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筋膜把皮下脂肪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脂肪紧密地嵌于皮肤与浅筋膜之间的纤维间隔内,深层脂肪松散地分布在肌肉筋膜与浅筋膜的间隔层中。约 85% 的女性在青春期后会出现脂肪代谢障碍的问题,常见臀、髋、大腿等部位的脂肪增多,深层脂肪明显增厚,浅层脂肪受限于浅筋膜纤维间隔内,脂肪膨出后形成脂肪小丘,并伴有淋巴、静脉回流的微循环障碍以及脂膜炎等问题,导致了凹凸不平的橘皮样外观。 减脂塑形手术中一般采用有创性的吸脂术减少深层脂肪,吸脂术如以无创技术辅助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浅层的脂肪小丘通过射频、激光、冷冻、注射等方式处理。来自美国的 Petti 教授等简化上述手术的操作,在下肢脂肪堆积的治疗中使用两步式脉冲激光术,同时处理深层脂肪及浅层脂肪小丘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上。 研究人员采用的 1440nm Nd:YAG 激光,在激光辅助下予以深层脂肪抽吸,联合脂肪小丘的激光溶脂治疗。1440nm 波长激光已被证实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深层脂肪堆积及脂肪小丘。激光导致脂肪细胞膜的变性、液化、溶解,以及胶原纤维的凝固作用加强,使得筋膜间隔的强度、皮肤的厚度及弹性均增加,改善了下肢橘皮样外观。另外,激光在吸脂过程中热效应可封闭小血管、减少出血,使手术效应最大化。 研究共 18 例女性患者参与。患者均有轻中度的臀部及大腿脂肪堆积,并伴明显橘皮样改变,术前予以 N-M 分级(图 1)评估其站立状况,根据皮肤改变程度及深层脂肪厚度予以手术标记(图 2)。术中先处理脂肪小丘问题,单用激光溶脂,治疗值为 8.8W,25 Hz,45-47℃,根据术区标记的颜色在治疗能量上稍有区别。以激光辅助下吸脂术处理深层脂肪堆积区,该区溶解的脂肪需经吸引器吸出,其治疗值为 8.8W,25 Hz,45-50℃。研究随访期为术后 1 年,期间要求患者维持术前饮食及生活习惯。研究成果根据患者术前对比术后的照片,GAIS 评分,N-M 分级,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
共 16 例患者参与术后随访,分析的结果显示:对比术前术后(图 3,图 4),照片中平均 97% 的患者下肢轮廓得到改善,术后 的 GAIS 评分均值达 1.58,N-M 分级均下降 1.92 分,患者对术后效果的满意度达 5.1/6.0。术后并发症报导有 6 例轻度毛细血管扩张,1 例发生轻度皮肤瘙痒伴麻木感,1 例发生轻度皮肤瘙痒,上述并发症均在 3 月内完全缓解。
综上所述,将两步式脉冲激光术应用于下肢的溶脂,能一次性地解决下肢的深层脂肪堆积以及浅层脂肪形成脂肪小丘、橘皮样外观等问题,且术后并发症少。研究证明脉冲激光的综合溶脂效果有效、安全,还可减少手术次数、简化操作步骤,使患者及手术医生更易接受,有助于激光溶脂术的临床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