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评委及《中国书法》编辑合影 黄庭坚有诗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中青展”已过去十年,它在广大书法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它更是如今中国书坛众多书家艺术起航的港湾。 ▲1986年7月16日,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颁奖现场 “中青展”虽已成为“历史往事”,但其倡导的学术性和探索性就像两根脊骨,对中国当代书法身体的发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中青展”在学术上积极推进现代文艺思潮在书法创作、展览领域的影响力、渗透力,使书坛所呈现的精神氛围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深刻地引领了广大书法作者,从而提升了书法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中青展”的学术性追求,不仅直接影响了展览的面貌和人们对于书法的态度,更是直接启迪、影响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高校中的大面积建立。将书法作为审美研究的对象,美学的、伦理的、心理的、历史的、技法的……现代乃至后现代西方艺术哲学等研究方式和方法,相继进入书法领域,一批批学术成果五彩斑斓,绵延几千年来书法的系统性封闭和自在性被打破,使书法呈现出可以不断生长的远景。应该说,这一切的发生,均与“中青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办公室 对于“中青展”来说,鼓励青年的创造,尊重个性的弘扬,不是形式和口号,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历史的担当,是对中国书法立足时代长远发展的使命与责任。“中青展”的作品,从面目、风格到创作方式,乃至作品的形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差异还非常大,没有那种千人一面、陈陈相因的感觉。其中有许许多多作品,充盈着作者新鲜的想法和灵感的宣泄,使观众产生心灵悸动,甚至审美历险,这与展览鼓励创新、倡导探索、兼容并蓄的主旨密不可分。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现场 “中青展”作为一种展览模式,留下的实践经验也许是有限的,但“中青展”倡导创新、鼓励个性、尊重创造的主旨和秉持反思与批判的人文精神,将继续为未来中国书法的发展点亮灯盏。 |
|
来自: 东方竹马 > 《书法国画篆刻艺术》