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MACD 的价格分段研究2.0

 天道酬勤YXJ1 2016-05-04

本报告从三个方面对原有价格分段体系进行扩充。我们根据 2001 – 2016 年的上证指数数据,利用原有价格分段体系:1、对周线与日线对应段数进行统计分析;2、针对历史上较少出现的日线与 30 分钟 1:1 或 1:7 之上的案例行具体分析;3、在段数对应规律基础上,结合每一段涨跌的幅度、时间和速度,挖掘一些新规律。

从周线与日线的对应关系来看,市场都是在疯狂中结束上涨,却不以跌幅的逐渐收窄而结束下跌。自 2001 年以来,上证指数共出现 11 次周线级别行情,在周线级别涨中,随着趋势的延伸,上涨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上涨速度越快;随着周线级别下跌的延伸,并没有明显看到下跌幅度下降、下跌速度变缓这些所谓的“磨底”特征。

自 2005 年 7 月以来,上证指数共出现 44 次日线级别行情。从日线与 30 分钟线的对应关系来看,我们发现:平均而言,在前 9 段,30 分钟级别的上涨段(下跌段)与回调段(反弹段)的幅度、天数之间,均存在 0.6 左右的数学关系;9 段以后,幅度、时间上的对应规律开始消失,波动明显加剧。

站在动量投资策略角度,如日线上涨在 30 分钟上涨刚 1 段时确认,建议买入;如日线下跌在 30 分钟下跌刚 1 段时确认,建议卖出。日线级别行情确认时,如对应的 30 分钟行情段数越多,则未来延续的平均段数越少,平均涨幅越小。

牛市在绝望中产生,在疯狂中结束。所谓绝望,我们认为就是日线级别下跌的延伸、延伸、再延伸。近 10 年来的三次日线级别下跌尾声,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日线与 30分钟线间高段数对应关系;所谓疯狂,我们认为就是日线级别上涨的延伸、延伸、再延伸。出现高段数 30 分钟级别上涨几乎成为牛市的必要条件。

站在当下,此次周线级别下跌在跌幅上与过去 15 年的周线级别下跌平均幅度一致,但如果从持续时间、对应段数两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此次周线级别下跌大概率没有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