www.nlm.nih.gov/medlineplus)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提供的大众医疗信息网站,可以查询不同疾病、药物以及膳食补充剂的基本介绍。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fda.gov),梅奥诊所网站(www.mayoclinic.org),美国疾控中心(www.cdc.gov)等也可作为参考。

当然,果壳网和旗下微信号健康朝九晚五也会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你解答健康方面的疑问。

祝大家身心健康,远离骗局。

(附文来自:果壳网医药学编辑 窗敲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